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和社會的高速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非遺剪紙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華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通過高中美術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還能夠使其有效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廣闊的華夏,由于地域的差異,因此各地的文化特色有所不同,本文將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例,探討如何將高中剪紙藝術與貴港市荷文化相融合,以實現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美術核心素養;高中剪紙;貴港荷文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5-0-03
貴港市位于廣西東南部、珠江流域干線西江中游,其地貌形態多樣、語言豐富多彩,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內河港口城市,是11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這里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壯、瑤、苗、侗、回、京等民族。2007年,貴港市少數民族人口有77.3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72%,主要分布在33個鄉鎮,聚居于270個行政村,并設立有馬練、國安2個瑤族民族鄉,這兩個民族鄉也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具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別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
“荷”與“和”諧音,因此,倡導“和為貴”的貴港精神在全市推開,這不僅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還能夠構建和睦社區,并為經營和美家庭鋪設大道。1985年,在自治區政府將“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后,形式豐富的貴港荷文化剪紙和山歌不僅是當地一筆珍貴的民族文化財富,還能夠為當地高中美術教學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和靈感,也成為推動各民族文化交流和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更是教育服務最貼心的好助手,有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美術核心素養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性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美術教育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繪畫技巧的過程,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其在未來社會中更容易立足。而美術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其主要表現在審美情趣、美術技能、美術鑒賞和創意表現等多個方面[1]。在新課程改革和教育理念指導下,高中美術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激發其創新精神、提升其人文素養,讓其具備跨界的綜合能力。
(一)培養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對美的感知、理解和評價能力,在美術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美術教育,更注重學生對美的感知和欣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愛,增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豐富其內心世界,提高生活質量,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正能量。同時,通過對各種藝術形式的學習和實踐,可以使學生體驗到美術作品中的韻味和情感,進而培養他們品味生活、獨立思考、表達內心的能力,使其逐漸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高雅的品位。
(二)提升美術技能
美術技能是指學生運用各種美術媒介進行創作的能力,也是培養其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在數字化的新時代,高中美術教育過程更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繪畫、雕塑、版畫一些基本技法,提高他們動手的能力,還應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創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不僅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應該引導他們通過學習美術技能和技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全面提升審美素養。美術鑒賞是指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在“三新”的大環境下,高中美術教育通過引導學生對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進行學習、分析和比較,使其學會欣賞不同國度、風格、流派等的美術作品,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的歷史背景、社會意義、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提高自己的審美品位。高中美術鑒賞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還可以培養其批判性的思維,讓他們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從而提高其核心素養。
(四)鍛煉創意表現
創意表現主要是指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展現出的創新意識和獨特風格,是美術教育的最高境界。在AI迅速發展的環境影響下,在高中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更應當多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束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平常上課時,教師應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他們勇于嘗試新的創作方法,將獨特的想法融入作品,進而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現出個性化的藝術風格。因此,創意表現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在其他領域的創新潛能,為未來的發明創新奠定基礎。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貴港剪紙
1988年在巴黎召開的《面向21世紀》國際大會上,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圍繞“21世紀的挑戰和希望在哪里?”進行討論,最終得出“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智慧。”的重要結論。因此,21世紀是我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時期,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引領并指導世界走向繁榮的重要節點,高中美術教育通過將非遺與當地文化融合,可以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下提升核心素養。
(一)時代的需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剪紙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2009年,我國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邁向了更加廣闊的世界舞臺。剪紙藝術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教師在課堂上應教會學生多動手、勤動腦,使其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折疊、旋轉、下剪……使名人肖像、風俗風光、花鳥魚蟲等精美圖案呈現眼前。
貴港剪紙傳承了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含了本地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貴港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貴港剪紙通過融合高中美術教育,更能體現其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的社會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文化和民族自信。
(二)貴港剪紙的特點
貴港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壯、漢等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貴港壯、漢等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貴港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傳承載體之一。貴港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
貴港剪紙多為純色剪紙。制作一幅精美的剪紙需要提前構思,然后選材、對折、畫線條、裁剪,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貴港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例如,門檻、窗花、柜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和房間的剪紙。貴港剪紙在體裁中常見當地種植較多的“荷”。人們喜歡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將紅紙剪出代表吉祥、喜慶的花樣貼在窗戶上,寓意納福迎祥。剪紙構圖簡樸、寓意吉祥,其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蘊含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通過將貴港剪紙融合到高中美術課堂,能夠使其更好地為當地服務。
(三)貴港剪紙的發展
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在貴港歷史上就沒有中斷過。它充實著各種民俗活動,是貴港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明、清時期,貴港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凡是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的。
自改革開放以來,貴港剪紙的藝術還廣泛應用于貴港市的除夕窗花、添丁禮、三月三、端午節、七夕節、婚慶、壽慶和喪葬禮儀等生活禮俗。
2022年9月,貴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了貴港市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其主任由謝秀紅擔任,副主任為韋冰、潘健康、黃彩林,秘書長為黃櫻。截至2024年1月,貴港市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共有委員65人,全區剪紙愛好者有200多人。自貴港市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其先后以剪紙藝術助力貴港市中心工作多次,并多次到學校中開展非遺公益活動,這有助于一些美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補充師資力量,貴港市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為貴港市中心工作的一支宣傳“奇兵”。
三、獨特魅力的貴港荷文化
貴港素有“荷城”的美名,有著兩千多年的底蘊深厚荷文化,例如,1974年在市區二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發現有炭化“蓮子”植物種子的實證。其他貴港出土的文物也能見到諸多荷花花紋的建筑裝飾物件,這些都共同見證了貴港荷文化悠久的歷史。
(一)貴港荷文化的文藝
貴港市位于我國南方,是一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的城市。每年夏天荷花盛放,市內均開展以“荷”主題的攝影大賽活動,并在市區圖書館等地舉辦“荷”攝影作品展,這些都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賞。例如,貴港最高級別的文藝獎是由市人民政府設立的,該獎每年評選一次,也稱為“荷花獎”。此外,區內文學刊物有《荷花》,即《荷塘月》的前身,以及《荷香》,代表性歌曲有《荷花之戀》,還有各地景點、學校、企業等隨處可見的墻體裝飾“荷之韻”美術作品,這些都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自己生活中無不蘊含豐富的荷文化元素,也為荷文化體裁的剪紙提供了大量元素。
荷一向是純潔無瑕的象征,特別是宋代周敦頤《愛蓮說》的“出淤泥而不染”名句褒獎,“花之君子”的荷花就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荷”別名為“蓮”,而“蓮”與“廉”諧音,陸績的《廉石故事》被搬上舞臺,成為教育干部群眾的《壓艙石》舞臺劇;龍鳳江畔“荷美覃塘”打造了一個可觀、可觸的“陸績碼頭”旅游景點,這些都使得貴港廉政文化氛圍濃厚,成為全區有名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二)貴港荷文化的節日
貴港市每到夏季就廣泛種植荷,荷花盛開形成一片美麗的荷花海。荷文化不僅體現在荷花的種植和觀賞上,還融入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文學藝術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進而孕育了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荷文化貴港市。
2018年6月,貴港園博園舉辦了中國荷花展覽,一句“我芳香了二千年,只為等你來”主題口號,讓“貴港,中國荷城”的美名傳遍全國。展覽的主會場宣傳欄就有以荷為主題形式的剪紙作品。自2010年以來,貴港市每年都舉辦“美麗貴港·我愛荷城”荷文化系列活動,至今已舉辦了十余屆。其中,每年一屆的荷文化書、詩、畫、剪紙等形式的作品,都跟隨著千畝綻放的荷花一同上演,這成了荷文化的一大特色。
貴港市每年在荷花節開園期間,活動不斷,這些活動均隆重、熱烈,影響巨大。近年來,隨著荷美食文化產業的興起,貴港市不斷開發出了一系列新的荷美食新品種,例如,可上餐桌的美食有蓮子羹、炒藕鞭、蓮藕餅、蓮藕汁、荷花魚等,平時飲用或待客的美食有荷花茶、荷葉茶、蓮子心茶等,養生零食有干蓮子、蓮藕糖等,還有可隨時沖泡食用的干藕粉等。在眾多的包裝中,運用我國傳統剪紙藝術的包裝顯得特別耀眼。
四、高中剪紙藝術與荷文化的融合實踐
(一)剪紙藝術融入荷文化主題創作
在當地,高中美術教學將荷文化作為剪紙藝術的創作主題,引導學生以荷花為素材,進行剪紙作品的創作[2]。學生先通過觀察荷花的形態、色彩和生長環境,再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剪紙作品,進而展現荷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荷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進而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剪紙藝術與荷文化相結合的校園活動
學校可以組織各種與荷文化相關的剪紙藝術活動,如剪紙展覽、剪紙比賽、剪紙工作坊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體驗剪紙藝術的魅力,感受荷文化的獨特韻味。這些活動也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高他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貴港的桂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就是一座廣西非遺剪紙的藝術特色學校。
(三)剪紙藝術與荷文化相結合的跨學科教學
高中教學通過將剪紙藝術與荷文化相結合,實現了跨學科教學。例如,在語文課上,學生學習荷文化相關的詩詞歌賦;在歷史課上,教師可以介紹荷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在美術課上,學生進行荷文化主題的剪紙創作等。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荷文化,還能夠加深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拓寬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高中剪紙藝術與貴港市荷文化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和審美能力,還能使其有效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化育人心的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力量,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傳統文化是實現世界大同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原動力!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學校應繼續探索和完善這種融合模式,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進而共同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21.
[2]劉南一.當代廣西少數民族美術教育[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廣西財經素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高中階段財經素養教育與學生健康消費心理教育融合——以貴港市江南中學為例”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22ZJY2530)。
作者簡介:韋冰(1977-),男,廣西桂平人,研究生,高級教師,從事中學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