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市地下軌道交通網絡體系越來越完善,盾構隧道已經成為城市地鐵工程建設的重要施工方法,穿越的地層條件也更加復雜,若盾構施工技術使用不合理,地層變形控制不到位,會威脅到地鐵隧道安全。文中以某城市地鐵工程為例,從盾構始發、盾構掘進、盾構接收方面分析隧道盾構技術要點,結合現場監測結果,該技術保證了地鐵隧道建設質量與安全,可為后續類似工程提供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復雜地層 地鐵隧道 盾構施工 二次注漿
0 引言
盾構施工在我國城市地鐵隧道建設中應用較為廣泛。較之普通地層條件,盾構機在復雜地層中掘進作業,容易發生刀盤堵塞、刀具過度磨損、地層沉降及效率低等現象,因此需結合城市地鐵隧道現狀,科學進行盾構機選型,綜合研究泥漿配比、盾構施工參數等[1]。
1 工程概況
某城市地鐵2號線I期工程06工區,總里程長為5.95km,盾構施工總長為358m。其中始發站到下一站的隧道左線長為882m,右線長為879m。經現場勘查發現,地勢呈現東高西低,地層條件復雜,包括殘積土、全風化花崗巖、高風化花崗巖、微風化花崗巖等。不同地層物理性能指標見表1。根據現場地層物理性能,盾構施工選用土壓平衡盾構機,數量為2臺,型號分別為JZ068、JZ094,主要參數見表2。
2 隧道盾構施工技術
2.1 盾構始發
本工程盾構始發涉及隧道洞門復測、盾構吊裝與調試、水平探孔、盾構試掘進等。為提升隧道盾構施工質量,需嚴格控制盾構始發操作要點。
(1)前期準備。在盾構正式下井下,需從車站底板處鋪設配套行走軌道,包括盾構軌道與電瓶車軌道。按照盾構機類型及實際情況,其中盾構機行走軌道鋪設長度控制90m左右,電瓶車行走軌道鋪設長度控制145m左右,所有軌道均為鋼軌拼接組成,單節長度是6.0m,通過專用軌道夾板進行連接,同時鋼枕使用扁鋼,通過標準扣件將鋼軌和鋼枕固定[2]。
(2)盾構吊裝。下井臺車與電瓶車要做好協調作業,設備橋與螺旋機進站過程中必須加固,防止出現傾覆,本工程選用葫蘆(重量為5t)加固方法。在盾構吊裝階段需嚴控下井誤差,要求盾構和隧道兩者中心線水平、垂直向偏差≤5mm,按照次序下井盾體,然后與中盾進行平移和拼接。
(3)洞門止水密封處理。隧道洞口密封可避免盾構始發時導致水土流失,提升注漿質量。本工程盾構始發階段,預留隧道洞口和盾構環形殼體之間空隙接近230mm。考慮盾構始發會造成隧洞口水土流失,使開挖面整體結構穩定性受到影響,因此要做好密封止水處理,選用高性能的止水裝置,從而保證盾構始發安全、有序進行。本工程中隧道始發洞口上方預埋了圓環板(材料為Q235B鋼板),可在此處安裝密封止水裝置。操作流程為:在圓環板上設置固定螺孔,然后利用壓板、螺栓將簾布橡膠板有效固定在圓環板上。
(4)水平探孔。本工程中隧道洞口設置的圍護結構,在拆除前必須鉆設水平探孔,完成水量與加固質量檢測。要求水平探孔深度至少為1.5m,孔徑為80mm,布設在盾構邊緣位置。若檢測發現透水,應進行有效封堵與加固處理,保證盾構始發過程中無地下水。封堵措施為“木塞+棉紗”,確保探孔密實封堵。當隧道洞口滲水封堵結束后,從隧道洞口處進行垂直鉆孔,通過壓密注漿實現端頭加固處理,使土體結構加固質量滿足設計規定基本要求,最后再次鉆設水平探孔,對加固效果進行檢測,直到滿足要求[3]。
(5)涂抹密封油脂。對于負環拼裝,應提前從盾尾鋼絲刷內均勻涂抹一層專用密封油脂,可發揮良好止水效果,避免注漿液回流,也可以降低鋼絲刷摩擦。首環管片拼裝前必須合理涂抹盾尾密封油脂,同時將鋼絲刷分開,保證不銹鋼網和鋼絲刷布滿密封油脂。
(6)鋪設導軌。由于盾構始發托架和隧道洞門間隔一段距離,為避免盾構始發過程中出現懸空問題,應從兩者之間沿著始發導軌向安裝預防“叩頭”裝置。鋪設剛導軌,長度為25cm,要求導軌標高不低于托架鋼軌標高1~2cm。
(7)加固段掘進。在盾構始發掘進之前,要安排專人對盾構始發托架位置進行仔細復測,然后根據盾構機導向系統進行校對調整。同時對托架穩定性進行檢查,導軌安裝是否合理、穩固,盾尾外殼部位防扭轉設備是否焊接牢固。
(8)試掘進。選取隧道100m段進行盾構施工試驗,通過試驗施工確定合理的盾構推進參數,掌握地面變形沉降和推進參數之間存在的關系,同時做好所有盾構施工相關數據信息的采集、處理、研究,從而確定本工程中盾構機實踐操作性能,得出盾構作業參數設定具體范圍。
2.2 盾構掘進
(1)設定掘進參數。經過地鐵隧道盾構掘進試驗,統計、處理、分析不同地層段掘進參數、地層變化監測數據以及成型管片復測數據,然后不斷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最后得出地鐵隧道復雜地層正常掘進參數,從而為后續施工提供有效指導。結合工程地質特點與水文條件,沿線構筑物、管線等因素,同時重點分析地表監測數據變化情況,對盾構機掘進參數進行科學調整。
(2)姿態控制。主要利用自動導向系統與人工測量復核實施盾構機姿態的有效監控,同時結合成型管片的具體復核數據作出合理調整,降低管片上浮造成的不利影響。在自動導向系統中建立滾動角、俯仰角,當超限后可及時自動報警與刀盤跳停。另外,導向系統中的后視基準點必須跟隨盾構機的推進及時前移,此過程中利用人工測量進行定位[4]。為使盾構機精準推進,以50m為單位人工復測一次,完成導向系統的校核,以及后視棱鏡坐標的調整,利用雙導線閉合方法測量基準點,使盾構按設計方向精準掘進。
(3)洞內注漿。本工程隧道洞內注漿選用同步注漿法、即時注漿法以及二次注漿法。其中同步注漿應保持與盾構機掘進一同進行,從盾尾中安裝注漿管與注漿系統連接,當盾構推進時盾尾產生空隙,即開始同步注漿,要合理控制注漿壓力、注漿量,保證漿液灌注飽滿。同步注漿液配比見表3。每掘進一環就要進行即時注漿,在與盾尾管片相距6環左右處進行背填注漿。針對特殊地段,比如穿越構筑物、管線等地層條件,必須做好同步注漿與管片即時注漿。結合工程具體狀況,比如隧道上浮或是沉降等,應從管片注漿孔處開展二次注漿,嚴格控制注漿量與注漿壓力,以降低后續沉降。
2.3 盾構接收
本工程中盾構接收內容包括端頭土體加固、隧道洞門鑿除、隧道洞門復核、鉆設降水井、注入雙液漿封堵隧道洞門等,詳見圖1。
3 現場監測
3.1 隧道洞門復測
本工程中隧道洞門內圈邊緣接近為圓形,為能精準確定圓心,從隧道洞門內圈邊緣隨機選取3點,然后測量各點三維坐標,通過計算得出隧道洞門內圈中心。在實踐測量時,為進一步提升測量精度與可靠性,需隨機選取6個隧道洞門內圈對稱點實施測量,然后計算確定隧道洞門鋼圈凈空與鋼圈中心坐標。最后對比分析隧道洞門中心實際測量數值和設計數值,可為盾構機出洞提供有效指導。
3.2 盾構始發姿態監測
測量復核盾構機始發掘進時的俯仰角、回轉角、初始姿態等,使盾構機能夠按照地鐵隧道設計中心線進行掘進。
3.3 地表沉降監測
本工程中左線地表沉降監測數據見圖2。分析圖2得出,盾構機始發掘進過程地表沉降整體比較穩定,且波動小。本次施工左線地表沉降數值變化范圍在-10.8~0.5mm,前期變化幅度較大,后期變化范圍在-1.3~0.5mm,波動小。其中編號1~5的地表沉降數值較大,原因是盾構機始發掘進過程中遇到了發育溶洞,導致溶洞原有穩定狀態遭到破壞,從而出現大幅度沉降,而通過進行洞內注漿加固后,地表沉降顯著減小且趨于穩定可控。根據現場盾構掘進狀況,同步注漿法、即時補漿法、二次注漿法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降低地層變形。
4 結語
隧道盾構始發、盾構掘進、盾構接收是保證城市地鐵工程順利建設的基石。文中重點研究了盾構施工關鍵技術及各項要點,為后續相關地鐵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在后續城市地鐵工程建設中,還應不斷地優化與創新盾構施工技術方案,以適應不同地層條件及城市交通發展需求,推動城市地鐵建設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錫波,張祖迪,何鎖宋,等.富水砂卵石地層V形坡隧道土壓平衡盾構施工掘進參數分析[J].四川建筑,2022,42(01):106-109.
[2]張麗麗,單琳,郭飛,等.小曲線半徑疊落盾構隧道近接施工安全控制研究[J].現代隧道技術,2022,59(03):254-264.
[3]易領兵,陳慶懷,孟旭央,等.富水細砂地層盾構斜向超近距下穿雙洞雙線暗挖站施工技術[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6(06):822-827.
[4]鄧林洋,李紅,劉陽君,等.泥水平衡盾構下穿海域施工技術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23,50(0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