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保障基坑開挖安全,本文以某基坑為實例背景,在巖土工程勘察成果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經驗,初步構建了基坑支護方案,并利用P×C法進行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方法構建,以篩選最優的基坑支護方案。分析結果表明,結合工程實際,將基坑支護方案初設為4類,即方案一“灌注樁+止水”、方案二“地下連續墻”、方案三“工法樁+型鋼”和方案四“土釘墻+錨索”,各類支護措施的優缺點較為明顯,且通過支護方案篩選,得到4類支護方案的適宜性得分介于70.80~90.85,以方案二的適宜性得分相對最高,適宜性等級為Ⅳ級,說明其很適宜本文提到的實例基坑支護。
關鍵詞:基坑;巖土工程勘察;支護設計
中圖分類號:P 642 " "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市政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基坑工程,但限于基坑近接環境越來越復雜,基坑變形控制顯得格外重要;同時,要實現基坑變形的良好控制,基坑支護設計顯得格外重要,因此,進行基坑支護方案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目前,唐成偉[3]針對復雜環境條件下的深基坑進行了支護設計研究;溫忠義等[4]探究了鋼絞線雙排樁在基坑支護中的應用效果;郭全元等[5]評價了樁錨支護在軟土基坑施工中的支護效果。上述研究為基坑支護積累了經驗,但均未進行基坑支護方案的篩選研究。因此,本文以某基坑為實例背景,在巖土工程勘察成果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經驗,初步構建了基坑支護方案,并利用P×C法進行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方法構建,以篩選最優的基坑支護方案,從而更好指導基坑支護設計,為類似工程積累經驗。
1 工程概況
擬建基坑屬車站基坑,平面形態近似為矩形(如圖1所示),全長234.00m,標準寬度22.5m,開挖深度17.1m,開挖方式為明挖順作法。
根據勘察成果,項目區地形較為平臺,標高為2.45m~
3.94m,地層巖性主要包括填土、粉質黏土、淤泥質黏土、碎石土以及泥巖,在開挖范圍內地層的工程性質相對較差。在水文地質條件方面,地表水主要是降雨形成的洼地積水,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裂隙水,局部含水層具微承壓特征。
在基坑周邊近接環境條件中,基坑沿既有道路東西展布,北側主要為近接既有住宅,南側主要為既有商業中心。
2 基坑勘察成果分析
由于該基坑屬車站基坑,開挖深度較大且地層性質一般,基礎參數對其后期支護設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證勘察成果的準確性就顯得格外重要。
2.1 土層基礎參數
由鉆探資料,項目區地層主要包括填土、粉質黏土、淤泥質黏土、碎石土及泥巖,經試驗成果統計,得到各類地層的物理力學參數見表1。
2.2 基坑安全等級
基坑周邊環境條件較為復雜,開挖深度也較大,如果出現失穩,就會帶來嚴重后果,因此,由《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2012)判斷該基坑的安全等級為一級。
2.3 基坑支護設計參數
在前述勘察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將基坑支護設計過程中的參數設計如下:基坑結構重要性系數為1.1,增量法作為其內力計算方法,支護材料設計為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C30;基坑附加荷載設計為40kPa,作用寬度、深度依次為8m和1.6m,與坑邊距離值設計為1.0m;周邊既有建筑按20kPa/層設計,支護使用年限2年,設防烈度為7度。
3 基坑支護設計方案探究
3.1 支護方案初選
基坑支護方案相對較多,在本文支護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基坑所處的環境條件,還應考慮開挖過程的維護、成本以及工期等因素,因此,基坑支護方案初選具有重要意義。
結合以往經驗,將文中基坑的支護方案初設為四類,即方案一“灌注樁+止水”、方案二“地下連續墻”、方案三“工法樁+型鋼”和方案四“土釘墻+錨索”,經統計,各類支護方案的優缺點見表2。
3.2 支護方案篩選方法構建
由3.1節說明文中基坑可選支護方案相對較多,為盡可能保證基坑支護方案的合理性,篩選支護方案是重要的[6-7]。根據使用經驗,提出利用P×C法進行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方法構建。
3.2.1 篩選模型構建
以基坑支護方案篩選為目的,通過層次分析法構建其篩選模型,其包括三層結構。其中,目標層為“基坑支護方案篩選體系A”,其下是一級評價指標,包括安全因素B1、技術因素B2、環境因素B3和經濟因素B4;在一級指標基礎上,可再進一步細分二級指標。1) 安全因素B1包括支護體系的剛度C1、支護體系的穩定性C2和支護體系抗變形能力C3。2) 技術因素B2包括施工過程的可靠性C4、施工難易程度C5和支護對后續施工的影響C6。3) 環境因素B3包括支護施工對周邊交通影響C8和支護施工對地下管線的影響C9。4) 經濟因素B4包括工程材料成本C9、工期成本C10和施工及監測費用C11。
綜上所述,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模型結構統計如圖2所示。
3.2.2 計算評價指標的權值、隸屬度
3.2.2.1 計算評價指標的權值
根據以往經驗,利用1-9標度法計算各評價指標的權值,過程包括判斷矩陣構建、一致性檢驗以及計算權值。因此,先對比確定評價指標的相應重要性,在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不傳遞原則條件下,構建判斷矩陣,其也具互反矩陣性質。
在得到判斷矩陣的基礎上,計算其最大特征值,并計算一致性評價指標 C,如公式(1)所示。
(1)
式中:λmax為最大特征值;n為判斷矩陣的相應行數或列數;R為重要性標度指標。
當C值不大于0.1時,認為判斷矩陣是合理的,對最大特征值對應性的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所得值即為相應的權值;反之,重新構建判斷矩陣,并重復上述步驟。
3.2.2.2 計算評價指標的隸屬度
在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的過程中,將其計算方法確定為專家法,且要求專家具正高級職稱或項目負責人;當各專家完成隸屬度計算后,對各專家的隸屬度計算結果進行均值統計,所得均值即為相應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值。
3.2.3 基坑支護方案適宜性等級劃分
以評價指標權值、隸屬度值為基礎,利用P×C法對基坑支護方案適宜性等級進行量化劃分,標準如下。1)Ⅰ級。該等級條件下,對應支護方案不適宜基坑支護,其對應適應性分為55,適應性評分為0~60。2)Ⅱ級。該等級條件下,對應支護方案基本適宜基坑支護,其對應適應性分為70,適應性評分為60~75。3)Ⅲ級。該等級條件下,對應支護方案適宜基坑支護,其對應適應性分為85,適應性評分為75~90。4)Ⅳ級。該等級條件下,對應支護方案很適宜基坑支護,其對應適應性分為95,適應性評分為90~100。
3.3 支護方案篩選結果
根據3.1節,本文實例共計設計了4種支護方案,以方案一為例,進行各評價指標的適宜性計算分析。
按照3.2節思路,計算得到各評價指標的權值見表3。
同時,進一步利用專家法計算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度,所得結果見表4。C1的隸屬度為0.095~0.542,C2的隸屬度為0.102~0.601,C3的隸屬度為0.123~0.571,C4的隸屬度為0.094~0.613,C5的隸屬度為0.107~0.539,C6的隸屬度為0.096~0.520,C7的隸屬度為0.115~0.571,C8的隸屬度為0.168~0.400,C9的隸屬度為0.130~0.533,C10的隸屬度為0.126~0.534,C11的隸屬度為0.085~0.537。
在評價指標權值、隸屬度計算的基礎上,首先,按照3.2節方法,先計算得到方案一11個二級指標的適應性計算,結果見表5。據表5,在方案一支護條件下,11個二級指標的適宜性得分為71.26~92.16,均值為82.29,總體適宜性相對較好,相應適宜性等級為Ⅱ級~Ⅳ級。其中,Ⅱ級涉及的二級指標個數為4個,所占比例為36.36%;Ⅲ級涉及的二級指標個數為5個,所占比例為45.45%;Ⅳ級涉及的二級指標個數為2個,所占比例為18.18%。
按照適宜性得分大小,將方案一條件下的二級指標適宜性排序結果統計如下:C8gt;C5gt;C2gt;C4gt;C11gt;C7gt;C9gt;C3gt;C1gt;C10gt;C6。
其次,進一步計算得到方案一4個一級指標的適應性,結果見表6。據表6,安全因素B1的適宜性得分為84.92,適宜性等級為Ⅲ級;技術因素B2的適宜性得分為91.05,適宜性等級為Ⅳ級;環境因素B3的適宜性得分為82.76,適宜性等級為Ⅲ級;經濟因素B4的適宜性得分為85.42,適宜性等級為Ⅲ級。因此,在方案一條件下,適宜性等級介于Ⅲ級~Ⅳ級,且Ⅲ級指標有3個,所占比例為75%,Ⅳ級指標有1個,所占比例為25%。
按照適宜性得分大小,將方案一條件下的一級指標適宜性排序結果統計如下:B2gt;B4gt;B1gt;B3。
根據一級、二級指標的權值、隸屬度計算結果,進一步計算得到4個一級指標的隸屬度向量R1=[0.111 0.141 0.087 0.661],第3.2節適應性分向量E=[55 70 85 95]T,因此,計算得到方案一的最終適宜性得分F=R1E=86.16
綜上所述,方案一在本文實例中的適宜性得分為86.16,適宜性等級為Ⅲ級,適宜于本文的基坑支護。
類別方案一的適宜性評價過程,再對其余3個方案進行適宜性評價,結果見表7。據表7,方案一的適宜性得分為86.16,適宜性等級為Ⅲ級,方案二的適宜性得分為90.85,適宜性等級為Ⅳ級,方案三的適宜性得分為72.46,適宜性等級為Ⅲ級,方案四的適宜性得分為70.80,適宜性等級為Ⅲ級。
按照適宜性得分大小排序結果為方案二gt;方案一gt;方案三gt;方案四。因此,將方案一“地下連續墻”作為此文實例基坑的支護方案。
4 結語
通過在巖土工程勘察基礎上的深基坑支護設計方案探究,得到以下3個結論:1)根據基坑巖土工程勘察成果,基坑開挖范圍內地層具較差的工程性質,且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因此,基坑支護設計顯得格外重要。2)結合工程實際及經驗,本文實例基坑的支護方案初設有4類,即方案一“灌注樁+止水”、方案二“地下連續墻”、方案三“工法樁+型鋼”和方案四“土釘墻+錨索”,各類支護措施的優缺點較為明顯,因此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是必要的。3)通過層次分析法、專家法等方法構建了基坑支護方案篩選模型,并經計算,以方案一“地下連續墻”的適宜性得分最高,因此,將其確定為基坑支護方案。
參考文獻
[1]黃世政.基于復雜環境的深基坑設計與變形監測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23(16):118-120.
[2]孫海浩,王園.復雜環境條件下深基坑設計與變形監測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23(15):121-123.
[3]唐成偉.復雜環境條件下的深基坑支護設計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23, (11):102-104.
[4]溫忠義,張麗娟,王召斌,等.對拉鋼絞線雙排樁支護體系在深基坑工程中的研究與運用[J].工業建筑,2023,53(增刊2):462-464,446.
[5]郭全元,陳春強,楊代,等.樁錨支護錨固體段預加固在軟土地層應用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23,19(增刊1):278-286.
[6]盧瀚,張勇,程英建.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北京西山基坑工程支護方案選擇研究[J].結構工程師, 2019, 35(2):32-39.
[7]蔣英禮,鄧子勝,王冬英.基于集對分析方法的深基坑支護方案優選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12(1):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