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在南昌起義部隊南下遭遇失利的關鍵時刻,朱德擔當起歷史重任,適時地對部隊進行了三次整頓,把隊伍帶出險境。“贛南三整”意義重大,在建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27年10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進入贛南。此時,部隊正面臨著嚴峻考驗,不僅同上級與地方黨組織失去聯系,將士也饑寒交迫,士氣低落,整支隊伍存在頃刻瓦解的風險。在危難關頭,朱德沉著鎮定地在安遠縣天心圩對部隊進行了初步整頓。
在整頓大會上,朱德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講話。他坦然面對起義失利的事實,說出了一番力挽狂瀾的話: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朱德接著說道:“一九二七年的中國革命,好比一九〇五年的俄國革命。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一個‘一九一七年’的。只要能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我們該怎么辦?”聽到這里,有人低聲發問。朱德望了望發問的人,彎下腰認真答道:“打游擊呀!我們一定要跟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找個地方站住腳,然后就能發展。”言語間,解答了疑惑,提振了士氣,激發了斗志。
朱德還把堅定的信念帶入行軍打仗中,與士兵一樣穿灰色土布軍裝,一起吃大鍋飯,“見人就談,談革命前途,談繼續革命的方法”。
天心圩整頓,是南昌起義軍余部轉戰途中的一個轉折點,是“贛南三整”的開端,統一了思想認識,振奮了革命精神。這次整頓,盡管有300多名意志不堅定的軍官和士兵相繼離隊,但留下來的將士卻越發堅定。
南昌起義揭開了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但是,此時的隊伍里,只有領導機關和軍官中有少量黨員,在士兵中,除個別連排外,大多沒有黨員與團員的身影,黨的工作也難以深入基層。
此外,部隊還保留著起義時的編制,不同軍、師、團的官兵混在一起,“有時傳令兵只好拿著命令站到岔路口,看到個排長,把命令給他看看;看到個班長,也給他看看”,嚴重影響了部隊的戰斗力和執行力。
1927年10月底,朱德帶領隊伍來到贛粵邊境的大庾(今大余)地區。朱德與陳毅研究后,決定利用這個間隙,對部隊進行一次正式的整頓和整編。
這次整頓整編采取了兩項舉措。一是整頓黨、團組織,加強黨對部隊的全面領導。陳毅主持,重新登記了黨、團員信息,成立黨支部,選派優秀黨員前往各連隊擔任指導員。二是調整編制,把部隊改編為一個縱隊,下轄7個步兵連、1個迫擊炮連和1個重機槍連,為了隱蔽,部隊采用“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番號,朱德任縱隊司令,陳毅任指導員,王爾琢任參謀長。
隨著兩項舉措的落地,黨組織在基層連隊的力量顯著增強,指揮更加順暢,行動更加統一,“人們不再是愁眉苦臉了,議論聲,談笑聲,常常在部隊中回響,初步顯示了政治工作的強大威力”。面對“涅槃重生”的隊伍,朱德豪情滿懷地說:
“我們的隊伍經過千錘百煉,現在已經成為一支堅不可摧的鋼鐵部隊。”
1927年10月25日,南昌起義軍余部攻占信豐縣城。部隊進城的第二天,朱德、陳毅等人正在開會,中共信豐特區委派人前來報告說,有的士兵鉆進餐館里大吃大喝,吃完后把嘴一抹就走了;有的故意掏出手榴彈,把引信扯出,往當鋪的柜臺上一放,威脅老板給東西;有的甚至跑進布店把布搶到街上,以每匹兩塊銀圓的價格賣給老百姓……
朱德、陳毅知道后大為震怒,決定將這些事作為典型,開展紀律教育。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山坳里,部隊臨時召開了全體大會。開始時,許多不明就里的官兵面面相覷,互相探詢,隊伍顯得有些凌亂。陳毅見狀果斷地站上一個小山坡,高聲集合隊伍道:“面向我,列隊集會!”聽到號令后,朱德第一個跑到陳毅指定的地方,以標準的軍人姿勢筆挺地站立著。
在朱德的帶領和示范下,隊伍迅速集合完畢。
少頃,陳毅嚴肅地向大家通報部分官兵的違紀情況,并宣布要執行嚴肅的革命紀律:“這哪里像革命軍隊,簡直像土匪一樣了!”“我們是共產黨的隊伍,沒有紀律是不能生存的。”接著,朱德態度鮮明地表示:
“我完全贊成陳毅同志對這次哄搶事件的處理。在革命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我朱德有一天違反革命紀律,不論誰都可以拿我是問!”
訓話結束后,嚴重破壞紀律并煽動逃跑的3名士兵被立即執行槍決,收繳上來的違紀品則由中共信豐特區委派人送歸原主。
經過此次紀律教育,南昌起義軍余部的紀律意識有了明顯提升。部隊于11月上旬抵達崇義縣上堡、文英一帶山區后,再次接受整訓——規定募款和繳獲全部歸公,只有沒收委員會才有權沒收財物。自此,隊伍有了鐵的紀律,并逐漸形成強大的向心力與戰斗力。
“贛南三整”時間很短,只有20天左右,但其意義深遠,為黨加強政治建設與紀律建設探索出一條有益路徑。整頓后,部隊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大大提高,從而在兩個月后能再舉義旗,發動湘南暴動,直至會師井岡山,創造出嶄新的革命局面。
天心圩整頓時,陳毅在臺下聆聽完朱德豪情萬丈的講話后發出感嘆:“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沒有馬列主義的遠見,是不可能的。”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1943年,朱德在談及練兵及帶兵問題時曾說:“遵守紀律也要靠干部以身作則。”在“贛南三整”過程中,不論是帶頭沖鋒陷陣,還是與將士同吃同睡同戰斗;不論是部隊集合時第一個聽從號令,還是喊出“我朱德有一天違反革命紀律,不論誰都可以拿我是問”的鏗鏘話語,朱德始終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發揮了示范作用,帶動了整支隊伍,詮釋了“上下同欲者勝”的真諦。
(摘自《黨建》)
呂蒙正出身寒微,后來入朝做官,難免有人瞧不起他。有一天退朝的時候,他聽見背后有一個聲音說:“呂蒙正是什么東西,今天也站在這里!”呂蒙正的同事自告奮勇,要去調查這話究竟是誰說的。呂說不必:“我不想知道這個人的名字,一旦知道了,就終生不能忘記了。”世上善于做出回饋的人很多,善于消化、享受回饋的人太少了。甚至有許多人在亂了方寸、失去控制之后,會犯許多錯誤去“喂養”那些謗詞,反而使它們長成。
——王鼎鈞《開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