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的核心基礎,政策拐點、股市供需拐點依然存在,但由于之前交易熱度較高,近期市場進入了牛市的震蕩期,交易量明顯下降。投資者近期關心市場震蕩何時結束,參考14-15年和20-21年牛市的經驗,如果是盈利牛,則盈利指標會在震蕩期持續上行,2020年7-9月PMI和BCI指數在震蕩期明顯回升。如果是流動性牛市,則某一類居民資金會在震蕩期持續大幅創新高式流入,2014年12月-2015年1月融資余額(包括融資余額/流通市值)快速增長,2020年7-9月,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額在震蕩期大幅回升。目前來看,盈利和增量資金均有改善的跡象(PMI回升、ETF增長),但力度尚小,我們認為當下的震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1)2020年7-9月震蕩期結束的條件:震蕩期盈利持續兌現、公募基金規模放量。2019-2021年牛市是有盈利驅動的牛市,牛市中期2020年7-9月,出現過一次交易量持續下降的震蕩期,期間市場熱點很多,但并沒有很快突破,直到2020年10月市場才結束震蕩,中樞再次抬升。震蕩期間,我們能夠看到盈利和增量資金都在明顯改善。PMI和BCI指數在2020年7-9月,明顯回升,相對來看,最近兩個月PMI也有回升,是個好現象,但速度和力度上還沒有2020年那么快。同時股市微觀流動性層面,2020年7-9月,市場震蕩期間,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額依然在大幅回升,并沒有休整震蕩。
對比來看,這一次ETF的份額明顯增加,不過力度也比2020年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額增速慢很多。所以對比來看,這一次震蕩的時間可能會比2020年7-9月長。
(2)2014年12月-2015年1月震蕩期結束的條件:兩融在震蕩期持續增長。2014-2015年主要是資金推升的牛市。期間在2014年12月-2015年1月出現過一次交易量持續下降的震蕩,從PMI來看,震蕩期之前,PMI快速下降,震蕩期之后PMI略有反彈,經濟預期略有修復,但并沒有很強。而從微觀流動性來看,震蕩期融資余額(包括融資余額/流通市值)快速增長,期間對兩融的監管也沒有改變兩融規模快速增長的勢頭。
對比來看,最近兩個月的經濟數據好于2014年底,但融資余額回升力度弱于2014年,從11月下旬開始,融資余額沒有進一步增長。

(3)我們認為當下的震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近期的震蕩,我們認為是牛市中途的休整。投資者討論較多的是年底的政策能否繼續超預期。我們認為,還需要觀察經濟變化和增量資金,能否有一個變化發生較大的突變,參考14-15年和20-21年牛市的經驗,如果是盈利牛,則盈利指標會在震蕩期持續上行,如果是流動性牛市,則某一類居民資金會在震蕩期持續大幅創新高式流入。最近兩個月的經濟指標略有回升(PMI、出口、房地產二手房銷售等),不過力度尚少,從中國經濟意外指數來看,并沒有比之前的季節性高很多。后續隨著政策的落地,重點驗證社融信貸等數據能否在跨年前后明顯變化。增量資金層面,兩融余額略有下降,ETF流入強度尚可,后續觀察能否持續增長。目前來看,盈利和增量資金均有改善的跡象,但力度尚小,我們認為當下的震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4)短期A股策略觀點:牛市還在,但會通過震蕩降速。隨著股市供需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居民熱情的回升,股市大概率已經進入牛市。但這一次牛市的速度可能很難維持之前那么快,因為居民資金流入的速度并沒有2014-2015年那么快:(1)最近1個月的融資余額,表現確實比指數強很多,但比2014-2015年居民資金加杠桿流入時慢很多。(2)個人投資者開戶數9-10月暴漲,單月開戶數已經快接近2015年高點。但如果觀察百度股票開戶搜索指數,能夠看到10月下旬開始,開戶熱度明顯下降。(3)與2014-2015年牛市不同的是,這一次居民資金大幅申購ETF,ETF規模已經和主動產品規模相當。不過從增長速度來看,ETF增長雖然快,但并沒有2020年公募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增長的那么快。
建議配置順序:金融地產(政策最受益)>傳媒互聯網&消費電子(成長股中的價值股)>上游周期(產能格局好+需求擔心釋放已經充分)>出海(長期邏輯好,短期美國大選后政策空窗期)>消費(超跌)。10月的市場風格分化很大,交易性資金非常活躍,但機構相關重倉個股表現較弱。如果以低價股和業績預虧指數來看,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超額收益大幅上行。參考2019-2021年牛市期間,低價股和業績預虧指數超額收益與市場的關系,能夠發現,2019年2-4月、2020年7-9月、2021年7-9月,低位虧損個股的表現均強于指數。這三個階段均是指數一波季度上漲的后期末期至震蕩休整初期。所以在牛市中,低位虧損個股表現較強,可能是一個季度上漲波段后期,市場可能很快或正在震蕩休整的標志,市場風格可能很快會由游資風格變為機構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