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電視擂臺賽在重慶舉辦。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最終,來自陜西賽區、重慶賽區、北京賽區和江蘇賽區的4支隊伍斬獲金銀銅獎。至此,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落下帷幕。
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以“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秉承“企業出題,帶題參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用”宗旨,致力于解決企業創新難題,激發企業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活力。
自大賽啟動以來,全國31個地方賽區的2166家科技型企業的6685個項目報名參賽,其中有央企55家、專精特新企業270家,直接參賽的企業科技人員超20000人,參賽企業、參賽項目、參賽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按照大賽組委會的統一部署,9月1日至10月31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組織了省級決賽,最終有199支隊伍入圍全國總決賽,參賽企業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從項目推薦主體來看,企業科協、園區科協是主送單位之一,全國有268個園區科協、991個企業科協積極動員科技人員參賽,基層組織效能進一步提升。
本次大賽緊緊圍繞服務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需要,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領域開展創新。今年參賽項目50%以上的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航空航天等國家重要戰略領域;大賽以創新方法應用實踐為主要內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今年參賽的科技人員絕大多數來自企業一線,依托大賽,各級科協組織共培訓科技人員12854人,有力推動了國家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
11月18日至19日,大賽全國總決賽項目展示環節在重慶進行,199個涉及國家重要戰略領域的項目依次亮相并展開激烈角逐,參賽團隊及觀摩嘉賓通過視頻直播觀看現場情況。
“評審指標包括問題創新難度與創新等級、創新方法應用程度與應用水平、方案可實施性、實際或預測應用效果與效益、創新成果第三方評價、現場展示及答辯情況。”大賽競賽工作組組長韓鵬介紹,項目展示環節主要考察創新方法在參賽項目方案中的實際應用情況,該環節得分的80%計入參賽隊總成績。
11月19日,大賽全國總決賽進行了理論測試環節,測試內容涵蓋工程技術、管理科學、信息技術等理工、社科等領域的知識,得分的20%計入參賽隊總成績。大賽競賽工作組副組長龔玲麗介紹,“大賽理論測試環節采用上機答題的形式,主要考察參賽選手學習掌握和運用創新方法基本理論知識情況,由技術創新方法和管理創新方法組成。”
多次擔任大賽評委的創新方法專家劉小偉說:“通過大賽的推動,創新方法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學習應用,參賽項目的水平和質量也日益提高,選手們在問題識別、需求分析以及過程檢驗、方案驗證、成果評估等關鍵環節取得長足的進步”。
11月21日,大賽電視擂臺賽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出席并致辭,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凌凡,重慶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復生出席了活動并為獲獎選手頒獎。
經項目展示和理論測試選拔出的11支團隊同臺競技,比賽不僅有必答題、搶答題,還設置了實踐操作題,對選手們的創新方法理解和應用能力進行全面考驗。通過快速作答和動手實踐等,各支隊伍都充分展現出自身的創新風采與卓越能力,為觀眾呈現出一場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精彩對決,展示了選手們對企業創新方法理論的深刻理解與扎實功底。
經過4輪競賽的角逐,最終,來自陜西賽區的陜西帆瑞威光電有限公司隊摘得金獎,來自重慶賽區的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隊獲得銀獎,來自北京賽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隊和江蘇賽區的中國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隊獲得銅獎。


為推動大賽成果轉化,構建國家級賽事與本地產業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大賽通過“項目篩選+技術創新+落地產業化+本地人才培養/外地人才吸引”的模式,以“本地調研+優質項目落地推介+轉化培育”的形式落地,匯聚一批優質產業項目、聚集一批高端創新人才,達到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
為精準服務企業科技人才,中國科協有關部門還先后在天津、江蘇揚州舉辦了3場往屆大賽獲獎團隊交流活動,邀請了14個省(直轄市)的340余人參加,深入了解企業科技工作者在技術創新、個人成長、社會認同感等方面的需求,為更好開展人才服務工作、培養卓越工程師隊伍奠定了基礎。
中國創新方法大賽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九屆。九年來,大賽受到企業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廣泛歡迎,共有11930家企業的31416個項目參加大賽,直接參與企業科技人員達9萬余人。大賽已成為科技創新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國性賽事,有效提升了企業科技人才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對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具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