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是高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政治認同,即學生在學習時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政治信仰??茖W精神,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有創新精神,養成勇于探索創新的品質。法治意識,是學生應具備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公共參與,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參與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能理性思考社會事務。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的改變推動了其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核心素養內容,構建具有特色的政治課堂。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是一味地追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式不符合新改革的要求。同時,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缺乏實踐活動,難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傳統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時,教師采用講授法來講解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沒有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上,教師只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和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傳統課堂教學目標是通過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這與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講授“生活中的法律”時,教師單純地認為學生應當具備法律知識并通過考試才能體現出其核心素養。
(三)忽視對實踐活動的開展。新課標提出了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對理論知識和的講解,忽視了實踐活動的開展。例如,在講授“政治生活”時,教師僅僅是講解教材中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內容,而沒有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消費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以及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政治認同素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使其能夠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實現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而這些矛盾和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政治知識,使其了解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案例來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社會熱點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策略。例如,在學習“市場經濟”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典型案例進行講解。通過講解這些典型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但是市場經濟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典型案例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政治知識,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如在學習“國家性質”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政府工作人員或者學者等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了解到政府扮演著人民群眾利益最大維護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主要推動者、黨和政府政策實施過程中最有力執行者、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決策重要參與者等重要角色。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知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歷程,以及黨和政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付出的努力。當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還可穿插一些典型的相關案例來輔助教學,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問題并鼓勵學生辯論以培育其政治認同素養。具體步驟為:先讓學生自由分組探討觀點,接著組織學生針對不同觀點展開辯論,隨后引導學生就同一觀點深入研討,最后再次圍繞不同觀點交流碰撞,使學生在思維互動中深化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例如在學習“我國文化安全面臨哪些挑戰”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網絡攻擊對我國文化安全帶來哪些威脅”等問題。通過討論和分析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對我國文化安全造成威脅,從而增強了他們對于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
政治課程富含科學知識,教師可優化課堂內容培養學生科學精神。高中政治教師要依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升其科學素養。比如,學習 “國家安全” 內容時,教師創設 “解放軍參與國際維和行動” 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國際新聞報道經驗,分析其中的政治知識點,并從政治角度剖析對國家安全的作用。從國防安全看,維和軍隊可威懾外部軍事威脅,保障邊境穩定;從經濟安全角度,能維護國際經濟通道安全,保障對外經貿;從軍事安全而言,可積累軍事經驗,提升應對復雜軍事情況的能力;從文化安全方面,軍隊傳播我國和平文化價值觀。同時讓學生用這些知識分析類似國際事務對國內安全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嚴謹分析、理性判斷等科學思維方法,發掘科學精神,培養政治核心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動核心素養發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融入生活化元素,讓學生感受學科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提升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和建設性見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
法治意識是指學生擁有明確的法治觀念,能夠運用法律知識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著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并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要求,持續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講述 “政治生活” 中公民權利與義務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今日說法》中關于青少年維護自身權益的案例視頻來開展教學活動。這些案例是真實發生的,如有的案例是青少年在實習中遭遇不合理的工資克扣,在學習法律知識后,懂得通過勞動仲裁等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通過這些案例能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活動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完成一份調查問卷或者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和綜合素質。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實際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相關情境來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我國的經濟制度”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情境:如果你是某企業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你如何在自己的公司中實施一項經濟政策?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該政策能為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效益。這種以實際案例為載體進行教學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經濟政策對公司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通過這兩個方面能夠使學生對文化生活有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在開展調查問卷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文化生活”為主題寫一份調查問卷;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并完成一次調查活動、召開一次“文化生活”主題班會、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等。
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注重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國家機構”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國家機構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通過觀看這些資料能夠使學生對國家機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對國家機構進行討論交流,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增強他們的公民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如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召開班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開展這些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法律法規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進行實踐活動時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帶領學生進入相關情境中去模擬實踐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措施;同時還應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其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此外教師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立德樹人是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現狀,然后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師素養等方面探討了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包括結合生活實際、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活動等內容。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活實際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優化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通過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政治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