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壓力與學業負擔的加重,青少年群體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部分青少年因抗壓能力相對薄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狀態,這不僅會加劇心理負擔,還極易誘發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壓力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習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培養青少年的抗壓能力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內部因素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相較于身體發育的迅速與顯著,心理層面的發展往往稍顯滯后,即身心發展不同步。同時,這一時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日益覺醒,他們開始構建自我認同感,內心深處涌動著強烈的獨立渴望,表現為既希望以成年人的姿態獨當一面,展現自己的能力與決心,又難以割舍對家庭溫暖的依戀;渴望獲得外界的尊重、理解與支持,卻又不愿輕易展露自己的脆弱。青少年因這一特殊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容易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培養并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外部因素
①學習壓力是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壓力源之一,繁重的課業任務、激烈的升學競爭,給青少年帶來不小的壓力。②在學校這一微觀社會環境下,維持良好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過程也會給青少年帶來壓力。③家庭關系不和諧、父母不合理的教養方式等也是青少年壓力的重要來源。④社會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與多元化評價,加之網絡社交媒體的日益普及,更是讓青少年群體置身于一個信息爆炸、壓力層疊的復雜環境之中,加劇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1.個人層面
青少年在面對壓力時,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嘗試尋找積極的一面;用成長思維代替固有思維,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改善現狀;不過分看重成功與失敗,重視每一次經歷所帶來的成長與收獲;構建穩固的同伴關系網絡,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提升自我效能感。但當壓力超出個人應對范圍時,青少年要學會向朋友、老師、家人及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2.家庭層面
家庭教育在培養青少年抗壓能力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關系網絡,是增強青少年心理韌性的堅固基石。營造開放的溝通氛圍,尊重青少年人格,鼓勵并傾聽他們的想法,避免一言堂式的教養形式。當發覺孩子遇到壓力時,家長應給予適當的引導,并及時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關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學校層面
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成長的重要陣地,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創建一個開放、包容的校園環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教授學生識別和管理情緒、壓力、焦慮的技巧;加強心理輔導機制的建設,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基金項目:本研究獲得2023年度遼寧省教育廳基本科研項目的支持(項目編號:JYTMS2023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