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我就發覺我對手機有點兒上癮,那時候每天要盯著手機看兩三個小時。為了克服手機癮,我嘗試了程序員哈里斯給出的建議——用極簡主義來規劃蘋果手機第一屏,只保留基本的應用,比如Google地圖和Uber,與他人發生交流的應用放在第二屏,比如Gmail和Whats App。另有一個建議是,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就不要打開一個應用。
哈里斯曾經在Google打工,后來他發起了一個組織叫“好好利用時間”,鼓勵人們擺脫手機成癮,并號召程序員更有道德感,發誓不利用人性弱點設計那些讓人成癮的App。哈里斯認為,許多社交媒體的設計都有邪惡的一面,比如“點贊”功能,這個功能鼓勵人們更多地發布自己的狀態——文字或圖片,人們希望得到“贊”,被贊得越多,人們就越樂于分享自己的生活。
道理我早就懂,然而,四年過去了,我盯著手機看的時間好像在延長。我不記得蘋果何時推出了屏幕使用時間的功能,反正我發現自己的屏幕使用時間比幾年前更長了,如果它超過了四個小時,我就非常恐慌。雖然,這些應用里有一些看起來很健康,比如我會對著健身App練瑜伽練力量,一下就會用去一小時;看視頻學習,會用去半小時;查查字典,也會用去幾十分鐘。但總的來說,還是社交媒體最浪費時間,每次看屏幕使用時間,我就有點兒心煩意亂,這主要是一種失控感。
“臉書”的首任CEO肖恩·帕克說,他們開發應用時,所內置的思維就是,我們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耗你們的時間和注意力。
手機真的是一只小怪物,它幾乎變成了身體的一個器官,我會帶著它上廁所,帶著它上床,從來沒有一個東西和我如此親密。不過,我覺得,該減少和它接觸的時間了,它會消耗我的精力,影響我的情緒。在手機背后,有一大堆聰明人在設定程序,讓你活在他們的設定中,這種被“小怪物”控制的感覺,不是很舒服。而減少屏幕使用時間,不過是恢復自己的控制力,我們終究要明白,我們90%的生活其實是和他人無關的。“少玩手機”,這是老生常談,但我們真的該去找找生活中更有意思的事了。
最近幾位朋友看了美劇《后翼棄兵》,然后翻出來家里的國際象棋,打算學學什么叫西西里防御,他們都是在手機上看視頻來學習。這倒讓我的焦慮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你看,我們能用它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受制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