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未央,秋意漸染。來不及和熱情似火的夏季道別,就已是“空水澄鮮一色秋”。 踏著灑滿詩情畫意的洛浦小徑,不經意便叩響色彩斑斕的秋季門扉,不覺便悄然地沉浸在有著“洛浦秋風”美譽的曼妙風景畫里。
洛水之濱,曾有洛神,洛水深處,女神不顯。國慶假期,再一次乘興來到心儀的洛浦公園,和洛水女神宓妃有個約會,試圖揭開女神神秘的面紗、一睹宓妃的絕世芳容。
泱泱洛水,華夏之根。洛河,是黃河母親最鐘愛的地方,一條從遠古流到今朝,從現實流淌到夢境的河流。千年流淌不息的悠悠洛水橫穿洛陽東西,不但滋養著兩岸人民生生不息,也滋養出了鐘靈毓秀、雄奇壯觀的眾多美景,“洛浦秋風”就是其中之一。“浦”者,水之濱也。洛龜貢書,龍馬出圖,伏羲始造書契,開啟了華夏文明。
自黃帝以來,歷代帝王莫不祭洛水以祈福。秦始皇曾東巡洛陽,親蒞洛浦,作《祠洛水歌》;武則天曾親譜祭洛樂章,在洛浦舉行大型樂舞演奏。自隋唐直至北宋經過500余年的治理,當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洛浦秋風”更使許多文人墨客流連忘返。
漫步尋幽,信步訪古。五彩的秋色把這里裝扮得異常美麗。路旁有形態各異的樹林,步入其中,地上的落葉嘩嘩作響。金秋微風拂面而過,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洛陽的滄海桑田。
秋滿洛浦,洛浦的秋天是一首浪漫的詩篇,驚艷了眼眸,柔美了時光。凝望秋水,滿目清新,舉目秋葉,滿目凝重,俯首秋詞,秋心蕩漾。洛浦的秋天是美的融合,是絢麗色彩的總匯。白云在碧空游走,黃葉在枝條舞蹈,秋花在風中搖曳,洛水在林間流淌。
碧水入硯,芳菲入箋,醉意水岸,曲水流觴,玉盤落珠,濕地棧道,廊道環繞。遠處的河道,近處的灘涂,翩翩起落的候鳥,風景寥落而空遠。
洛浦公園綠地內的五角楓、黃櫨樹,葉片漸漸轉紅,銀杏樹、梧桐樹,葉片綠中帶黃,河畔綠色的楊柳、絳紫色的狼尾草、白色的蘆葦,隨風曼舞,與碧水、藍天、嬉戲的水鳥,與遠處的中原明珠電視塔、飛架南北的橋梁、對岸新區的林立高樓交相輝映。
沒有見過落葉飄舞的人,不足以談秋色,不同顏色的碰撞與交融,滿滿的驚喜與感動。每一種色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如果說洛浦最耀眼的顏色,那一定是黃與紅。
金黃色是洛浦秋天的主色調,靜而幽深,沉而穩稔。洛水岸邊,葉子不經意由綠漸黃,慢慢地變成最絢麗的黃色,活潑而明亮,一片片金黃的葉子隨風起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楓葉經過秋霜的洗禮,層林盡染,楓葉流丹,擎起了鮮紅的火炬,點燃了洛浦秋天,也點燃了生命。“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猜想一定是曹子建的才情把楓葉染紅,醉了千年詩意,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用生命熾熱的愛,把洛浦的秋天染紅。
洛水是動情的詩,在曹子建的夢中縈繞 ;洛神是美麗的畫,在顧愷之的筆下揮就。
沿洛浦公園步道緩步而上,園里聊天、打牌、下棋、跳舞、唱歌、打太極、拉琴者,岸兩邊穿漢服持手機和“長槍短炮”拍照錄視頻的人絡繹不絕……愜意悠然,演繹著歲月靜好。
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下一身著淺藍色練功服的長者,正全神貫注地打著太極拳。其動作圓柔連貫,一招一式綿綿不斷極為到位,盡顯太極之美。我禁不住立于長者身后伴著音樂的節拍也打起拳來。一套拳下來,長者見我學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樣,竟停下來與我攀談起來,我們從太極拳的拳法談到了洛河的前世今生。
長者介紹,河與城的關系,永遠是這樣,先有河,再有城。就像先有母親,后有孩子。河流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洛陽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而洛河也被譽為洛陽的母親河。洛陽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北靠太行、南望伏牛,“河山拱戴,形勢甲于天下”,自古被稱為“天下之中”,洛河是黃河的重要支流,她從秦嶺深處蜿蜒而出,一路向東奔流500公里和伊河匯流后融入黃河。
長者是山東人,是洛陽某大學的客座教授,洛陽是他的第二故鄉。人都愛自己的母親,也愛自己的故鄉,故鄉與母親往往融為一體。因為故鄉里有母親的身影,母親身上有故鄉的氣息。但他卻說對洛陽的熱愛,像對母親一樣深厚。
長者接著介紹,從《詩經》開篇之作,到“漢魏文章半洛陽”,再到唐詩宋詞巔峰,古往今來,洛陽令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陶醉并留下了浩若煙海的不朽詩文,“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一篇篇飽含深情的頌文詩詞勾勒出洛陽的人文氣質和厚重歷史。
長者接著說:“洛水古來風雨稠,改朝換代十三秋。忠臣奸佞俱塵事,墨客文人書九州。” 如果說長城是凝固的歷史畫廊,洛河就是流動的文化樂章。人們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么洛河就是她眾多兒女中最靚麗出彩的一位。
1800多年前,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在此愛上洛水女神,留下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千古華章。
“洛水”作為隋唐大運河的渠首段,一直以“清洛貫城心”的姿態,與洛陽相依相伴。洛河是水脈,亦是文脈,文脈賡續千年,浸潤無聲……
長者不禁忘情地吟誦起來。從“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吟到“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 從“獨倚綠楊惆悵久,洛神不見水茫茫”, 吟到 “何似閑游無一事,白家高吟洛陽秋”;再從“碧云日暮迥生愁,立馬西風古渡頭”,吟到“洛水秋深碧如黛,亂石縱橫瀉鳴瀨”……
告別長者,回眸來路。河邊成片蘆葦蕩隨風搖曳,在陽光的映襯下,耀眼流金,河邊鴛鴦隨著漣漪搖曳,灘涂灌木叢中,黑鸛、鷺鳥開始散步覓食,像是在做著搖籃中的美夢,蘆葦蕩中游出一群野鴨,幾只白鷺在水面振翅飛翔。河面在藍天的映襯下,波光粼粼,熠熠生輝。大河之洲,芳草萋萋,萬鳥翔集,洛浦沿岸,蘆花飛雪,水鳥翩飛。不禁想到“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詩句。
華燈初上,夜色醉人。洛浦兩岸燈火輝煌,洛浦也迎來了高光時刻。洛浦的夜色是迷人的,碧波蕩漾,綠草如茵,亭臺樓閣交相輝映,華燈“沐浴”下的洛浦輪廓清晰,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洛浦的夜色是美麗的,秋風輕拂面頰,帶來絲絲涼意,也帶來了歷史的低語。夜色中的洛浦公園沉浸在燈火輝煌之中,兩岸璀璨的夜景為這里披上了盛裝,閃爍的霓虹燈、壯觀的彩虹橋,流光溢彩的河面,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恍惚間仿佛穿越了洛陽五千年厚重的歷史,讓人在場景變幻中感受洛陽的前世今生。
河邊萬絲垂柳隨風擺動,柳條盈盈,婀娜多姿,枝枝含情,隨夜風曼舞,搖曳著路人的心,別有一番韻味。潺潺洛水輕吟著抒情的曲子,丹桂和花花草草的馨香濃郁而又清新,沁人心脾。仿古建筑搭配著厚厚的城磚,在夜晚燈光的照耀下,我不自覺竟被洛神的美陶醉,“沉醉不知歸路”……
紅色步道若隱若現,宛如一條條紅色飄帶,蜿蜒在洛河兩岸,將一個個精雕細琢的亭臺樓閣掩映在繁花綠樹叢中,幽幽小徑,串聯成線,蜿蜒成景,幽中有奇,曲徑通幽,好一派南國園林秀色風光,怎一個“妙”字了得。
眺望中原明珠塔,它絢爛變幻的燈火與一河兩岸美輪美奐的夜景交相輝映,“燈光秀”開啟了視覺盛宴,七彩變幻燈光“撕裂”夜空,金戈鐵馬,跨越千年,整個夜空呈現出巨大的盛開的景象。洛神見到此美景也一定會發出:“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感慨,我要是有曹子建一樣的八斗才華,一定會續寫《洛神賦》。
佇立牡丹橋頭憑欄遠眺,夜色入硯皆是畫,水聲入箋盡是詩。夜空下,繁星點點,像藍寶石那樣晶瑩迷人,連在一起,組成一條條銀色的長虹伸向遠方;牡丹大橋在燈光的飾映下格外明亮,倒映在河中;在燈光的輕撫下,靜靜的河水倒映著璀璨的燈光,波光粼粼,與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如夢如幻。
憑風臨水,凝神靜聽洛河的波瀾聲,不禁心蕩神馳,頗有一些“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意味在其中,既滿懷敬意又生無限感慨。
一陣徐風拂面而過,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洛浦的夜,夜中的洛浦,你讓我沉醉,不愿醒來……
張長華,現居洛陽,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各大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