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她去繳納社保金。出門時,她特意穿上了那件嶄新的紅上衣。小欖,是廣東省中山市下屬的一個鎮,以盛產菊花聞名。這里,是聞名全國的工商重鎮。她的丈夫下崗了。丈夫老實、木訥,沒有技術,只能去干些零活兒。而她呢,不得不去撿廢品。去年,社區干部調查走訪后,為她一家辦理了“低保”,還為她安排了工作,在一家商場做清潔工,每月1400元。
現在是上午9點30分,小巷里仍然空空蕩蕩。突然,一個黃衣男子駕駛摩托飛馳而來。“啪”的一聲,男子口袋里掉下一沓錢,紅花花,散落在地。她驚呆了,足有上萬元。 “老板,老板,丟錢了,丟錢了!” 她大喊。可是,“黃衣男”戴著頭盔,根本聽不見,急匆匆,跑遠了。
她的雙腳,緊緊地踩住鈔票,唯恐被風吹去。她瞪大眼,呆呆地站著,不敢彎腰,雙手死死地按住裝有自己社保金的口袋。她害怕混淆,說不清楚。足足過了5分鐘,“黃衣男”終于急火火地回來了。
有位旁觀者看到這一幕,便掏出手機,拍照,又順手發送到微博上。這位旁觀者,雖是有心人,卻不夠專業。他的鏡頭里,只有兩張圖:一個紅衣女人雙腳踩住鈔票,等待失主的背影;還有一個悄然離開的背影。第二天早晨,這則消息,赫然登上了本地報紙的頭版。小鎮上20多萬人紛紛感嘆,呼吁把“紅衣女”找出來。
一位阿婆前來磨粉,大喊:“阿娣,磨粉呢。”她,笑瞇瞇地探出頭。這時,在河邊一籌莫展的記者發現了,上前一把抓住她:“終于找到你了!”
當晚,大兒子打來電話:“紅衣姐,你真棒!”半夜時分,丈夫也回來了。他仍是默默無語,只把買來的一盒菊花肉,雙手捧上。上個月,自己工資漲到了2000元;大兒子的對象,也確定了。這件紅上衣,就是女孩兒前幾天送她的禮物。只要擁有一顆綠色的愛心,自己就不是窮人!
我們的主人公,名叫馮歡娣。 這個故事呢,發生在2014年6月17日。
(本文入選2022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題,文章有刪減)
李春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意林》:您當時是怎樣捕捉到“尋找‘紅衣姐’”這一題材并寫成文章的?
李春雷:2015年元宵節過后,我應邀去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采風,采訪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這是一個大主題,太寬泛,如果要寫成一個作品或一個精品,需要找一個切口。
在一次閑聊時,我偶爾聽說發生在小欖鎮上的一個拾金不昧的小故事。
拾金不昧的故事,屢見不鮮。平時,報告文學界總是在強調題材取勝,矚目大題材、大事件、大人物。而這些年,我卻一直在試圖反其道而行之,專寫小題材、小事件、小人物。于是,我立即趕往小欖鎮。在一條深深的小巷里,找到了靦腆的女主人公。
她的家,真是太窮了,一家四口人,居住在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全家月收入不足4000元,還供養著兩個兒子讀大學。即使在北方偏遠的農村里,也少有這樣的貧困。
即使這樣,女主人公仍有一顆樸實、善良的心!
于是,我從最細微處著眼,通過女主人公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沉浮,寫時代變遷的窸窸窣窣,寫她生命坎坷的細細碎碎。通過這些,寫出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