



摘 要:板栗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然而在我國廣大板栗產區,低產低效或衰老的植株,一直是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高接改良的基本原理是將原有果樹的骨干枝或主枝進行修剪,然后采用嫁接方法,將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板栗品種嫁接到修剪后的枝干上,讓優質接穗與原有枝干結合生長,使得果樹在短時間內恢復結果,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以臨沂市沂南縣石豐板栗為例,對板栗樹高接改良的關鍵技術與管理措施進行探討,以期促進板栗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板栗;高接改良;關鍵技術
板栗在沂南縣栽培歷史悠久,為主要果樹種類之一,因其壽命長,群眾稱其為“鐵桿莊稼”。沂南縣產的板栗品質好,產量高,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除滿足國內部分需求外,年出口數百噸。1994年沂南縣“萬畝板栗豐產園開發”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截至2023年全縣現已發展到11.8萬畝,年產板栗2488噸。當地主要品種有華光、華豐、燕山紅、石豐等。
1 板栗樹高接改良的意義
1.1 提高板栗果實品質
板栗樹在生長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如生長緩慢、果實品質不佳、產量低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接改良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高接改良能夠提高板栗果實的品質。在高接過程中,可以選擇優質的板栗品種進行嫁接,從而實現品種的改良。通過高接改良技術,不僅可以改善板栗樹的生長狀況,提高果實品質,還能夠增加產量[1]。
1.2 便于管理
改良后由于樹冠生長合理,板栗樹之間的通風和光照條件得到改善,有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同時,修剪、疏花、疏果等工作更加方便,節省人力30%以上。通過疏花和疏果,生產者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果實品質,使得板栗產品更具商品價值。
1.3 增強抗逆性
高接改良后的板栗樹,疏除了原有的病殘枝,降低了病蟲害發生概率,如栗大蚜、刺蛾的發生可減少70%以上,改良后樹勢生長旺盛,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增強。
2 高接的關鍵技術
2.1 嫁接時間
板栗樹的嫁接時間因地形氣候條件而異,以臨沂市沂南縣為例,一般最適宜的嫁接時期是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春分”至“清明”期間,此時氣溫升高,樹液流動,形成層活躍,嫁接成活率較高。如果嫁接過早,溫度低,會影響成活率;而如果嫁接時間過晚,砧木已經展葉,此時雖然嫁接口愈合快,但砧木在展葉時已消耗大量營養,會導致接穗成活后生長量小,枝條衰弱,甚至造成接穗干枯嫁接失敗[2]。
2.2 接穗選擇
2.2.1 接穗的選擇 接穗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嫁接的成功率,首先要從健康、生長勢強的植株上選取1年生或2年生枝條。這樣嫁接后的新植株才能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和較好的生長態勢,接穗的品種選擇也很關鍵。板栗品種繁多,不同品種之間口感、生長習性、抗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其次在選擇接穗品種時,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市場需求和種植目標綜合考慮。
2.2.2 接穗的截取 將接穗根據嫁接需要剪成長段,一般為8~15厘米,粗度在0.6~1.2厘米之間。剪截時,注意剪口下第一芽的質量,要求芽體飽滿、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剪口距離芽眼0.5厘米以上[3]。
2.2.3 接穗蠟封 蠟封的關鍵是控制溫度,蠟溫最好控制在95~105 ℃。溫度過高,會燙死或燙傷接芽;溫度過低,接穗上附著石蠟層過厚,嫁接時蠟層易破損,即使嫁接時無破損,蠟層在陽光照射后,也會開裂,失去蠟層保水作用。將接穗頂端剪口置于熱蠟中1~2秒,撈出放涼備用。
2.3 砧木處理
高接改良的重點是合理的處理砧木,以6~8年生樹為例,高度不應超過1.5米,保留3~4個嫁接枝干,每個接面嫁接2~3個接穗為宜(圖1)。如果砧木保留過高,將會給嫁接操作帶來諸多不便。嫁接過高,嫁接部位距離地面較遠,操作難度加大,不僅會增加勞動強度,還可能影響到嫁接的成活率。同時,砧木過高還會對后期的防風、防病蟲害管理造成影響。在風力作用下,植株容易晃動,導致嫁接部位斷裂,從而降低成活率。如果砧木保留過低,會使得嫁接部位距離地面較近,容易受到地面水分、鹽分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嫁接的成功率。
2.4 嫁接
在接穗上部留2~3個飽滿芽,下端削一個馬耳形大削面,長3~5厘米,入刀部要陡些,深達髓部,再平直地向前斜削下去;削去的部分,要視接穗粗細而定,細接穗削去一半左右,粗接穗削去一半多。最后將馬耳形切面背面兩側各輕削1刀,深達韌皮部。削平砧木鋸面。選樹皮光滑的一側,刻長3厘米左右切口,用力將韌皮部挑開,立即將削好接穗插入。插接穗時,注意不能把削面全部插進去,削面上端要留0.3厘米的“白”,便于愈合。接穗應一次性插好,避免反復操作,嫁接后及時用塑料條扎緊綁好即可[4](圖2)。
3 嫁接后管理
3.1 及時檢查成活率
嫁接后的板栗,為了確保其成活率,需要進行定期檢查和護理。板栗嫁接后的成活率檢查至關重要。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板栗的產量和品質,因此,每隔7~10天就要檢查嫁接部位是否愈合良好,是否有裂縫或其他損傷情況。同時,還要觀察嫁接部位的周圍是否有病蟲害等。在檢查時,如果發現嫁接部位有愈合不良或損傷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同時,對于砧木萌芽也要及時進行疏芽處理,保證接穗的正常萌芽生長[5]。
3.2 防風固定
當接穗嫩枝長到25厘米左右時,此時嫩枝的生長速度較快,且較為脆弱,及時固定有助于防止風害。選用合適的固定材料,如塑料繩、保鮮膜等。將固定材料緊密地纏繞在接穗與砧木的愈合處,注意不要過于用力,以免損傷嫩枝。固定時要確保接穗與砧木的方向垂直,以提高固定效果。此外,還要定期檢查固定情況,如有松動應及時重新固定。在風大的季節,可增加固定的次數和頻率,以確保樹木安全(圖3)。
4 病蟲害防治
在嫁接后萌芽期,主要是害蟲直接咬食接穗嫩芽組織,導致嫁接接穗受損。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嫁接的失敗,從而降低成活率。板栗嫁接萌芽后,主要受到栗大蚜、刺蛾等刺吸性與食葉性蟲害的危害。一旦發現應及時采取化學防治等措施,控制蟲害的發生,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4.1 栗大蚜
栗大蚜,又名栗大黑蚜、栗枝大蚜、黑大蚜,危害板栗的芽、葉。以成、若蟲群集枝梢上、葉背面或栗蓬上吸食汁液,導致葉片失綠、皺縮。此外,其排泄物易引起煤污病的發生。臨沂市沂南縣區域,分別于每年的5月份和10月份,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2000~2500倍液噴施(圖4)。
4.2 刺蛾
刺蛾主要以幼蟲啃食板栗的葉片為生,被其危害過的板栗葉片會形成大量的孔洞和缺刻,嚴重時,整棵樹的枝條都會形成光桿,影響板栗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枯死。可選6%聯菊·啶蟲脒微乳劑2000~3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噴施。
5 結 語
高接改良技術在板栗產業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有降低病蟲害風險、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強板栗適應性等作用。通過推廣高接改良技術,使得果樹在短時間內恢復結果能力,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許建國.低產板栗良種嫁接改造管理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23,52(5):17-20.
[2] 徐春國.實生板栗良種嫁接改造及管理技術[J].林業勘查設計,2023,52(5):73-76.
[3] 孫蘊知.嫁接技術對板栗幼樹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初探[J].南方農業,2022,16(22):201-203.
[4] 孟水平,章麗,曹芙芹,等.商洛市板栗良種更新插皮套袋嫁接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22,50(4):128-130.
[5] 葉尚宇.低產板栗樹嫁接換優及管理技術[J].防護林科技,2022(3):84-85.
[6] 索曉靜,靳俊婷,曹飛,等.板栗常見嫁接技術及愈合調控研究進展[J].現代農村科技,202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