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國新辦舉辦的“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提到,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天然具有耐心資本的屬性,必將成為支持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重要的價值投資者。
截至2024年8月末,保險行業總資產升至34.1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3.92%,再創歷史新高,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至31.8萬億元,超過公募基金同期30.90萬億元的凈值規模。在高達31萬億元的險資運用余額中,今年二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合計投資比例分別為12.48%和15.31%。8月末,保險資金配置債券、銀行存款等各類固定收益類資產21萬億元以上;投資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超過6萬億元。
險資目前通過各種方式在加大權益資產的配置,比如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保險資金投資資本市場,該基金注冊資本500億元,已正式開始投資運作,目前進展順利。2023年開始部分保險執行新會計準則IFRS9,按照IFRS9,超過5%、獲得董事席位的股票可以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以權益法入賬,只影響總資產而不影響利潤表和投資收益,對于平滑保險報表和投資回報有重要意義。受此監管政策的影響,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開始變得更加頻繁,近日,中國太保舉牌中遠海能H股股票,新華保險舉牌海通證券H股,此外新華保險還舉牌上海醫藥和國藥股份。除了前述提及的股票,保險公司今年舉牌的股票還包括華光環能、無錫銀行、江南水務、城發環境、贛粵高速、綠色動力、龍源電力、中國中免、皖通高速、深圳國際等,其中既有A股也有H股。從舉牌領域來看,公用事業、環保、交通運輸等行業受險企青睞。
險資近七成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類品種,隨著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固收類資產的收益率中樞也會下行,從而導致投資固收類資產收益率下滑,近年來上市險企凈投資收益率的持續下滑正是這一困境的真實寫照。高股息類資產具有股價波動不大、分紅收益相對固定的優勢,符合保險資金的收益要求,在上市公司分紅機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運用高股息策略的資金體量會在險資領域持續壯大。配置高股息資產,不僅是為了滿足收益需求,在新會計準則影響下,也有助于平滑股價波動對險企當期凈利潤的沖擊。新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分類進行了重新調整,取消了舊有的“四分類”模式,代之以三大新分類: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收益)、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和AC(攤余成本計量)。在新準則下,保險公司更青睞高股息、央國企等具有穩定分紅的股票。這類股票不僅股息穩定,還可以通過FVOCI科目計量,避免資產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利潤表,分紅直接計入利潤表,成為保險公司穩定利潤的重要來源。
保險資金的規模在穩步上漲,而保險資金投資權益的比例也在穩步增加,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讓更多保險公司傾向于舉牌上市公司或加大對高股息資產的配置。在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降到2%以內的大背景下,高股息資產對保險資金具有長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