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萬能的”,但是投資、創業只盯著互聯網,是萬萬不能的。
中國經濟就像是一枚硬幣,它有兩面:亮閃閃的正面叫作新經濟,以高科技、互聯網為代表,占領中美兩大資本市場,世界級的公司不少;這枚硬幣的另一面,叫作舊經濟,以煤炭、鋼鐵、投資拉動基礎建設為代表,不僅資產笨重,而且被戴上了產能過剩的帽子,說多了都是淚。
現在這枚硬幣向上高高拋起,最后落在你手上,你會選擇哪一面?
選項一,互聯網;選項二,舊經濟;選項三,都有機會。
大多數人肯定不假思索,直接選了選項一,因為是新經濟嘛,因為是朝陽行業又面向未來嘛。
看起來充滿誘惑的互聯網行業,恰恰是筆者首先要幫你排除的選項。為什么但凡提到創業就一定是互聯網才有機會呢?難道救死扶傷的生物醫藥沒有機會?難道面向未來甚至有可能從底層改變人類結構的基因技術沒有機會?難道對大氣質量進行檢測和優化治理的專業設備沒有機會?它們不僅有機會,而且有巨大的市場空白,但為什么繞了一圈,最后人們還是選了互聯網呢?

答案是,互聯網周期短。基因技術、大型設備,這些產業需要埋頭下苦功夫,你兩耳不聞窗外事、十年磨一劍,結果東西做出來了,市場風向早就變了,最后消耗了錢和時間,成本高昂、代價巨大。而互聯網產業,周期短,你行不行,有沒有流量,市場有沒有反應,產品一上線,就像彩票開獎一樣,瞬間揭曉。所以并不是說互聯網產業更好、更有價值,而只是因為它更容易,試錯成本低,讓創業者可以快速成功或者快速失敗。
由于互聯網周期短,容易上手,加上政府直接拿錢來補貼創業失敗,所以結果就是大量的新增供應涌入,于是競爭變得無比激烈,最后一個活下來的,賺走了所有人的錢,贏家通吃。
那選項二有沒有人選呢?也有。20世紀中后期,美國有兩家知名的公司,一家叫美國鋼鐵,另一家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二選一的話,你應該去投資誰?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美國鋼鐵。因為美國鋼鐵行業不斷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整個行業的競爭在減小,產業不行了,但是美國鋼鐵這家公司賺了所有的錢,它的利潤非常高。反觀當時的英特爾,雖然引領潮流,但是它需要不斷研發,投入很大,而且新興產業因為是朝陽行業前景看好,不斷有人進入,所以最后大家的毛利都被壓得特別低。因此英特爾當時的盈利是非常差的,比美國鋼鐵差得多。所以在資本市場上,美國鋼鐵股價表現得更好,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拋硬幣的這個游戲,到底應該選擇哪個面呢?筆者給出的答案是,選項三,新經濟和舊經濟都有機會。舊經濟的機會來自大力的減稅和行業的整合;新經濟的關鍵就在于創造真正有效的需求,創造價值。
傳統產業和虛擬產業,就像硬幣的兩面,無法脫離對方而獨立存在。連續去拋一枚硬幣時,你會發現,最終的結果正反面的比例一定是一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