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人們需要通過豐富的精神文化去充實自己的閑余時光。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多人會通過網絡平臺以及電子產品去搜集與瀏覽各種信息,這就會導致民間音樂文化被人們忽視,逐漸失去傳承與發展的基礎。本文將針對社火民俗音樂文化的概念進行簡單概述,分析社火音樂文化的特點與現狀,探討在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對社火民俗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保護,提出一些具體的措施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參考,同時促進社火音樂文化長期與穩定發展。
關鍵詞:社火;民俗音樂文化;融媒體時代;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6-0-03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獨特魅力,延續了千年之久。在諸多中國傳統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不可分。傳統文化是各民族依存的重要沃土,在經濟一體化、全球一體化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較大的沖擊,導致其重要性被忽視,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也在逐步消失。
一、社火民俗音樂文化的概念
社火民俗音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華北及部分南方地區,尤其以陜北、山西、河南等地尤為顯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社火逐漸演變為一種綜合性的民間娛樂活動,成為慶祝節日、表達村落團結和展示民間技藝的重要方式。社火不僅是娛樂形式,還承載著村民的情感寄托,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社火民俗音樂文化中也包含豐富的音樂元素,如鼓樂、嗩吶、笛子等傳統樂器,其旋律簡單且富有節奏感,易于傳唱,能夠迅速調動觀眾的情緒。音樂也在社火活動中起到引導氣氛、增強表現力的作用,往往與舞蹈和戲劇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在文化傳承方面,社火民俗音樂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口耳相傳的方式,許多地方通過社火團體和藝術學校來培養新一代的表演者。近年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社火民俗音樂也面臨著創新的挑戰,許多地方開始嘗試將傳統音樂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希望利用該方式能夠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從而確保這一文化形式得到持續的發展。
二、社火音樂文化的特點
社火音樂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長遠發展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了多方面的顯著特點。在融媒體時代,要對社火民俗音樂文化實現傳承與保護,就必須準確把握其特點。
(一)具備傳承性與地方性
社火音樂文化源于古老的民間慶典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一種綜合性的民俗表演藝術,在表演過程中通常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代代相傳,地方社火團體、家庭和社區是傳承的重要載體,每個地區的社火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表現形式,反映了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比如,陜北地區的社火音樂往往融入了陜北民歌的元素,而河南的社火音樂則可能更注重戲曲的表現。因此可知,社火音樂不僅是藝術的表現,更是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增強了地方群眾的凝聚力和認同感[1]。
(二)互動性與參與性
在社火活動中,觀眾不僅是旁觀者,往往也會成為參與者。社火表演通常伴隨著熱烈的音樂,現場氣氛活躍,觀眾會隨著節拍鼓掌、歡呼,甚至加入表演中,以此能夠增強社火活動的娛樂性和趣味性,使得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社火的魅力。與此同時,社火團體的表演者和觀眾之間形成了密切的互動關系,表演者通過音樂和舞蹈的表現,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形成強烈的集體氛圍[2]。
(三)敘事性與教育性
社火表演常常通過音樂、舞蹈和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地方民間故事、傳說和歷史事件,這些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德教訓和生活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比如,許多社火劇目通過夸張的表演和幽默的對話,傳遞出勤勞、勇敢、團結等積極的價值觀。該方式能夠豐富社火的藝術內涵,也使其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承方式。通過觀看社火表演,觀眾不僅能欣賞到精彩的藝術表現,還能從中汲取智慧和啟示。
(四)藝術性與多樣性
社火音樂文化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包含音樂,還融入了舞蹈、戲劇、雜技等多種藝術元素,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不同地區的社火活動在表現內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差異,反映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傳統。這種藝術性和多樣性使得社火文化具備了較強的生命力,能夠在現代社會中不斷創新與發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和傳承[3]。
三、社火音樂傳承與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現代社會對民間音樂文化的接受度較低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傳統民間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的傳唱度較低。一方面,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大量外來文化出現在人們面前,導致我國傳統文化傳播受到影響,特別是流行音樂帶來的沖擊。雖然流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音樂的發展,但也使得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很難有機會接觸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另一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更多地集中于經濟建設,未能將足夠的資金與時間投入文化產業建設中,導致大量傳統音樂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大眾視野中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社會對傳統民間音樂的接受程度較低,為后期社火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阻礙[4]。
(二)社火音樂文化傳承過程中缺乏創新性
在進入新時代后,傳統文化若要得到繼承與發展,就必須對原有的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做到與時俱進。任何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都需要與時代需求相吻合,社火音樂也不例外。只有做好合理創新,才能提高其影響力,確保其長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目前來看,雖然社火音樂形式愈發多樣,但仍以傳統模式為主,缺乏創新性,最終難以在眾多傳統文化中長久發展下去。
(三)受到嚴重的社火式微影響
社火音樂被視為社火文化的附屬,雖然能夠獨立存在,但也作為社火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難完全脫離。社火音樂中的鑼鼓音樂、嗩吶、演唱、秧歌、八音吹打等,都與社火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些音樂是人們在社火慶典中常見到的表演形式。盡管這些音樂具備一定的獨立性,但一旦與社火脫離,社火音樂的特色會被掩蓋。因此,長期以來,社火音樂的發展與傳承一直與社火密不可分。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社火的發展勢頭有所減弱,很多地區舉辦社火慶典的數量逐漸減少,規模也越來越小,甚至開始被視為需要重視與保護的民間傳統文化。由于社火本身的發展勢頭減弱,社會音樂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大眾視野中消失。因此,對其進行創新傳承與保護,成為當前勢在必行的任務[5]。
四、在融媒體時代下社火民俗音樂文化的傳承保護方法
(一)建立現代化的檔案庫
數字檔案庫不僅是信息存儲的工具,更是文化傳播與研究的平臺。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建立現代化的檔案庫,通過將社火音樂的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料進行系統化的分類存儲,能夠為后續的查閱、研究和教育提供便利。在建立數字檔案庫時,應當涵蓋社火音樂文化的各個方面,包括表演視頻、音頻錄音、樂譜、演出照片、相關文獻和歷史資料等。這些資料還需要涉及傳統社火的表現形式,以及記錄現代社火活動的創新實踐。對這些資料按地域、演出類型、歷史時期等進行整理,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和愛好者更方便地查找和使用相關資料。為了提升檔案庫的互動性,還可以增加用戶上傳功能,鼓勵公眾分享他們參與社火活動的照片、視頻和個人經歷,由此能夠豐富檔案庫的內容,也增強了用戶對社火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公眾的參與度,促進社火文化的傳播。
(二)利用多媒體做好展示工作
在融媒體時代,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社火音樂文化,成為當前一種創新和有效的傳播方式。一是利用虛擬展覽的方式,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利用3D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創建在線展示空間,觀眾可以通過電腦或移動設備觀看社火音樂的歷史、演變、重要表演和相關內容,隨后觀眾可以在虛擬空間中以“漫游”的方式,觀看社火活動的實景錄像,感受現場的氛圍和熱情,該方法能夠加深觀眾對社火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社火活動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二是利用在線課程與互動學習方式,強化人們對社火音樂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在此過程中可以邀請專家或民間藝術家進行講解,結合視頻示范和音頻教學,幫助學習者掌握社火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演奏技巧。這些課程可以設置為分級學習,適合不同水平的參與者,從初學者到專業研究者。此外,還可以增加互動學習環節,如在線測驗、討論區和作業提交等,可以增強學習的參與感和趣味性,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
(三)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實時互動
在當今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社交媒體作為一種便捷的傳播工具,為社火團體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機會。現如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吸引年輕觀眾的重要渠道。社火團體可以利用這些平臺,發布精彩的演出片段和排練花絮。比如,團體可以在排練時錄制一些有趣的幕后花絮,展示演員的努力與拼搏,或者分享一些特定樂器的演奏技巧。這種方式能夠使觀眾更好地了解社火文化的豐富內涵,還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欲望。隨著短視頻的出現,直播活動也受到人們的歡迎,為了拉近社火民俗音樂文化與人們的距離,社火從業人員可以實時與觀眾互動,分享演出過程和文化背景。在直播中,觀眾可以發表評論和提問,社火文化的表演者則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即時的回應,通過互動,觀眾獲得參與感,仿佛他們不僅是觀眾,更是活動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也為人們提供了圖文內容分享的便利,在宣傳社火民俗音樂文化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社火文化的歷史、意義以及具體的表演形式,定期發布有關社火活動的文章、知識問答、民俗故事等,可以吸引更多的關注者,提升公眾對社火文化的認知度。比如,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關于社火起源的系列文章,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讀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利用融媒體做好文化活動與節慶推廣工作
在融媒體時代,社火民俗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亟須借助現代傳播技術,尤其是在文化活動和節慶推廣方面,利用融媒體的多元化傳播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社火文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推動這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社火音樂從業人員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社交媒體、官方網站以及移動應用等多種渠道,做好文化活動的宣傳與推廣工作。比如,可以在社火節即將到來之際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布節慶預告片,展示往年活動的精彩瞬間,以及今年的亮點安排,利用這種多渠道的宣傳方式能夠覆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高節慶活動的知名度。為了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還可以在節慶活動中進行節目設計的創新,結合現代藝術形式與社火傳統,可以與現代舞蹈團體、音樂創作人等進行跨界合作,創作出具有新穎風格的表演節目,該方式也能夠展示出社火文化的多樣性,還能吸引年輕觀眾的關注,增強其文化認同感。
五、結束語
社火民俗音樂文化作為依附于社火文化的主要音樂形式,有著豐富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因此,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其傳承與發展。將融媒體融入其中,能夠使得社會音樂文化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時代風貌,最終為社火音樂文化發展與傳承注入更多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喬露.新媒體時代“關中社火”在鄉村旅游中的發展與傳承研究[J].村委主任,2024(16):243-245.
[2]李江龍,李世宏.新媒體環境下甘肅社火的傳播策略研究[C].第六屆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論文集,2024(05):182-183.
[3]王子璇,馬箖珺.互聯網+時代陜西社火文化與紙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中華紙業,2024,45(04):170-172.
[4] 張妍,王曉艷.“新”時代社火文化發展路徑探究——以山西為例[C].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交流(體育史分會),2023(11):87-89.
[5]王君玉,楊晶晶.豫西東西常村“罵社火”奇俗的身體表達爭議——項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C].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交流(體育史分會),2023(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