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音樂里度過的。我的外公拉得一手好琴,我的媽媽是音樂老師。每天我家門庭若市,媽媽的門生們隨著琴聲歌唱,女低音、男高音、花腔……如此富有魅力。
小時候的我音準極好,聲音通透脆亮,歌曲聽了一兩遍便能熟記于心,無數比賽的獎杯被我視若珍寶。
但長大后,我引以為傲的嗓音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變得沙啞粗糙,我開始覺得自己不適合音樂。別人評論我的音樂表現,無論是褒是貶,都讓我變得敏感而具有侵略性。我好像失去了生命里一位很重要的故人。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喜歡周深。他唱光芒,唱宇宙,唱人類。他的嗓音多變,歌曲以渺小見宏大。后來我才知道,光芒萬丈的周深,曾經也只是個無名小卒,被嘲諷,被打壓。但他憑借不懈的努力,最終站在了夢寐以求的舞臺上。
于是,我也視他人的評價如浮塵,漸漸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大人。高中時,站在闊別已久的舞臺上,校園“十佳”的聚光燈投向我,我覺得手中的話筒第一次屬于自己,才發現這么多年音樂一直在我身邊。
據說古人稱音樂為“藥”,音藥可以療人心。音樂與文字,是我最深情的伴侶。于是,我聽著周深的《花開忘憂》,文思泉涌,寫下無數類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