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森林資源大國,但與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森林資源存在結構不合理、森林質量不高等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森林資源也面臨著嚴峻考驗,因為森林資源屬于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屬于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建立相應的森林管理機制,加快林業資源建設,以此來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和快速地發展。本文從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出發,對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提高我國林業資源管理水平。
關鍵詞:生態保護;林業經濟;發展策略
我國是世界林產品生產、貿易、消費第一大國。目前,我國的林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保護了生態環境。但是,在林業資源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森林資源質量較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森林防火難度較大等。因此,應積極轉變林業產業發展模式,加大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機制,加強對林業資源的建設和管理[1]。在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實現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發展。
1 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隨著國家對林業資源的不斷重視,林業經濟發展也逐漸成了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背景下,林業經濟也開始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保護森林資源,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1 有利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林業經濟發展正是基于這一背景而產生的。因此,為了有效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人員就需要在生態保護理念指導下,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提高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對此,相關企業借助產業結構調整這一契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了適合當地發展需求的生態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在這個過程中,相關企業不僅對當地資源進行充分合理地利用,還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提高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從而為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2 有利于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也逐漸加強,而在生態保護理念的影響下,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也逐漸朝著生態化方向轉變,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相關從業人員就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粗放式、高污染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林業經濟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積極轉變自身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不僅能夠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護環境,還能加強對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更有利于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模式[2]。
1.3 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到森林資源所面臨的困境,如:森林覆蓋率不足、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等。因此,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可以減少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并不斷推動林業經濟的發展,使之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提供林業產品和服務。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基礎上,林業經濟的發展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木材資源,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1.4 有利于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林業資源屬于重要的生態資源,在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生態保護理念與林業經濟發展相融合,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而推動了林業經濟發展。在當前階段,我國各地區的林業資源分布較為廣泛,且林業經濟發展方式也較為多樣。提升林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有利于加大林業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科技水平、合理規劃林分結構等,進而提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
2 生態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生態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的發展能夠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問題,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林業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如林業經濟發展意識亟待加強、林業產業結構亟須調整、林業經濟管理體制有待健全等。
2.1 林業經濟發展意識亟待加強
林業經濟的發展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林業經濟的發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林業經濟發展意識有待加強。尤其是在傳統林業生產模式的影響下,林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重生產、輕管理;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重短期利益,輕長遠發展;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因此,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林業經濟發展意識,加強對林業生產經營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林業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2.2 林業產業結構亟須調整
在生態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林業產業的科技含量,改變傳統的林業產業結構,有效提高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當前,我國林業產業結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一是林業產品結構有待調整,目前我國木材資源供不應求,大量木材被用于制造家具、建筑等;二是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率有待提升,我國森林資源利用率較低,三是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有待完善。在生態保護理念下,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急需轉型升級,需要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實現林業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
2.3 林業經濟管理體制有待健全
目前,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體制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緩慢。首先,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導致我國林業經濟管理體系混亂,各部門之間不協調,使林業經濟的發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其次,管理體制不科學,導致林業資源難以得到合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在林業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導致我國很多地區出現了“有資源無效益”的問題。最后,管理體制不合理還影響了生態環境的保護。目前,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已經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法律制度約束,導致我國很多地區依然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環境保護”的問題。
2.4 林區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在我國的林業資源中,森林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是,部分林區管理者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雖然我國政府對林業發展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于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速度,導致林區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也制約了林區的發展,不利于林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因此,必須加大對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
3 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發展林業經濟的意識
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加強對林業資源的宣傳,以此來增強林業經濟發展意識。同時,還要加大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在思想上認識到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此外,還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只有不斷增強生態保護理念,形成牢固的生態保護意識。只有通過加強對林業資源的宣傳和引導,才能使全社會認識到林業資源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林業經濟快速、穩定地發展。
3.2 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林業經濟發展必須調整林業產業結構,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根據林業資源的實際情況進行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林業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提高我國林業經濟的科技含量,要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綠色產業,將其作為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4]。通過加大對林業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林業企業的產品質量。在不斷完善產業結構的同時,要有效延伸產業鏈,使其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此同時,還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特色觀光產業以及林下經濟產業等。
3.3 健全林業經濟管理體制,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
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需要健全林業經濟管理體制,促進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完善林業經濟管理體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相應的林業生態保護制度,對林業生態系統進行保護;二是建立和完善林業法律體系,充分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三是完善林業資源管理體制,使其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四是加強林業資源建設,使其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五是完善林業資源保護機制,使其在發展中能夠有效保護環境。在健全林業經濟管理體制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就必須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策略。
3.4 加快林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
林業經濟發展必須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包括合理的區域布局、充足的資金支持、良好的交通設施和完善的通信設施。要進一步加大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包括林區道路、水源工程、造林綠化、森林防火設施、林業信息網絡和林業科技推廣等基礎設施。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林業產業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林業產業經濟效益。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林區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力地促進林區生態環境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最終實現林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確保我國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5]。
3.5 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增強林業資源的產權屬性
我國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是對林業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開發的重要保障,是對林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我國林業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林業產權制度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因此,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增強林業資源的產權屬性。第一,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強化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管力度;第二,完善森林資源流轉制度,以促進森林資源合理、有效、有序地流轉;第三,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第四,加強對森林經營主體的引導和扶持力度;第五,構建適應我國林業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體系。
3.6 注重科技創新,提高林產工業的生產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林產工業生產過程中,應注重科技創新,提高林產工業的生產水平。在林業建設中,應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并結合現代化管理方式來提高林產工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當前,在林業資源管理中,我國應注重對林產工業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更新與改造,提高企業生產設備和工藝的現代化水平,并采用先進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我國應根據林產工業發展需求,注重對林產工業人才的培養。為了實現林業資源管理和林產工業發展的有效融合,我國應注重培養林業資源管理和林產工業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并為人才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以此來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論述了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意義,其次分析了生態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發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策略。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樹立科學的森林管理觀念,做好森林資源規劃、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和完善森林管理制度。此外,要全面實施森林分類經營,不斷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加大對林產品深加工產業的扶持力度;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提高林農收入水平;加強對林業產業的規劃指導,以確保林業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總之,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應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并根據生態保護理念下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以此來促進我國林業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漢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1,763(1):185-186.
[2] 王秀麗.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林業經濟發展措施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0,43(6):97-98.
[3] 鐘謹竹.生態環境保護下林業經濟發展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14):2.
[4] 董春陽,趙鵬舉,何長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1(22):2.
[5] 張鎖平.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1,303(1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