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書記是村情民意的“明白人”,也是理論宣講隊伍中的重要成員。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這就要求村黨支部書記不斷提升理論宣講水平,讓群眾在理論宣講中“無所知而往,有所得而歸”。
站穩人民立場
從群眾需求中瞄準“講什么”
站穩人民立場是做好理論宣講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村黨支部書記開展理論宣講必須堅持的政治原則。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黨的創新理論的宣講者,在確定宣講內容時,要緊扣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增強宣講內容的針對性。比如,從“米袋子”“菜籃子”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從“肉盤子”“錢袋子”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新農合”“減免稅”到落實黨的惠民政策……這一件件、一樁樁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村黨支部書記要第一時間傳遞到千家萬戶,讓黨的惠民政策“走進、融進、住進”群眾心中。要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圍繞其關注點、興奮點,精選一批“短、實、新”的“微話題”,采取“點單式”“供需對接式”方法,讓群眾愿聽、想聽、愛聽,將群眾最需要的知識送到群眾身邊,將群眾的疑惑解答在“家門口”。同時,村黨支部書記要講透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幫助群眾算好在黨的惠民政策下的“家庭收入賬”,引導群眾更加堅定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捕捉”群眾目光
從群眾回應中推敲“怎么講”
學看“微表情”、讀懂“微目光”、觀察“微動作”,是村黨支部書記開展理論宣講的基本功。要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就要在具備扎實基本功的前提下不斷創新話語方式。村黨支部書記應充分發揮會說“鄉土話”的語言優勢,用好用活“鄉音鄉語”“吹拉彈唱”等“十八般武藝”,讓黨的創新理論穿上樸實的“外衣”,從而形成積極的宣講效應。同時,要巧妙運用介入式、嵌入式等宣講方法,把要講的話和群眾想聽的話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用“小話題”反映“大主題”。要激活傳統宣講手段,創新宣講場所,打造“多元化”傳播陣地,把理論宣講搬到田間地頭、廣場庭院等群眾生產生活的現場,依托網絡優勢,實現“屏對屏”宣講,擴大理論宣講覆蓋面。
常與群眾嘮嗑
從群眾家常中思考“怎么解”
基層有基層的情況,群眾有群眾的生活。村黨支部書記是讓理論宣講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導體”,要多與群眾“聊家常”,把群眾的每句“掏心話”都放在心坎里。例如,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困難,在理解惠民政策過程中存在哪些誤區,對家庭未來發展有哪些規劃……村黨支部書記都要上心。村黨支部書記要對自己掌握的“一手資料”進行思考和提煉,把理論講“活”、講“薄”、講“透”,實現理論宣講內容與群眾生活實際同頻共振。同時,村黨支部書記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宣講與事實、數據結合起來,多用對話性的說理性語言,以“接地氣”的“真道理”、清晰周密的“嚴邏輯”、解決問題的“好思路”、昂揚奮進的“鼓勁話”進行宣講,讓群眾感受到真理的“甘甜”。
(摘編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