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時此刻的我,已經不是當年那一個無法選擇被誰養育的孩子。此刻我是一個有力量去養育自己孩子的父母。
無論當年我的爸爸媽媽對我使用了多么不合適的養育方式,此時此刻我有能力去選擇不同的方式養育我自己的孩子。我現在長大了,我有足夠的能力可以保護我自己,我也有足夠的能力給予我的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這樣的自我梳理,可以幫助我們在孩子壞情緒爆發時保持反思與覺察。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有過去那些敏感脆弱的體驗,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眼前這一個脆弱的、崩潰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當我是孩子的時候,當我感覺到如此憤怒和害怕的時候,我希望周圍的成年人對我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當你對這樣的問題,能夠尋找到一個答案時,那也許就是最適合你孩子的答案。
(米蓋爾摘自化學工業出版社《情緒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