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文化面臨傳承與創新的雙重壓力,音樂表演藝術作為文化表達的重要形式,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通過深入分析兩者融合的背景和目的,提出有效的融合策略,旨在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同時豐富音樂表演藝術的內涵與表現力,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國際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關鍵詞:傳統文化;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5-00-03
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寶,音樂表演藝術則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中,如何將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相融合,既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通過探究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挖掘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出有效的融合路徑,以期為推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和影響力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不僅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更是文化創新與傳承的重要途徑。這一融合發展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層面。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寶,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智慧的結晶。音樂表演藝術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通過旋律、節奏和音色等音樂元素,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傳遞給后代。融合發展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讓年輕一代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藝術創新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傳統文化中的故事、人物、情感等元素,為音樂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也為傳統文化的創新提供了可能,通過現代音樂手法和表演形式,將傳統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使傳統文化更加貼近現代審美。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有助于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融合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需求,也推動了音樂表演藝術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1]。
二、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基礎
(一)傳統文化特點
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基礎,首先在于對傳統文化特點的深入理解。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的文化體系。傳統文化的特點之一是其歷史傳承性,承載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記憶,通過代代相傳的方式,將先輩的智慧、經驗和價值觀念傳遞給后人。這種傳承不僅體現在文字、藝術、宗教等方面,也深深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中。同時,傳統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和社會習俗。這些特色不僅體現在語言、服飾、建筑等外在形式上,更體現在價值觀、信仰、習俗等內在精神上。此外,傳統文化還具有穩定性和包容性。穩定性體現在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原則往往歷久彌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包容性則體現在傳統文化能夠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元素,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發展。在音樂表演藝術中,傳統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從旋律、節奏到表演形式,都深深烙印著傳統文化的印記。
(二)音樂表演藝術的本質與功能
音樂表演藝術作為文化表達的重要形式,其本質與功能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交融中顯得尤為重要。音樂表演藝術的本質在于其能夠通過聲音、節奏、旋律等音樂元素,將情感、思想和故事轉化為聽覺藝術,從而觸動人心,引發共鳴。這種轉化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藝術家對生活、文化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達。音樂表演藝術因此成為一種跨越語言、地域和文化的溝通方式,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在功能上,音樂表演藝術首先承擔著文化傳承與教育的使命,通過音樂表演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遞,人們能夠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習到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觀。此外,音樂表演藝術還能夠激發人們的審美意識,提升審美情趣,豐富精神生活。音樂表演藝術還具有社會整合與凝聚的功能,在特定的社會場合如慶典、儀式或紀念活動中,音樂表演藝術能夠強化集體認同促進社會團結。同時,音樂也是情感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人們釋放壓力、調節情緒,增進彼此間的理解和友誼。在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中,音樂表演藝術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其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2]。
三、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實踐
(一)融合發展的歷史沿革
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實踐。其歷史沿革可追溯至遠古時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兩者逐漸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早在五帝時期,聲樂曲《彈歌》的出現就標志著民族聲樂發展的萌芽,也體現了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初步融合。春秋戰國時期《詩經》《九歌》《楚辭》等詩歌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民族聲樂的發展,這些詩歌不僅承載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也成為音樂表演藝術的重要素材。進入漢朝,說唱音樂《相和大曲》的出現,標志著音樂表演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進一步滲透。唐朝的“唐代大曲”、宋朝的詩歌、琴歌、曲藝、諸宮調、宋雜劇,以及元朝的“元雜劇”,都是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的典范。這些藝術形式不僅展現了古代人民的藝術創造力,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情感。到了明清時期,京劇、昆曲等戲曲形式的出現,更是將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些戲曲形式不僅融合了各地的音樂、舞蹈、戲劇等元素,還融入了豐富的歷史故事和道德觀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融合發展的現狀分析
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在當下呈現出多元且活躍的現狀。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進步,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不再局限于地域和形式,而是跨越國界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展現在世界舞臺上。一方面,傳統音樂元素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融入成為融合發展的顯著特點。許多音樂家和作曲家在創作中,巧妙地將傳統音樂的旋律、節奏和和聲等元素與現代音樂技法相結合,創作出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在國際音樂比賽中屢獲殊榮,也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和追捧。另一方面,傳統音樂表演形式與現代舞臺技術的結合,也為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舞臺技術如燈光、音響、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使得傳統音樂表演在視覺效果上更加震撼和吸引人。同時,通過跨界合作,傳統音樂表演藝術也與其他藝術形式如舞蹈、戲劇、美術等產生了新的碰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然而,融合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方面,如何在保持傳統音樂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避免過度商業化導致的文化同質化,是融合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興趣逐漸減弱,如何激發他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如此,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仍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相信這一融合實踐將在未來繼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也將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增添新的光彩[3]。
四、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創新融合機制
在探索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策略時,創新融合機制是關鍵一環。這一策略旨在打破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科技之間的壁壘,促進兩者之間的深度交融與協同發展。創新融合機制需要構建多元化的交流平臺,這包括舉辦音樂節、藝術展覽、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為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從業者、學者和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作品、交流思想和分享經驗的平臺。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新的創作靈感和合作機會。并且,創新融合機制需要強化科技支撐。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為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更精準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偏好,為創作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創新融合機制還需要注重人才培養。培養一批既懂傳統文化又懂音樂表演藝術,還具備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推動兩者融合發展的關鍵。這需要通過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音樂表演藝術教育的融合,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和創新能力。此外,創新融合機制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設立獎項、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鼓勵藝術家和創作者在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上進行大膽嘗試和創新。同時,也要加強對創新成果的保護和轉化,確保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二)強化文化認同
在推動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過程中,強化文化認同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策略。這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還能促進音樂表演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強化文化認同需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哲學、宗教、藝術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為音樂表演藝術的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強化文化認同需要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宣傳、媒體傳播等多種途徑,普及傳統文化的知識和價值,提高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同時,結合音樂表演藝術的形式,將傳統文化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強化文化認同還需要鼓勵和支持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在保持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鼓勵藝術家和創作者進行大膽嘗試和創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表演藝術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時代感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這不僅可以豐富音樂表演藝術的形式和內容,還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強化文化認同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的視野。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借鑒和學習其他文化的優秀元素,同時也將自己的傳統文化和音樂表演藝術推向世界舞臺,增強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強化文化認同是推動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發展的重要策略,通過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鼓勵和支持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以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促進音樂表演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4]。
(三)拓展融合渠道
在探索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發展的策略中,拓展融合渠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不僅有助于拓寬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傳播路徑,還能促進兩者之間的深度互動與交融。拓展融合渠道需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將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例如,通過在線音樂會、直播等形式,將傳統音樂表演藝術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并且,拓展融合渠道需要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音樂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都與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加強與這些產業的合作,可以將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入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中,實現文化與產業的共贏。例如,開發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音樂旅游產品,既能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又能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此外,拓展融合渠道還需要注重跨界融合。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不僅可以與音樂產業、旅游產業相融合,還可以與影視、動漫、游戲等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合作。通過跨界融合,我們可以創作出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費者。最后,拓展融合渠道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的視野。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音樂表演藝術推向世界舞臺,同時也借鑒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優秀元素,實現文化的多元交流與互鑒。拓展融合渠道是推動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融合發展的重要策略。通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注重跨界融合以及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可以為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5]。
五、結束語
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通過創新融合機制、強化文化認同和拓展融合渠道等策略,傳統文化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音樂表演藝術也獲得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的融合發展將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國際影響力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恪居.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J].戲劇之家,2022(03):83-84.
[2]趙木希.中國歌劇女性角色的演唱藝術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3]韓飛雪.音樂表演藝術機構與觀眾參與下的價值共創動力機制研究[J].藝術管理(中英文),2021(03):74-82.
[4]馬婕.劉德海琵琶表演實踐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23.
[5]齊鈺.音樂美學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21(23):107-109.
作者簡介:姚夢琦(1990-),女,河南駐馬店人,本科,講師,從事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