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作為一種重要糧食作物,其產量與品質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所以,對玉米種植技術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本文主要探討了玉米種植現狀以及新技術應用效率研究分析,旨在提高我國玉米種植水平和品質。
關鍵詞:玉米種植現狀;新技術;應用效率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在國際上也屬前列,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也不斷深入。從目前情況來看,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在耕地面積上不斷增加,農業科技隨之不斷進步,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更加廣泛,我國的玉米產量不斷增加。
1 玉米種植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玉米的產量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對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發展玉米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產量,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根據我國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條件來看,我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都適合種植玉米,但這四個地區在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地理位置較好,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具有較好的熱量和光照條件,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地之一。西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6℃左右,降水豐富。西北地區屬于干旱荒漠氣候,具有降水量較高但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東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在自然環境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雖然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但與其他農作物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農作物生長的品質和產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玉米種植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也在不斷推進。新的種植技術、管理方法以及農業機械的運用,都在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它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玉米種植方式,推動著我國玉米產業的轉型升級。
2 玉米種植新技術應用與措施
2.1 種子選擇和處理
科學選種。品種是決定玉米產量的直接因素。所以,在選種時,一定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用適宜的品種,保證其高產、穩定地生長,方便后期的管理。在選擇品種之前,一定要對該地區的氣候、土壤等情況進行充分調查。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是保證玉米生長發育的關鍵。雖然玉米對外界氣候環境和土壤要求不高,但適宜的種植環境更能夠保證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我們還應當注重土壤的改良和養護。通過科學的施肥方式和合理的灌溉措施,為玉米提供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促進其健康生長。同時,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確保玉米產量和品質。
處理種子。在選擇了優良的玉米品種之后,還應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一是把篩選好的玉米粒拿到太陽底下曬干,可提高出苗率、萌發率,又可使秧苗健壯、整齊,從而達到促進玉米生長發育的目的。二是選擇合適的浸種方法,以化學浸種為主,以清水浸種為輔。使用化學藥劑對種子進行浸泡的時候,可以選用微量元素、磷酸二氫鉀等,并且要掌握好浸泡的時間,否則浸泡的時間過長或使用過量的化學劑,都會影響種子的萌發率。采用清水浸種,可以加快種子萌發速度,并為其提供足夠的水分。三是選用藥劑浸種,可增強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對玉米幼苗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1]。種子的處理是玉米種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種子的品質和萌發率,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2 機械化整地
在玉米生產中,土質好壞是影響玉米產量與品質的重要因素。種植地的土壤不但應能使玉米的根穩固,而且要供給玉米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和水。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適宜的土壤類型,是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首先,要依據玉米的播種面積和土壤條件,選用適當的機具。可以選用手扶拖拉機,也可以選用14.74kW以下的拖拉機,同時還可以使用與之配套的工具,對土壤進行深翻、粉碎、平整等工作。深翻一般在25~30 cm進行,能有效地疏松土層,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其次,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進行二次深松,以提高土壤肥力。一方面是為了充分釋放養分,提高土壤氣體交換速率,為種子發芽與出苗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是通過機械損傷和紫外線照射等方式,對土壤中的靶標害蟲卵、蛹幼蟲以及病原微生物進行有效的殺滅,減少害蟲和病害的發生,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長[2]。最后,整地工作還應注意及時施肥。根據土壤的肥力和玉米的需求,施用適量的有機肥和化肥,為玉米提供充足的養分。同時,還要注意調整土壤的酸堿度,必要時進行土壤改良,以適應玉米的生長需求。總之,做好栽培地的整地工作對于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選擇合適的旋耕機、深耕松土、及時施肥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為玉米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健康生長,從而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
2.3 化學除草
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田間雜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雜草生長旺盛,會與玉米爭奪光照和土壤中的養分、水分,導致玉米生長發育不良,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因此,做好田間除草工作,是確保玉米良好生長的重要措施。在播種前后,我們可以采取化學除草的方法,有效遏制雜草的生長。播種前,選用50%乙草胺乳油,按說明書計算出最適用量,將其與水混合,均勻噴于地面。這樣可以在地上形成一層藥膜,對雜草的防治效果可達98%以上。在播種以后,在玉米發芽之前,要結合中耕除草與化學除草。選用除草劑時,要有針對性地將噴霧頭噴出,還要蓋上防護罩,防止藥劑噴入幼苗根部。在噴灑藥物時,注意劑量,避免過量使用造成農藥殘留,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此外,除草工作不僅要注重化學方法的運用,還要注意農業管理的加強。合理密植,使玉米植株間的空隙變小,減少雜草生長的空間[3]。同時,適時灌溉和施肥,保證玉米的生長需求,使植株健壯,增強其與雜草競爭的能力。綜上所述,做好田間除草工作,是確保玉米生長發育的關鍵環節。合理的農業管理措施能夠提高化學除草劑的使用效率,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2.4 雙行交錯種植技術
在傳統的玉米種植方式中,等行等距或大小行平行的種植方法由于其便于管理和收割的優點而被廣泛采用。然而,這種種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光照和空氣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條件,種植密度過高,會導致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無法獲得充足的光照和流動空氣。如果植株之間的競爭過于激烈,將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進而影響到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提出了新的種植方法——單壟雙行交錯密植方法。這種方法通過調整植株之間的距離,確保每壟植株之間有充足的距離,從而保證每棵植株都能充分地接觸光照和空氣,有利于植株的生長發育。利用這種種植方法進行具體操作時,首先需要打造截面為梯形的壟溝。其次,對壟溝和壟臺進行交替處理,這樣可以在保證植株之間距離的同時,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最后,每壟之間預留匝道,設置不同方向的種植線,進行交錯播種。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植株之間的距離,還可以使植株之間的光照和空氣更加充足。在實施單壟雙行交錯密植方法的過程中,第一年需要在不同方向的種植線上播種[4]。第二年,在留有壟的地方,除去雜草和肥料,留根。下一年,換一種作物種植,并保留一定的土壤和水分,以備下一年的輪作。通過采用單壟雙行交錯密植方法,不僅可以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這種種植方法也有利于減少農藥的使用,降低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影響,符合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
2.5 精準栽培技術
精準栽培技術作為我國農作物種植的未來趨勢,正逐漸成為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一技術通過集成農業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系統、3S技術(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科技手段,實現了對農作物種植的“定量、定時、定位”的精準化管理。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增糧科技行動計劃”中,玉米精準栽培技術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目標是通過科技手段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目前,玉米精準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已經顯現。以‘浚單20’‘先玉335’等玉米品種的精準栽培實踐為例,其應用效率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精準播種技術的應用,有效地節約了種植成本。通過精量播種,在播種前對土壤的整地品質有更高的要求,但利用該技術不僅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省去了間苗的工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播種效率和玉米的生長速度。其次,精準灌溉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水資源的使用效率。精準灌溉技術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智能調節灌溉,可以根據土壤濕度和玉米的生長需求進行精確供水,節水率可以達到80%,這對于緩解我國水資源緊張的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再次,精準施肥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玉米的產量,還降低了種植成本。通過傳感器和變量控制裝置,精準控制施肥的種類、比例和數量,使得肥料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減少了資源浪費,同時促進了玉米的生長[5]。最后,精準施藥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病蟲害防治的效率,同時保障了玉米的品質。精準施藥可以針對特定的病蟲害采用合適的藥物和劑量,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和提升農產品品質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玉米精準栽培技術以其高效、環保、經濟的優勢,正逐步改變著傳統的玉米種植模式,成為推動我國玉米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推廣,未來精準栽培技術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各種農作物的種植中,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6 合理灌溉
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因此,灌溉成為玉米栽培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相關研究顯示,玉米整個生育期大約需要灌水320 L/667 m2,大約需要灌溉5~7次。為了提高灌溉效率,有條件的農業生產者可以配備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根據田間土壤的缺水情況,及時進行噴灌或滴灌,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水分,從而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這也能有效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減輕農業對水資源的壓力。部分地區受地理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玉米在生長至拔節期和吐絲期時,容易出現干旱情況。因此,在這個時期,要及時進行灌溉,每次的灌溉量控制在20~30 mm,以確保玉米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如果遇到持續降雨,也要注意及時進行田間排灌。當土壤的持水量超過80%時,就要及時排灌,以避免積水過多,漚爛植株的根部,從而影響玉米的產量。總的來說,灌溉和排灌是玉米栽培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兩個環節。合理地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次數,既能滿足玉米生長的水分需求,又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玉米的高產和優質提供保
障[6]。同時,及時進行田間排灌,也能有效避免因積水而導致的植株根部漚爛,保護玉米的生長,從而保證玉米的產量。在實際栽培過程中,農業生產者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和玉米的生長需求,靈活調整灌溉和排灌策略,確保玉米的健康生長,實現高產高效的目標。
3 結語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數量的增加帶來了對糧食需求的增大,其中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其需求量的增加尤為明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大,不僅用于人類食品,還廣泛用于畜牧業、工業加工等領域。
參考文獻
[1] 黃麗波,董飛.襄汾縣夏玉米高產創建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17):16-17.
[2] 于維忠,李玉道,姜善濤.甜玉米的生育特點與高產栽培技術[J].玉米科學,2021,9(3):61-81.
[3] 陳學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推廣路徑探究[J].南方農業,2020(6):55-56.
[4] 羅玉鑫.關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J].現代農業研究,2019(9):88-90.
[5] 龔軍.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J].農業與技術,2018(4):45-47.
[6] 秦益仕.試論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6(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