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聚焦音樂和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深入分析了音樂為地方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通過研究當前音樂領域現狀同地方文化產業需求的對接情況,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策略,力圖探索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模式,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關鍵詞:音樂;地方文化產業;文化創新;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5-00-03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文化多元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音樂同地方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結合為地方文化的延續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地方音樂蘊含著歷史底蘊、民俗風情、智慧結晶。比如,憑借研究,能將地方音樂曲目、獨特的演奏演唱技巧傳承下去。一些古老的歌謠,經過音樂專業師生的挖掘整理,可以煥發生機,讓更多人感受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使地方文化代代相傳。
從音樂人發展前景的角度來看,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結合發展為音樂人開辟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1]。當與地方文化產業結合后,可以拓寬音樂人的就業渠道。其既可以成為地方文化演出團體的專業演員,也能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音樂在與文化產業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音樂人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鍛煉與提升。例如,在參與地方特色音樂節目的編排和演出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音樂表演技巧,還要了解市場需求等,這種實踐活動能更多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音樂領域從業者。
從地方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音樂的融入為其注入了活力。音樂人大多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將現代音樂元素與地方傳統音樂進行巧妙的融合。比如,將浩室音樂等電子音樂與地方戲曲進行結合,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作品,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接受地方戲曲,促進地方戲曲更好發展。此外,可以對地方音樂文化市場進行調研,為產業發展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總體來說,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對文化傳承、音樂人發展前景、產業創新有著深遠影響,未來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二)研究目的
1.推動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
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承,是傳承地方音樂文化的重要陣地。例如,通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音樂資源,如民間歌曲、戲曲等,能夠讓地方音樂文化得以延續,煥發出新的生機。
2.為地方文化產業培養專業從業者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具備專業音樂技能且熟悉地方文化特色的從業者[2]。地方可以根據地方文化產業的需求培養復合型從業者,既具備音樂創作和表演能力,又掌握文化市場運營、文化項目策劃等的知識。這些音樂人能直接投身地方文化產業的相關領域,如參與地方特色音樂演出活動的組織策劃等,為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資源儲備體系,解決地方文化產業人員匱乏的問題。
3.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
地方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以使區域經濟增長獲得強勁動力。音樂攜手地方文化產業,可以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比如,舉辦地方音樂文化節、開發音樂文化旅游產品等,攬客聚資,促進消費增長。還可以豐富地方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強地方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達成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推動區域經濟騰飛與文化繁榮。
二、音樂現狀分析
(一)行業銜接方面
1.與音樂產業聯系松散
音樂領域與音樂產業的交集較少。在音樂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數字音樂、音樂演出市場不斷擴張的當下,音樂人與產業未能緊密結合。音樂人很少涉足音樂產業的項目,比如在制作熱門歌曲、影視配樂時,音樂人很少有機會參與其中的各個環節。這導致他們對音樂產業前沿動態缺乏了解,無法根據產業實際需求進行相應調整。而音樂產業中的創新模式、技術手段等無法及時反饋給音樂人,致使音樂人與產業實踐逐漸脫節,音樂人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音樂產業的工作節奏和要求。
2.實踐平臺對接不足
為音樂人搭建的與外部實踐平臺銜接的途徑有限。即使有一些合作項目,但常常形式大于內容。比如,在與地方音樂工作室的合作中,音樂人實操項目的機會較少,多數停留在參觀、觀摩階段。音樂人組織的音樂演出活動,主要針對少數音樂人,鮮少能與社會上的專業音樂演出機構合作,無法讓音樂人在更大、更專業的舞臺上展示自己。在音樂賽事參與方面,賽事層次不一,諸多賽事影響力有限,音樂人在賽事中難以獲得行業內的廣泛認可,不能借助賽事平臺拓展人脈和提升知名度。
(二)藝術氛圍營造方面
1.文化活動缺乏音樂特色
在文化活動中,音樂活動缺乏特色。即便舉辦各類文藝活動,但音樂活動形式較為傳統、單一。比如,歌手大賽一直沿用多年的比賽形式,在創新方面比較欠缺;音樂人舉辦的活動往往局限于少數人之間的交流,缺乏與外界音樂團體的交互和交流。于音樂文化建設方面,對音樂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沒有形成獨特的音樂文化標識。與一些具有濃厚藝術氛圍的藝術院校相比,音樂氛圍顯得單薄,難以對音樂人起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作用。
2.地區音樂文化融合度低
音樂人聚集的地方通常有著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然而與之融合的程度較低。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音樂文化的地區,如少數民族音樂廣泛傳播的區域,對于這些資源,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在一些地方,很少組織音樂人參與地方音樂文化活動,也沒有將地方音樂元素融入音樂創作、表演等活動中。這無疑使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缺乏年輕力量的注入,同樣導致音樂缺乏地域特色,無法在眾多音樂中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三)理念更新方面
1.對多元音樂文化認知局限
于當今世界,音樂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音樂理念在多元音樂文化認知方面存在不足。音樂目前主要還是側重于傳統音樂和主流音樂,對于世界音樂、小眾音樂文化等的關注度不夠。比如,對于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特色音樂文化,音樂人了解甚少,沒有進行系統的研究。這限制了音樂人音樂視野的拓寬,使其無法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音樂市場中把握機遇,同樣不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音樂領域從業者[3]。
2.創新意識淡薄
缺乏創新意識,遵循傳統模式較多,鼓勵音樂人創新的力度不夠,致使音樂人作品往往缺乏獨特性和創新性。對于創新的支持力度也不夠,這致使整個音樂體系缺乏創新活力,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音樂藝術領域對創新型開拓者的需求。
由此可見,音樂在行業對接、藝術氛圍營造、觀念更新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音樂人、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來改善現狀,拔高音樂專業水準。
三、地方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分析
(一)文化資源挖掘與整合
地方文化產業要想蓬勃發展,需要深入探尋本土文化資源,包括民間音樂、傳統戲曲、民俗文化等。現今,在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方面存在不足,表現出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等特征,大量珍稀的文化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文化創新與品牌打造
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地方文化產業需不斷創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標識。音樂作為一種富有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態,于文化創新和品牌傳播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但目前的狀況是缺乏專業的音樂領域從業者參與文化創新和品牌打造工作。
(三)文化市場拓展與從業者需求
隨著文化產業如駿馬奔騰般迅速發展之際,文化市場持續拓展,對音樂領域從業者的需求呈現多元態勢[4]。不僅需要具備音樂表演、創作等專業技能的從業者,還需要懂文化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文化創意策劃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從業者。
四、音樂助力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一)音樂演藝活動帶動地方文化傳播
1.舉辦特色音樂演出
地方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擁有的音樂資源,舉辦具有地域風情的音樂演出活動。比如,挖掘當地的民間音樂、傳統戲曲等元素,創意整合為多元音樂秀。于旅游旺季,在當地具有盛譽的景點搭建舞臺,周期性地舉辦民俗音樂展演。此類演出不僅能夠吸引游客的目光,還能將地方文化以音樂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出來。音樂社團、合唱團、樂隊等都可以成為演出的主力軍,同步邀請地方知名音樂人參與指導或表演,增強演出的專業性和吸引力。采取線上線下宣傳推廣的形式,喚起更多觀眾的情感共鳴,打造文化品牌影響力,助力地方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2.開展音樂節慶活動
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等共同舉辦音樂節慶。如以地方特色樂器為主題的音樂節活動,在節日期間設置樂器展覽、演奏比賽、音樂大師講座等環節。音樂人可以參與到活動的組織策劃、表演展示等各個方面。音樂節慶活動就像一塊磁鐵,能夠聚集大量人氣,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行業的消費,與此同時,也能加強地方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提高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音樂創作賦能地方文化內涵挖掘
1.創作地方文化主題音樂
鼓勵音樂人深入了解地方文化歷史、民俗風情等,開展以地方文化為主題的音樂創作。比如,為當地的歷史名人、傳說故事創作歌曲或配樂。這些原創音樂作品可以制作成音樂專輯、單曲發布,也可以應用到地方的文化宣傳片、影視作品中。憑借音樂獨特的感染力和傳播力,為地方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豐富地方文化的底蘊。與此同時,在創作過程中,可以與地方文化研究機構、文藝團體等合作,收獲更多的創作素材和靈感,提高作品的質量,提升文化價值[5]。
2.音樂與地方文學藝術融合創作
將地方的詩詞、文學作品等與音樂相結合進行創作。精選地方詩詞,創作成歌曲,憑借演唱的方式使文學作品煥發出新的魅力。與此同時,還可以與當地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互動,舉辦綜合藝術展覽演出活動。比如,根據畫作的意境創作音樂,當繪畫作品在展廳中鋪陳開時,同步演奏相關音樂,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藝術體驗,增強地方文化藝術的整體魅力和影響力。
(三)音樂與科技結合拓展地方文化產業空間
1.利用數字技術創新音樂產品
憑借自身的科研和技術優勢,引領音樂人進行音樂與數字技術結合的研究與實踐。比如,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制作音樂體驗項目。構建以地方文化為背景的音樂虛擬現實游戲,使玩家在游戲中感受地方音樂文化的魅力;抑或利用3D音頻技術錄制地方音樂作品,使聽眾獲得如臨其境的聽覺感受。憑借這些創新的音樂產品,讓更多年輕群體聚焦于地方文化產業,拓寬地方產業市場前景。
2.搭建音樂文化數字平臺
搭建地方音樂文化數字平臺,融合地方音樂資源,包括音樂作品、音樂歷史資料、音樂家介紹等。音樂專業可以負責平臺的內容建設和運營維護。在平臺上開展音樂直播活動、音樂文化交流社區等。憑借數字平臺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人領略到地方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地方音樂產業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和市場分析依據。
(四)促進音樂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1.參與地方文化建設項目
主動參與地方的文化建設項目,如城市文化廣場的音樂景觀設計、地方文化場館的音樂活動策劃等。音樂專業的教師和從事音樂的音樂人可以發揮專業特長,為項目提供音樂創意和專業技術支撐。比如,于城市文化廣場設置音樂噴泉,按照不同的時間和節日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于地方文化場館舉辦音樂主題展覽活動,通過聲音、影像等多種手段展示地方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特色,提升地方文化設施的底蘊和吸引力。
2.與地方企業深度合作
音樂人與地方的文化企業、傳媒公司等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一方面,向企業輸送音樂專業從業者,滿足企業在音樂創作、表演、制作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為音樂人提供實踐基地、項目合作機會等。比如,攜手地方的影視制作公司,為影視作品配樂;與廣告公司合作,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樂廣告。憑借地方和企業間的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6]。
通過實施以上多種策略,充分發揮自身音樂資源優勢,為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與此同時,亦能豐富音樂的內涵,提高音樂產業的知名度。
五、結束語
音樂在助力地方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效能。通過發揮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以及加強音樂創新等策略,實現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的復合型音樂領域從業者,助力地方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與此同時,地方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也為音樂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和發展空間,推動音樂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徐舒.多元文化引領下的音樂鑒賞實踐方法研究[J].魅力湖南,2024(01):34-36.
[2]黃小殊.音樂表演專業多元合作模式的策略研究[J].劇影月報,2024(04):127-128.
[3]劉旻.中國音樂跨文化傳播中的困境分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4(08):136-138.
[4]任淑月.地方音樂產業與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分析[J].藝術品鑒,2024(18):79-82.
[5]常景博.數字新技術與傳統音樂融合研究[J].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2024(01):61-64.
[6]顏胤盛.數字音樂傳播的變革:新驅動、新樣態與新路徑[J].人民音樂,2023(10):78-82.
基金項目:2024年度茂名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共建項目“美育浸潤視角下茂名市高職院校音樂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GJ20)。
作者簡介:龐桂梅(1988-),女,廣東茂名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