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秦腔這一古老劇種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其在當代面臨的傳承困境。通過對從業人員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力等方面問題的探討,揭示了秦腔發展面臨的挑戰。同時,結合實際應用實例,提出秦腔傳承中守正創新的具體路徑,旨在為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藝術、推動秦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秦腔傳承;守正創新;文化素養;藝術鑒賞力
中圖分類號:J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5-0-03
秦腔作為中國戲曲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然而,在當今時代,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提升和文化娛樂形式的多元化,秦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業人員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導致優秀青年從業者流失,文藝專業人員斷代,節(劇)目匱乏,高質量作品減少。同時,部分基層秦腔院團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轉入農村廟會,因條件所限和從業者文化素養良莠不齊,戲劇質量難以保證,優秀劇目難以傳承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秦腔的傳承與創新之路,以實現這一古老劇種的可持續發展。
一、秦腔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從業人員文化素養問題
文藝工作者大多從青少年時期入行,由于早期專注于專業技能訓練,在文化知識學習方面投入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他們對作品及角色內涵的深入理解。例如,蘭州戲曲劇院秦腔演員胡建龍曾觀看某院團演出,其中《諸葛托印》一劇中,扮演諸葛亮的演員所念詩語與人物形象的契合度可進一步提升。此外,劇中二丑角上場時所念內容的藝術表現力也有進步空間,這從側面表明,從業者在文化知識積淀和藝術表現力提升方面尚有努力的空間[1]。
(二)藝術鑒賞力有待提升
近年來,秦腔舞臺上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現象。部分演員在演出過程中,對劇情和人物的把握可以更加深入細致。在表演方式上,或許可以進一步優化,避免出現過度追求技巧展示而忽略劇情連貫性和人物塑造的情況。某些劇目的呈現中,在藝術表達的精準度和審美層次上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提示從業者需要不斷提升藝術鑒賞力,以明確戲曲舞臺上的藝術標準和審美追求,為觀眾帶來更高質量的演出。
(三)部分創新有悖劇種特點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秦腔從業者在吸收外劇種優點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某秦腔院團的《楊門女將》,前半部戲中王公大臣們的服裝和唱腔在風格上與傳統秦腔有一定差異,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后半部戲又回歸傳統,導致整部戲在風格的統一性上存在不足。這提醒我們在學習別人長處的同時,必須堅守秦腔劇種的特色[2]。
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個別現象,它們反映了秦腔行業在人才培養和傳承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和解決,將會嚴重影響秦腔的藝術質量和傳承發展。
二、秦腔傳承中守正創新的必要性
(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
秦腔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守正創新是傳承這一優秀傳統藝術的必然要求,只有在保持秦腔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繼續傳承下去。
秦腔的傳統特色包括獨特的唱腔、表演形式、音樂伴奏等。這些特色是秦腔歷經數百年發展而形成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通過守正,我們可以確保這些傳統特色得以保留和傳承,讓后人能夠領略到秦腔的原汁原味。
同時,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的審美觀念和文化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秦腔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就難以吸引年輕觀眾,也難以在現代社會中立足。通過創新,我們可以將現代元素融入秦腔中,使其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3]。
(二)適應現代都市生活潮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更加注重娛樂的多樣性和便捷性。秦腔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適應現代都市生活的潮流元素,進行創新發展。
例如,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多媒體、互聯網等,推廣秦腔藝術。通過制作精美的秦腔宣傳片、短視頻等,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秦腔。同時,也可以探索秦腔數字化演出模式,通過網絡直播、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高質量的秦腔演出。
此外,還可以在劇目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結合現代社會的熱點問題和人們的生活情感,創作反映現代都市生活的現代題材劇目。在表演形式上,可以融入現代音樂、舞蹈、舞臺設計等元素,使秦腔更加生動時尚,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
三、秦腔傳承中守正創新的路徑
(一)提高從業人員文化素養
1.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戲曲院團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為從業者創造豐富的文化體驗環境。可以通過組織文化體驗活動、開展文化主題的藝術展示等方式,提升從業者對文化的感知。邀請專家學者、知名藝術家進行分享交流,拓寬從業者的視野。組織從業者參與文化考察、藝術交流等活動,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氛圍和藝術魅力[4]。
2.鼓勵自我提升
從業人員要樹立自主學習的觀念,加強自身文化知識。制定個人學習規劃,合理安排時間,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歷史著作、哲學書籍等,拓寬個人的知識領域。同時,積極參加各類學術講座和文化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提升從業者藝術鑒賞力
1.加強藝術理論學習
組織從業人員深入學習戲曲藝術理論,包括戲曲美學、表演藝術、導演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對經典劇目和優秀表演的分析研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注重劇情和人物塑造,避免賣弄噱頭和技巧。
鼓勵從業人員結合自己的表演實踐,撰寫藝術心得和理論文章,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開展藝術交流活動
積極開展藝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內外優秀戲曲藝術家來進行交流演出或舉辦講座,讓從業人員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表演理念,拓寬視野,激發創新靈感。
可以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國內外的戲曲藝術節、研討會等活動,與其他戲曲藝術家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同時,也可以邀請國外的戲曲團體來交流演出,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三)創新劇目內容和形式
1.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深入挖掘秦腔傳統劇目中的文化內涵,結合現代審美觀念進行改編和創新。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使劇目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
可以組織專業的編劇團隊,對傳統劇目進行重新梳理和改編。在改編過程中,注重保留原劇目的核心價值和藝術特色,同時加入現代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表現手法。例如,可以將現代的社會問題、人性思考等融入傳統劇目中,使觀眾在欣賞戲曲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上的啟迪[5]。
2.創作現代題材劇目
關注現實生活,創作反映現代都市生活、社會熱點問題的現代題材劇目。通過秦腔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當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增強秦腔與觀眾的共鳴。
可以組織編劇深入生活,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和人們的生活狀態。以現實生活為素材,創作具有時代特色的現代題材劇目。在創作過程中,要注重秦腔藝術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使現代題材劇目既具有現實意義,又不失秦腔的藝術魅力。
(四)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廣秦腔
1.多媒體宣傳
充分利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多媒體平臺,加大秦腔的宣傳力度。制作精美的秦腔宣傳片、短視頻等,展示秦腔的魅力,吸引更多觀眾關注。
可以組建專業的宣傳團隊,負責秦腔的多媒體宣傳工作。制作高質量的宣傳片和短視頻,內容可以包括秦腔的歷史文化、表演藝術、名家風采等方面。通過在各大視頻平臺、社交媒體上發布,提高秦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數字化演出
探索秦腔數字化演出模式,通過網絡直播、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高質量的秦腔演出,擴大秦腔的影響力。
可以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秦腔數字化演出平臺。通過網絡直播、虛擬現實等技術,將秦腔演出實時傳輸到觀眾的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觀眾可以通過在線觀看、互動評論等方式,參與到秦腔演出中,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四、秦腔傳承與創新的實際應用實例
(一)新編秦腔劇目《大秦之魂》
該劇在保留秦腔傳統表演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舞臺技術和表現手法,講述了秦國崛起的歷史故事。劇中演員身著傳統秦腔服飾,同時運用多媒體投影營造出宏大的歷史場景。音樂方面,既保留了秦腔的經典曲牌,又加入了現代音樂元素,使整個劇目更加生動感人。該劇的成功上演,為秦腔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6]。
(二)秦腔進校園活動
通過開展秦腔進校園活動,讓青少年學生了解秦腔、喜愛秦腔。專業秦腔演員走進校園,為學生表演經典劇目,并進行秦腔知識講座和互動體驗活動。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青少年對秦腔的興趣,也為秦腔的傳承培養了后備人才。
(三)秦腔文化旅游項目
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開發秦腔文化旅游項目。游客可以參觀秦腔博物館、觀看秦腔表演、參與秦腔體驗活動等,感受秦腔的獨特魅力。這種方式既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為秦腔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
這些實例充分證明,秦腔在傳承中守正創新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通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秦腔可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五、傳承與創新:守正固本,融合煥新
在秦腔的傳承與創新中,守正意味著堅守秦腔的根本,包括其獨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文化內涵。創新則是在守正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需求和特點,為秦腔注入新的活力。
傳承方面,除了對傳統劇目的保護和傳承,還可以通過建立秦腔博物館、舉辦秦腔文化節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秦腔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同時,秦腔老藝人是這一藝術瑰寶的活化石,加強對他們的保護和扶持至關重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創作環境,鼓勵他們傳授技藝,讓年輕一代接過傳承的火炬,培養更多的秦腔傳承人,確保秦腔藝術薪火相傳。
創新方面,可以在音樂上進行創新,融入現代音樂元素,如電子音樂、搖滾音樂等,創作出更具時代感的秦腔音樂。在舞臺設計上,可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3D投影、激光特效等,打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舞臺效果。在劇情上,可以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創作具有現實意義的現代題材劇目,讓秦腔更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此外,跨界合作是拓展秦腔發展空間的有效途徑。與電影、電視劇、動漫等領域合作,推出秦腔題材的影視作品和動漫作品。電影的宏大敘事、電視劇的細膩情感、動漫的奇幻想象,與秦腔的藝術魅力相結合,擴大秦腔的影響力,讓更多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認識和喜愛秦腔。與時尚界合作,更是別出心裁。推出秦腔主題的服裝、飾品等,將秦腔的藝術元素融入時尚設計,讓秦腔走進時尚領域,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時尚與傳統的融合,不僅為秦腔帶來新的生機,也為時尚界注入獨特的文化底蘊。
六、結束語
秦腔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藝術,在傳承與創新中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提升藝術鑒賞力,保持秦腔原有風貌及風格。同時,要結合實際應用實例,不斷探索秦腔傳承與創新的新途徑,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讓秦腔這一古老劇種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藝術、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秦腔傳承的價值不僅在于保護和傳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更在于它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對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提升、對社會和諧的促進和推動。通過秦腔的傳承和創新,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時,秦腔也可以成為促進社會和諧、增進人與人之間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橋梁。
參考文獻:
[1]王正強.秦腔藝術概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
[2]周傳家.中國戲曲文化[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
[3]路應昆.戲曲藝術與文化傳承[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4]王小紅.秦腔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2.
[5]李大明.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6]張衛國.秦腔傳承與發展[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胡建龍(1975-),男,甘肅天水人,本科,三級演員,從事戲曲表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