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8月20日早晨發生在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的“文家市大捷”是紅軍初創時期消滅國民黨一個整編旅的光輝戰例,從此擴大了蘇區,壯大了紅軍。但在此次大捷中許多優秀的紅軍指戰員也犧牲了,特別是紅一縱隊司令員柯武東的壯烈犧牲,使一顆耀眼的“將星”隕落了。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老街西門口處,矗立一座烈士陵墓,中間墓碑上赫然鐫刻著“革命烈士柯武東之墓”。右邊石碑上刻有《碑文》:
柯公武東 一九零五" 生于肥東 家窮志壯
幼讀私塾 輟學回鄉" 勵圖報國 馳騁疆場
抉離舊軍 投身中共" 有黨指引 虎添翅膀
平江暴動 指揮有方" 國軍潰敗 土豪膽喪
攻打文市 一縱首長" 異常勇敢 中彈重傷
腸出命危 英勇頑強" 氣貫長虹 紅旗飄揚
壯烈犧牲 豪情回蕩" 年僅二五 將星隕殤
墳塋復修 銘文難詳" 世人緬懷 萬代景仰
從碑文中可知,柯武東生于安徽省肥東縣,是紅軍時期的縱隊司令員。1928年4月他與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共產黨員一起舉行平江起義,抉離舊軍,帶領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1930年8月20日那場由毛澤東、朱德指揮,史稱“文家市大捷”的戰斗中,柯武東英勇犧牲。關于這場戰爭以及這位烈士犧牲時的經過,本人因長期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從事革命文物研究及保護工作,在收集老一輩口述史料并查閱相關資料印證的過程中對此有較詳細了解,現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國內外形勢
“文家市大捷”是在國內外形勢對中國工農紅軍發展有利的情況下發動的。在國外,1929年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空前的危機,在國內,1930年5月蔣、馮、閻之間爆發軍閥混戰,削弱了反動勢力。在這種有利形勢下,全國各地的紅軍和根據地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中國工農紅軍發展到14個軍,10萬余人,建立了大小根據地15個。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以燎原之勢發展。
1930年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機關負責人李立三,未考慮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而實行“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時機還不具備的情況下,命令弱小的紅軍攻打武漢、南昌、長沙等大城市,并提出“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行動口號。中共中央命令朱德、毛澤東的紅一軍團攻打南昌,彭德懷的紅三軍團攻打長沙,賀龍的紅二軍團配合攻打長沙,結果使革命蒙受重大損失。紅三軍團雖然取得了攻克長沙的勝利,但是由于國民黨軍隊迅速組織兵力反撲,逼近長沙,因此腳根還沒站穩又只好撤出長沙,受到一些損失,紅三軍團撤出后經瀏陽蘇區到平江縣長壽街一帶駐扎。
在紅三軍團行動的同時,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一軍團從福建汀州出發,沒有去攻打南昌城。在萬載毛澤東和朱德獲悉紅三軍團曾一度打進長沙又退出,為了配合紅三軍團再次攻打長沙,決定向湖南西進。在路上得知情報,湘贛邊區的瀏陽文家市有敵軍一個旅,朱德和毛澤東開始策劃吃掉這個旅。在部隊開赴湘鄂邊區的西進途中,毛澤東有感于當時國際國內形勢,回想起十年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賦詞一首,抒發了他的豪邁氣概。
《蝶戀花》
從汀州向長沙 一九三〇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與鄂。國際悲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詞中的黃公略,是朱毛紅軍部下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時任紅三軍軍長,“文家市大捷”高升嶺戰場的總指揮,柯武東就是他屬下的一縱司令員。
掌握敵情
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撤出長沙,向瀏陽、平江蘇區開進時,湖南的國民黨軍閥何健率部隊尾隨追擊,在瀏陽的大小集鎮上駐扎軍隊。何健的直屬旅盤踞在文家市。該旅下轄3個團和瀏陽的保安團,共計兵力5000余人,于1930年8月10日到達文家市。隨后在孫家塅部署一個團,在高升嶺一帶的棺材嶺、九峰寺部署一個團,并迅速構筑防御工事,為了不使樹木擋住視線,將戰壕、碉堡、火力點前面的樹木全部砍光。另外兩個團分散在月形山、河口、黑石嘴、文家市街區一帶的居民點做機動,旅指揮部設在街上的明章女校,旅長戴斗垣氣勢洶洶狂叫:“要血洗文家市”。
黃茅會議部署兵力
為震懾敵人,鼓舞人民,形成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夾攻瀏陽東鄉一帶之敵的態勢,毛澤東、朱德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徹底消滅戴旅。鑒于敵軍是孤軍深入我蘇區,廣大蘇區人民同仇敵愾,形勢對紅軍有利。紅一軍團有二萬余人,加上地方政府和赤衛隊配合,兵力占絕對優勢,全殲該敵穩操勝算。
8月18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到達萬載縣黃茅,立即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決定采取三面包圍,二面打援、速戰速決的戰略。具體部署是以黃公略的第三軍為主攻力量,所屬一、二縱隊于19日到慈化清水塘一帶待命。(此地離文家市30多華里)20日凌晨2時由清水塘經斗谷菴、白竹坳、花園、龍頭灣到達指定位置。總攻打響后向棺材嶺、九峰寺敵陣地發起攻擊,得手后直逼文家市最后一道防線高升嶺。
紅三軍第三縱隊于19日午后從黃茅出發,經佛子口、鐵巖進入巖前(此地離文家市20華里)隱蔽待命。20日凌晨3時由巖前經槐花塅、白馬洲、石牛潭、荷蓮塘到達指定位置,總攻打響后向文家市攻擊前進。
以紅四軍為左翼于19日由黃茅途經慈化經余坊開往桐木(此地離文家市25華里)。20日凌晨1時,從桐木出發,其主力經下塆、梨樹坳、年塘、殺爺坑、蕭家灣到達文家市西6華里處,留下部分兵力,其余部隊迅速包圍文家市之敵,切斷敵人向瀏陽方向逃竄的各條通道,并阻止瀏陽援軍。瀏陽的國民黨軍隊離文家市較遠,按當時的行軍速度趕到文家市最快也要大半天,這樣就保障了紅軍有半天時間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圍殲這股敵人。紅一軍還派部分兵力占領文家市西北方向的三峰尖、嚴家灘,總攻打響時向市內之敵發起進攻。
紅十二軍為右翼,攻擊孫家塅之敵,(當時所在位置離文家市40華里),于19日從駐地黃茅出發,經王家場、橋下、楓樹坳、萬陽橋進至大土里一線待命。準備完畢,20日凌晨總攻打響時向孫家塅守軍采取猛烈進攻,消滅敵人之后,即向清江(位于文家市北15華里)前進,預防蔣埠方向之敵來犯。各部隊進入指定位置后迅速派出偵查兵化妝成老百姓進入敵前沿陣地偵查地形、敵情,以便總攻發起后指揮員對敵人采取有效攻擊。
另外,由湘東總指揮張啟龍領導的瀏陽、醴陵、萍鄉地方武裝有100多條槍,數百人堵住齊山界關卡(離文家市22華里),以防瀏陽方向的敵人來犯,又可堵住從文家市逃竄出來的殘敵。
朱毛紅軍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了召開軍事會議,部隊集結,布置兵力到各參戰部隊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的行動計劃。文家市守軍很快被鐵桶般圍住。
戰前,文家市區的赤衛軍,以及附近的游擊隊四處襲擾敵軍,使之坐立不安,疲于應付,士氣沮喪。
慈化蘇維埃政府也組織赤衛隊協助紅三軍一、二縱隊參加戰斗,搶救運送傷員,當時的后方野戰醫院就設在慈化街區和寺廟里。
總攻時間定在8月20日凌晨5時整,到時各路參戰部隊同時打響。
激戰高升嶺
棺材嶺、九峰寺、高升嶺位于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南部山區,與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花園村山區接壤,是慈化通往文家市的必經之路。高升嶺的山腳下就是文家市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不夸張地說:“如果紅軍占領了高升嶺,就等于取得了整個戰場上的勝利。”棺材嶺,因其地形似棺材而得名,過了棺材嶺是九峰寺,因山上有寺廟而得名,九峰寺下就是高升嶺。昔日戰場上戴匪構筑的工事痕跡還依稀可見,從這些陡峭的山峰,崎嶇的羊腸小道和茂密的叢林,可以想到當年紅軍奪取這些高地的難度。加上這一區域是戴匪重點防守關隘和指揮部所在地,城區里的機動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趕到。尤其是在得知去瀏陽方向的退路已被紅四軍截斷后,這方圓幾十里高山密林是戴斗垣唯一可選擇的逃竄路線,因此敵我雙方都看重這一區域,投入重兵爭奪,這就是高升嶺戰斗之慘烈的原因。戰爭一開始就白熱化,有傷員不斷地被抬出來運往慈化后方野戰醫院。
8月20日凌晨5時總攻開始,由柯武東率領的第一縱隊首先向棺材嶺、九峰寺一線的制高點發起攻擊。紅軍將士不顧連日奔襲的疲勞,冒著敵人炮火、機槍的火力封鎖,以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靈活的戰術,奮勇地沖向棺材嶺、九峰寺敵陣地。紅軍一鼓作氣攻下了棺材嶺、九峰寺的制高點,掃除了通往高升嶺的障礙,盡管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但是柯武東還是按作戰部署迅速帶領一縱隊所剩指戰員向高升嶺最后一道防線陣地發起猛攻。
盤踞在高升嶺的敵人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在紅軍戰士發起一次又一次沖擊時,山上的輕重武器“叭、叭、叭”“噠噠噠噠……”猛烈開火,紅軍戰士一批又一批倒在血泊里。看到部隊傷亡慘重,所剩無幾,司令員柯武東向軍部請示報告,軍長黃公略下達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高地攻下來,就是打得剩下一個人也要往上沖。”柯武東接到命令之后,立即組織所有在場的機關人員和剩余戰士200多人,在一個土坑下做了簡明扼要的動員,之后他氣宇軒昂、英俊的臉上充滿殺氣,手持雙槍身先士卒,帶領200多名戰士沖向高升嶺敵陣地。“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沖到半山腰時一名藏在草叢里的敵人狙擊手從側面向他射擊,子彈從他腹部穿過,血流如注。他對前來搶救他的戰士們說:“不要管我,繼續沖上去。”很快腸子從傷口流出,他立即叫警衛員解下腿上的綁帶,用手指將腸子塞回去,再用綁帶扎緊,指揮部隊繼續向敵人攻擊。關鍵時刻年輕的縱隊司令員柯武東踐行了共產黨員的誓言,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警衛戰士硬是用擔架把他從陣地上抬下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慈化后方野戰醫院搶救。這時毛澤東一行正好路過慈化,他聞訊趕來,仔細察看了柯武東的傷情,并親切地對他說:“你是我們紅軍中的英雄。”并囑咐他好好養傷。柯武東躺在擔架上,望著自己敬愛的引路人毛委員莊嚴地行了個軍禮。當抬到離醫院不到1公里時,就是現在的烈士墓所在地,柯武東因傷勢過重,時間拖得太長,流血過多,心臟停止了跳動,閉上了眼睛,年僅二十五歲。他短暫而輝煌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永遠定格在慈化人民的心中。戰士們將他就地安葬,當時設在附近祠堂的西頭小學師生聞訊趕來為英雄送行。
一縱司令員柯武東身負重傷被戰士們抬下山后,紅四軍在西線得手,殲滅了成功山,寶塔嶺、月形山一帶的敵人,從多路趕來配合紅三軍一、二縱隊進攻高升嶺,并集中所有炮火向山上敵陣地猛烈轟炸。高升嶺守敵在紅軍四面包圍下全部被殲。紅軍占領了距文家市街區最近的制高點高升嶺,取得了地理上的優勢。
戴旅全軍覆沒
在攻克高升嶺的同時,紅三、四軍投入了預備隊,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向文家市的敵人發起猛攻。文家市街區的北邊是寬闊平坦的水稻田,有紅一軍部分兵力防守,敵人從那里突圍顯然是絕境。東邊是江西蘇區,朱德總司令指揮部黃茅所在地,更行不通。唯一可選擇突圍的地方只有西邊的瀏陽和南邊的慈化花園山區,而這兩個方向被紅四軍和紅三軍一、二縱隊嚴密封死。
紅三軍第三縱隊從五神嶺沖向文家市,在距文家市東3華里的黑石嘴消滅企圖逃跑的800余名敵軍。按照作戰任務去孫家塅的紅十二軍先頭部隊,發現敵一團已于昨天晚上從孫家塅逃往文家市方向。部隊迅速轉向文家市方向逼近,但因行軍路遠,稍晚一步才趕到文家市以北河田、河口一帶,因此讓敵人逃走數百人,其余之敵被迫退到街區。在高升嶺戰場的紅三軍第一、二縱隊全體指戰員從山上往下沖,像趕鴨子一樣把敵人趕下山,戴旅所剩殘存人馬被壓縮在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城區里,官兵預感末日來臨,驚恐萬狀。我各路紅軍嚴密包圍,穿插分割,各個殲滅。紅四軍先頭部隊從月形山突破敵外圍防線,經下街陳家祠堂后門沖進,插入街心,敵人頓時大亂,軍心渙散,加上槍炮聲、殺喊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城內所有官兵無處可逃,完全喪失戰斗意志,紛紛舉手投降,整個戰斗不到半個上午就結束了。
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敵旅長戴斗垣見大勢已去,四面楚歌,被迫自殺。
大捷得與失
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軍團在西進途中首次全殲敵軍一個整編旅,這是紅軍早期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打殲滅戰的一個經典范例,是繼大柏地戰役之后又一個重大勝利,其意義遠遠超出了戰爭本身。
戰后盤點:一是全殲敵3個團,外加1個營,1個機槍連。共擊斃俘敵4000余人,戴旅從此消失。二是繳獲的戰利品,有步槍1400支,水機關槍20挺,機槍、輕機槍17挺,子彈大批,電臺1部。三是壯大了力量,不少俘虜自愿參加紅軍,當地人民深受鼓舞也積極報名參軍,編成一個新兵營。四是擴大了戰果,給湘東一帶的敵人以巨大震動。國民黨軍閥何健懼怕所屬部隊遭到同樣下場,趕緊命令駐平江、瀏陽一帶的嘍啰跑步撤退到長沙老巢。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連成一體,組成紅一方面軍,也就是后來的中央紅軍,根據地迅速擴大到24個縣區。
此次圍殲戰紅軍也付出了一定代價,尤其是柯武東率領的主攻部隊一縱,在攻打高升嶺的戰斗中傷亡慘重,司令員柯武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紅軍損失了一位優秀將領。當時紅軍在創建初期武器裝備落后,有的紅軍戰士是手持大刀、梭標、鳥銃參加戰斗。部隊編制也不是滿員,一個軍的兵力有的只相當于一個師,一個縱隊充其量也只有一個團的兵力。當時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的將領們根據兩軍會合的有利時機,決定第二次攻打長沙,一方面是執行中央攻打大城市的“左”傾路線,另一方面是為犧牲的戰友報仇雪恨。唯獨毛澤東強忍悲痛堅決制止,說:“長沙守軍和蔣介石早有防備,并已設下圈套,再攻長沙必定兇多吉少,同志們不能憑意氣用事,烈士們未竟的事業需要我們更好地去完成。”
“戰地黃花分外香”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文家市大捷”距今已有94個年頭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大勞動人民從此翻身做了主人。紅軍將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幾代領導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一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創業,努力把國家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
紅軍將士昔日浴血奮戰的地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的鋼筋水泥樓房取代了過去簡陋破舊的土木結構,來往穿梭的車輛和各種機械化設備取代了過去人們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步行。老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以柯武東烈士命名的武東小學現已建設成為一座造型美觀、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學校,可容納幾千名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紅軍將士當年通往文家市戰場的羊腸小道,現已修建了寬闊平坦的盤山水泥公路,從慈化驅車到文家市高升嶺戰場只需半小時。棺材嶺、高升嶺、九峰寺被湖南省列為重要紅色旅游景點,文家市鎮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富裕鄉鎮之一。
革命老區人民沒有忘記那些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在柯武東犧牲的地方修繕了烈士陵墓,供人們緬懷吊唁。烈士墓所在的西頭村改名為武東村,西頭小學改名為武東小學,以此永遠紀念這位紅軍將領。每年的清明節,在遍地金黃色油菜花盛開的日子里,當地人民會來到柯武東烈士墓前以不同方式吊唁。武東小學和附近學校的老師會帶領全校少先隊員給英烈敬獻花圈、花籃,并進行一次革命傳統教育,讓下一代勿忘歷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英烈用生命換來的。學生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做一名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永遠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文家市大捷”中英勇犧牲的紅軍將士們,特別是柯武東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