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聰明的成年人知道,若想在充滿變數的日子里過確定性強的生活,最好的方法無非是讓自己閑下來、補起來、聊得來。
厲害的人,只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余的事少管少說,閑暇時思考,進行心靈排毒,輕盈地走好未來的路。
有位網友分享說,以前的她,萬事親力親為。
孩子成績稍有波動,就思慮加重,害怕孩子沒法考上理想的學校,四處念叨祈福,詢問補腦良方,熬制營養品。家務活大包大攬,不讓家庭成員做一點家務,干一點活,天天操心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結果,過高的責任心,以及過多的操勞,讓她累得腰酸背痛,還被挑剔說管得太寬,令人覺得壓抑。更糟糕的是,她失去了生活熱情,心里滿滿的悲觀主義。
為了調整自己的心態,她決定讓自己閑下來,主打“佛系營業”。她不要求孩子名列前茅,跟得上學校的進度就可以。她也不再強迫孩子上輔導班,孩子有興趣就多學點,沒興趣就帶出去,釋放天性,爬山摘果、下水捕魚。家里約法三章,每人輪流做飯,一起大掃除,實在不想做的話,就請人打掃。
半年過去了,她變得笑容滿面,身體素質提高,記憶力改善。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這樣說或許有點殘酷,但這世間沒有誰真正離不開誰,適當撒開手,少操點心,你才不會被雜事拖住,久久推不開幸福的大門。放慢腳步,主動做個閑人,以良好的狀態去創造快樂,跟美好的東西相遇,享受當下的愜意。
網友是汽車大廠的產品經理,每天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種會議間,溝通協調項目進度,應對多方的挑戰和質疑,手頭的事情堆積如山。層層疊疊的壓力,讓她的身心都受到磨損,食欲下降,精神萎靡。
為了擺脫內心的疲倦,她開始嘗試手作,試圖找回一些放松的時間。夜晚坐在縫紉機前,將五顏六色的零散布料,按照心里的想法一一剪裁,或是圓形、正方形,或是不規則圖樣,制成富有趣味的穿搭單品。聽著縫紉機發出的“噠噠”聲,看著針頭“嗡嗡”穿過不同質地的布料,她腦海中的雜亂思緒也隨之消散。如果當日情緒不佳,隨意胡亂縫補一通,也常有意外之喜,讓她有一種拆盲盒的快樂。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球,如果你定時充能,它會逐漸變大,呈現出明亮色彩;相反,若不注意維護,則會日漸萎縮,直至坍塌,變得黯淡無光?!?/p>
養一盆綠植,給它澆澆水,下班后去公園走一圈兒,看看天空和晚霞,或者買點食材,做頓喜歡的飯,玩一局游戲,畫個有意思的簡筆畫……
利用碎片化的快樂,多方面給自己進補,你才能保持內心飽滿,經得住世事考驗。
有位朋友是位社交牛人,甭管老人小孩,只要他想,就能快速跟人打成一片。
有一次聊天,我說道:“你的人緣真好,各個行業都有認識的人,跟別人什么都能聊,能不能教幾招?!迸笥研Φ溃骸懊卦E就是多聽少說?!?/p>
別人提出不同的觀點時,不要馬上打斷他人的話語,急著反駁;被人針鋒相對時,也不必過多糾纏,淺淺一笑。聊得來就多說幾句,聊不來就敬而遠之。
相對于跟總是正確的人同行,人們更愿意跟傾聽者來往,能獲得更多的情緒價值。初聽覺得這樣的示弱行為未免有點沒出息,但后面經歷得多了,方知彎腰和低頭也是一種智慧。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一樣,總是習慣性唱反調、抬杠,凡事要奪得言語上的勝利,可能會傷害你和他人的關系。你在自喜贏得一局的同時,有可能對方已在心中給你打了差評,列入黑名單。
有時候說得越多,好感度掉得越多,人緣流失得越快。用沉默代替爭辯,把指責變成包容,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說話做事顧全他人臉面,方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溝通順暢。恰到好處的閉嘴,能讓你在社交中更受歡迎,少很多煩惱,讓人生路走得越來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