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說
“日出東方,拔地通天”,懷著對這座文化大山的無比崇敬之情,我們一家四口踏上了探訪泰山的旅程。剛下高速,我就看到路旁的八個紅色大字——“中華泰山,國泰民安”。是呀,泰山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座山了,在一定程度上,泰山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
(交代“我們”一家登泰山的緣由,呼應題目,寫泰山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中華泰山,國泰民安”,既是實寫所見到的景物,又表達了小作者對和平、和諧的祈愿,同時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在泰安市萬家燈火的背后,綿延屹立的泰山正默默地等待著我們。在曾經的齊魯大地,如今的現代化公路上,我們的汽車軋出沉重的摩擦聲,飛奔向她的懷抱。
(“沉重”和“飛馳”看似矛盾,實則反映出“我們”對泰山的崇敬之情和迫切的向往之心。)
在泰安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我們就由紅門進入。剛上山,就碰到了很多夜爬下山的人。他們僵硬的雙腿與一身的疲憊,都在向我們展示一夜攀爬的艱辛。其中也不乏幽默風趣者,對著我們這些剛剛走進山門的人驕傲地說了一聲:“拿捏”,但更多的是善意的鼓勵。如今的泰山已不再是皇帝彰顯權利的神山,也不僅僅是文人立言立傳的石山,它作為祖國東方巍峨壯麗的岱宗,帶著幾千年的優雅氣息、億萬年滄海桑田的包容,迎接著每一位中華兒女。
(在新時代,泰山平等地迎接每一位慕名而來的游客。)
泰山會“制服”每一位嘴硬的人。才到中天門,弟弟就已經想打道回府,最終被爸爸帶回賓館了。媽媽說,我們的攀登才正式開始,但此時我們已經爬了三個小時。一小時后,我看到了“迎天”兩個大字,不禁感嘆,難道現在才算開始嗎?真是人生處處是開始啊!在泰山石刻群時,我以為這是開始。在十八盤時,我想這才是開始,結果還有緊十八盤。而到南天門,感覺又是一個開始……
人生漫漫長路,充滿了無數次的開始。被時代裹挾的我們難免受到影響,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幻想一夜成名、期待一朝暴富,而如今,我們看到了敬業奉獻、默默無聞的地質學者、考古工作者、農業科學家以及每一位兢兢業業的普通勞動者。我們開始崇尚慢生活,在一次次攀登中體會人生真諦。新時代中,我們已經不再只追求物質享受,而是更注重精神追求。
(由自己的經歷與感受聯想到整個時代潮流的變化,升華了主題。)
有人贊美雨中泰山,有人稱頌泰山雪景、日出,凡是遇見皆為美好。被雨水沖刷過的泰山用變幻多姿的云彩、瞬息萬變的霧氣向我們展示著“造化鐘神秀”的奇景。那一刻,我不再遺憾索道封鎖,不再遺憾未見日出。珍惜眼前、享受當下、過好今天、珍視擁有,這是今天的泰山所告訴我的,也是我們的時代特色。我們所處的時代,科技飛速發展,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在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遇見即美好,應珍惜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同時也不要畏懼挑戰。)
登一次泰山吧,不止感受那河山元脈的偉大,因為泰山從來都不只是一座山,我們還能感受時代脈搏的錚錚跳動。
(呼應題目與開頭,再次強調中心。)
【陜西渭南市初級中學,指導老師:王博】
作者自評
我是帶著崇敬的心去爬泰山的,并沒有做太多的計劃,比如說我們并沒有精心選擇時間、看天氣預報等。但在攀登的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壯觀的自然景象,也產生了很多思考,有人生感悟,也有時代感慨,這篇作文就是寫我在爬泰山的過程中所體悟到的時代精神。
同窗互評
張晨曦同學:王一宇同學的這篇作文不同于尋常的游記,他并沒有簡單地寫景,而是將記事和抒情融為一體,展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構思精巧、立意深刻、內容積極向上。
武昊錫同學:本篇習作有詳有略,略寫“我們”一家驅車前往泰安的過程,在寫登山時,只選取了幾個主要的事情來詳寫,比如詳寫“我們”剛進山門時遇到的下山的游人、爬山過程中不斷感受到的“新的開始”、天街盡頭的霧氣等。
教師總評
作文將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1.切入點新穎獨到。寫泰山的詩文實在太多了,泰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想要寫好泰山實屬不易。本篇習作另辟蹊徑,從時代精神入手,避開了以往贊美自然景觀、感嘆文化厚重、感慨時代變遷等話題,切入點新穎獨到。
2.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沒有孤立、單純的景物描寫,但字里行間飽含小作者深深的情感。如習作第二段,“我們”從萬家燈火里看到的是城市的繁榮,從默默的泰山中看到的是挺拔、巍峨、雄壯,從對腳下道路的描寫中則看到了歲月的痕跡。
3.即事抒情。攀登五岳之首的泰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作者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無論走過多少路,似乎都只是開始。但小作者并沒有將自己的情感束縛在這件事中,而是由此延伸思維,想到時代精神中的“沉穩”,點明新時代下人們追求精神、品質的特點。習作中的每一處抒情議論都是由相應的事展開的,避免了空喊口號、無病呻吟等問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