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在喝牛奶之后會產生種種不適,比如腹脹、腹瀉。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有這種情況,還能不能喝牛奶呢?
原因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如果喝牛奶后,容易出現腹脹、腹瀉癥狀,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乳糖是人類和動物乳汁中的主要糖類。乳糖酶是一種消化酶,主要存在于人的小腸中,負責將乳糖分解為更容易被小腸吸收的葡萄糖和半乳糖。這兩種糖屬于“單糖”,即不能再被簡單水解成更小的糖類的分子。
乳糖不耐受也被稱為乳糖不耐受癥。當人體內的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時,無法完全分解、消化所攝入的乳糖。未被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后,會被其中的細菌發酵,產生氣體、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從而引起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乳糖不耐受并不罕見。多項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地區乳糖不耐受的發病率很高——可達到54%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乳糖不耐受與牛奶蛋白過敏并不相同。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不足或活性低下引起的人體不適,癥狀相對較輕。而牛奶蛋白過敏則屬于過敏反應,可引起皮膚瘙癢、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更為嚴重的過敏癥狀。對于牛奶蛋白嚴重過敏的人群飲用牛奶或食用由牛奶制作的食品,可能危及生命。
典型癥狀
乳糖不耐受患者通常在攝入乳糖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出現不適,典型癥狀包括以下幾種:
1.腹瀉
未被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后,被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增加可升高腸道滲透壓,刺激腸道蠕動,導致腹瀉。患者的大便多為黃色稀便,也可能呈蛋花湯樣,帶泡沫,有酸臭味。
2.腹脹
由于腸道氣體積聚,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部脹氣感,排氣增多。
3.腹痛
由于腸道內氣體增多、腸道蠕動加快,可能導致腸痙攣,引起腹痛感。患者通常在攝入乳糖后的1~3小時內出現腹部痙攣或絞痛感。
4.腸鳴
腸道中的氣體、液體隨腸道蠕動,可能產生斷斷續續的“咕嚕咕嚕”聲。
5.惡心、嘔吐
部分患者攝入乳糖后,可能出現惡心甚至嘔吐情況。
上述癥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患者的乳糖酶缺乏程度、乳糖攝入量等因素。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患者,常見癥狀為腹瀉、腹脹,少數患兒有回奶、嘔吐、易哭鬧等癥狀。
主要類型
根據病因,乳糖不耐受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遺傳原因導致的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這種類型的乳糖不耐受十分罕見。罹患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兒自出生起,攝入母乳或配方奶粉便會出現嚴重的腹瀉、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患兒應根據病情限制或避免乳糖攝入。
2.原發性乳糖不耐受
大多數乳糖不耐受患者屬于原發性乳糖不耐受。患者體內的乳糖酶活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多數人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出現癥狀。大多數原發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可以耐受一定量的乳糖,因此不必完全避免牛奶或其他奶制品攝入。
3.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繼發性乳糖不耐受是由部分疾病或腸道損傷引發,比如胃腸道感染、炎癥性腸病以及其他導致小腸受損的疾病。小腸受損后,乳糖酶的分泌量可能暫時減少,導致患者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癥狀。如果原發疾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患者便可分泌足量的乳糖酶,擺脫乳糖不耐受癥狀。
4.發育性乳糖不耐受
發育性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小腸黏膜發育不成熟導致的暫時性乳糖消化吸收障礙。胎齡<34周的早產兒腸道發育不成熟,容易出現發育性乳糖不耐受。隨著寶寶的月齡增長及腸道發育成熟,癥狀可自行改善。
診斷方法
1.飲食排除法
患者暫時停止攝入乳糖,然后觀察腹脹、腹瀉等癥狀是否緩解。如果停止攝入乳糖后癥狀有所好轉,再次攝入乳糖后癥狀復發,表明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但是這種方法的診斷時間較長,而且結果可能不夠準確。
2.氫呼氣試驗
沒有被消化吸收的乳糖進入大腸后,腸道細菌發酵乳糖,會產生氫氣。患者在攝入一定量乳糖后,醫師可通過檢測患者呼出氣體中的氫氣含量,評估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沒有創傷,敏感性高。
3.乳糖耐量試驗
乳糖不耐受患者攝入乳糖后,無法將其徹底分解為葡萄糖并快速消化吸收,因此血糖水平不會顯著升高。通過檢測患者攝入乳糖后的血糖變化,可判斷乳糖的消化情況。但乳糖耐量試驗的特異性較差,在臨床上的應用不多。
4.糞便酸堿度測試
這種測試方法主要適用于嬰幼兒。未被徹底消化的乳糖會導致大腸中乳酸和其他酸性物質增加,從而導致糞便pH值偏低。檢測糞便的酸堿度變化可以輔助確診乳糖不耐受。
5.尿半乳糖測定
通過測定尿液中半乳糖的濃度,可以間接判斷患者對乳糖的消化吸收情況。
發生乳糖不耐受
該怎么辦?
目前,臨床對于乳糖不耐受沒有徹底的治愈方法,患者主要通過限制乳糖攝入來改善臨床癥狀。
嬰幼兒乳糖不耐受患者應格外注意營養補充。母乳、嬰兒配方奶是嬰幼兒的主要營養來源。如果嬰幼兒發生乳糖不耐受,應及時進行營養干預,補充相關營養素,以免患兒發生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除了遵醫囑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奶粉,家長也可在醫師指導下為患兒使用益生菌制劑、乳糖酶補充劑等,以改善癥狀。
兒童、青少年等其他乳糖不耐受人群應根據自身情況限制乳糖攝入量,同時保證膳食營養均衡。日常應避免或減少攝入富含乳糖的食物,可食用低乳糖或無乳糖乳制品。空腹食用乳制品容易加重乳糖不耐受癥狀。因此,建議進食其他食物后再食用乳制品。一些患者可能對少量乳糖有耐受性,少量多次攝入乳制品能減輕癥狀。乳制品是蛋白質、鈣、維生素D等重要營養素的來源,乳糖不耐受患者可以選擇食用瘦肉、豆制品、堅果、魚類等,補足機體所需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