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國家治理雜志社創刊10周年。《國家治理》雜志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論壇雜志社主辦,聚焦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問題,不斷強化調查、評價、服務三大功能,致力于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多學科交叉研究、跨學科融合研究,努力打造治理研究領域具有較強閱讀價值的學術雜志。
這本書從《國家治理》雜志創刊10年來公開發表的文章中精選出60余篇學術文章,包括《文明生態村建設的瓊海經驗》《東北國企振興的一個“混改”樣本》《時尚產業賦能城市更新發展》《數字化轉型賦能央企高質量發展》《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等。這些學術文章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主線,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論武裝”的重要性,稱之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基本功”“看家本領”。作為青少年,也需要通過加強理論武裝,固本培元、凝心鑄魂。
《與信仰同行》一書圍繞黨的重大理論、時代議題、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闡釋,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三個有利于”標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人民民主、碳達峰碳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新質生產力、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前沿等方面選擇知識點進行概述,旨在幫助青年讀者了解世情國情黨情,進而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激情和力量。全書講解生動、內容豐富,是一本實用的青年讀物。

揭秘文學檔案,講述文人故事。這本書分為手稿篇和書信篇,共包含近40篇精彩文章,其所講述的很多都是中國現代文學館極具代表性的珍貴文學檔案。它們有的源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大師魯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朱自清、夏衍、冰心、俞平伯、梁實秋等,有的出自當代文學大家金庸、楊絳、徐遲、史鐵生、杜鵬程、楊沫、徐光耀等人。
作者在講述這些故事時,不僅記述了作家之間的珍貴友情,同時也講述了他們的生活與創作,描繪時代的風云變幻。該書隨文附有珍貴圖片,包括文學大師們少見的照片、館藏手稿與書信等,讓讀者通過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脈,為讀者帶來穿越時空的閱讀體驗。

這是一部系統闡釋中國金融發展戰略的重要著作。全書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緊扣時代主題,密切結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入探討了金融強國的內涵、特征和發展路徑,回顧了中國金融體系的歷史演變,分析了當前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具體的戰略目標和政策建議。
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特別關注了數字金融等新業態的發展。同時立足中國實際,又具有全球視野,為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提供了思路。創作團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復雜的金融理論,既適合專業人士深入研究,也便于普通讀者理解,有助于社會各界深入理解我國金融體系現狀及未來,提升全社會的金融意識和素養,共同推動中國金融業邁向更高水平。

數字人才是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首席數據官作為數據時代催生的新型人才,肩負著構建數據管理組織架構、制度體系的重任。當前,首席數據官制度建設在全球范圍內已取得重要進展,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首席數據官制度的建設進行理論探討與實踐探索,對推進我國數字中國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意義重大。
《首席數據官:理論與實踐》一書從理論和實踐出發,基于首席數據官的發展背景和實踐基礎,梳理首席數據官的內涵與演變進程,探究首席數據官的職能發展,分析當前數據要素人才市場現狀。結合首席數據官的實踐案例,從法律、行業和專家等層面提出首席數據官制度展望,積極探索數字人才培育渠道,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提供助力。

中國已踏上以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潛力與定力:問道中國經濟新征程》一書分為七大篇章,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原院長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等專家領銜撰寫,致力于回答:奮進新征程,如何認知中國經濟的新環境與全球新變局;聚焦新目標,如何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與內涵;講述新方略,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直面新挑戰,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老齡化、金融安全、共同富裕等新挑戰;解析新動能,如何保持理念定力,挖掘改革潛力,激發市場活力……不僅提供權威學術觀點,更展現頂尖學者面對復雜問題時的解構思維和邏輯分析,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方法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