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打嗝(呃逆)。打嗝有時可自行緩解,偶爾發生無傷大雅,但有時停不下來,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打嗝是由膈肌痙攣性收縮引起的。膈肌位于人體胸腔和腹腔之間,當膈肌因生理或病理原因刺激,不自主地突然痙攣,致聲門關閉,氣流受阻,便產生一種特有的“嗝”的聲音。生理性打嗝可能由進食過快、飲食過飽、大笑、情緒激動、喝碳酸飲料或者運動不當等因素引起。一般生理性打嗝會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停止,如果頻繁打嗝或持續時間超過1天,不能自止,多為病理性打嗝。病理性打嗝多與器質性病變有關,須引起注意,及時就醫。
穴位按摩可緩解打嗝,在家中就可以做,操作便捷。可以試試按揉以下穴位,緩解膈肌痙攣。
1.攢竹穴,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用雙手拇指指端放在眉毛內側凹陷處,用力按壓2~3分鐘,或按到有酸脹感后再松開,可同時做深呼吸,反復操作至打嗝止。
2.翳風穴,于頸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自行操作可兩手掌心相對,掌部放在頭兩側,用大拇指順勢尋找兩耳后乳突和雙側下頜角,乳突和下頜角的凹陷處就是翳風穴。找準穴位后,用力向內上方按壓即可,每次2~3分鐘,若能配合深呼吸或屏氣效果更佳。
3.膻中穴,位于兩乳頭之間胸骨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仰臥取穴。老年女性乳zAxLIqaq8Gf/ZOm7TwyAFQ==房下垂,以第四肋間隙為準。以拇指對準膻中穴,先輕后重,按壓2~3分鐘,打嗝即可止住。為鞏固療效,可休息15分鐘后,再重復按壓此穴。
4.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腹緣上,拇指尖下便是合谷穴。該穴位于手陽明大腸經上,可有效調節腸胃功能。可將拇指對準合谷穴,自行按揉,可適當用力,以局部有酸感為宜,每次5~10分鐘,左右交替,至打嗝緩解或消失。
5.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在距離腕橫紋3指(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處的中央凹陷處。可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2~3分鐘即可。
6.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該穴能夠調暢氣機、調理胃腸功能,是全身保健要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可用力按揉5~10分鐘,雙側可同時按摩,至局部有酸痛或酸脹感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頻繁打嗝難以緩解,或打嗝持續時間較長,也有可能是身體在“報警”,需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