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數字雕塑技術在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該技術通過更高精度的三維掃描和建模,能夠精確捕捉文化遺產實體的外形、紋理和色彩等細節信息,實現文化遺產實體的數字化記錄和保存。同時,數字雕塑技術還能夠將文化遺產以全新的形式進行呈現和傳播,使文化遺產的傳承更加生動、有趣和易于人們接受。此外,該技術還能夠實現文化遺產的遠程傳播和共享,推動文化遺產的廣泛傳播和深入傳承。因此,數字雕塑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數字雕塑技術;文化遺產;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6-0-03
一、數字雕塑技術概述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現代數字雕塑技術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多維度虛擬雕塑創作的技術,能夠突破現有的空間限制,創造出多樣形態和效果。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方面,數字雕塑技術通過高精度建模和數字化記錄,實現對文化遺產的精確保存和修復,同時通過創新給予文化遺產多樣的呈現方式,加深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拓寬了傳承渠道,為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數字雕塑技術概述
1.數字雕塑的定義與特點
數字雕塑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字虛擬創作的雕塑,通過數字技術進行掃描、創作、設計和制作等。它模仿現實手法對存在或不存在的物體進行虛擬雕塑,使藝術家能夠以數字的方式進行模擬、創作和制作雕塑作品。
數字雕塑相對于傳統雕塑來說具有以下特點:(1)虛擬性。數字雕塑是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中進行的,不受現實物質材料的限制,可以創造出傳統雕塑難以實現的形態和效果。(2)高效性。數字雕塑制作高效,藝術家可以通過操作計算機快速修改和完善作品,大幅縮短了創作的周期。(3)可復制性。數字雕塑作品可以輕易地進行復制和傳播,使得雕塑藝術作品能夠更廣泛地為大眾傳播和欣賞。(4)交互性。數字雕塑作品有時可以以交互式藝術展覽的形式呈現,利用現代交互技術讓觀眾參與到作品的創作或呈現過程中。
2.數字雕塑技術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數字雕塑技術自20世紀90年代起逐步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漸成為藝術創作的新領域。起初,受限于技術水平,數字雕塑作品以抽象和幾何形態為主。但進入21世紀后,隨著專業軟件如ZBrush、3D coat等軟件技術的涌現,數字雕塑的創作手法日益豐富,涉足影視、游戲、景觀等多個領域。如今,數字雕塑不僅革新了傳統雕塑的創作模式,還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新途徑。通過高精度三維掃描和建模,文化遺產得以精確數字化保存,并以創新方式呈現,拓寬了傳承渠道。數字雕塑技術已成為藝術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無限潛力。
(二)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意義與挑戰
1.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意義
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義重大。首先,文化遺產是我國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傳承,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其次,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助于維護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再者,文化遺產是連接我國各民族情感的紐帶,能夠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最后,文化遺產的保護還能幫助我國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因此,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對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2.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面臨的挑戰
首先,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壞,如地震、洪水等,都可能對文化遺產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其次,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許多珍貴遺產面臨被拆除或改造的風險。最后,旅游業的過度開發也可能對文化遺產造成侵蝕,影響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因此,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正在面臨著一些挑戰。
二、數字雕塑與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應用關系
(一)數字雕塑技術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技術支持
首先,數字雕塑技術可將我國現有的實體文化遺產進行高精度記錄與復原。通過高精度三維掃描技術,數字雕塑技術能夠精確捕捉文化遺產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形狀、紋理、色彩等,從而實現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記錄和保存。這有助于在文化遺產受損或消失時,通過數字模型進行復原和再現。不僅如此,專家可以借助數字雕塑軟件對受損的文化遺產進行虛擬修復,模擬出其原始狀態。其次,這些數字模型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展示,使觀眾能夠在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近距離欣賞我國文化遺產的魅力。例如,龍門石窟的智慧文旅數字孿生平臺設計,其采用了數字雕塑技術,建設了一個智慧文旅數字孿生平臺。該平臺利用高精度三維掃描技術和建模技術,將龍門石窟主佛區及周邊31.7平方公里的建筑、植被、景觀、文物等“復刻”到線上,打造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參觀的數字化龍門石窟。游客可以通過該平臺自由選擇觀察視角,變換高度和空間位置,近距離欣賞文物,從細微處充分感受藝術的震撼力,從而使龍門石窟的文化遺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1]。
(二)數字雕塑技術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創新
數字雕塑技術在推動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展現出顯著的創新力。該技術通過高精度三維掃描與建模,不僅實現了文化遺產的精確數字化保存,還為修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在展現方面,數字雕塑技術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互動體驗方式,使文化遺產以各種全新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增強了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此外,該技術還推動了文化遺產的創新傳承,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賦予了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和價值。總之,數字雕塑技術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新路徑,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
三、數字雕塑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具體應用
(一)數字雕塑在古建筑保護與修復中的應用
1.數字雕塑技術對于古建筑修復的高精度記錄與建模
數字雕塑技術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掃描設備,能夠精準地捕捉到古建筑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其結構、紋理、色彩等。這些掃描到的數據可用于創建古建筑的三維數字模型,使得這些模型不僅具有高度的準確性,還能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風貌。以南京朝天宮古建筑群為例,在對其進行數字化保護時,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和建模、數碼攝影、BIM建模等數字化手段,進行采集、加工、存儲朝天宮建筑群的基本信息,建立了朝天宮古建筑群的文物數據庫。這些高精度的三維模型不僅記錄了古建筑的外觀和結構,還保留了其紋理和色彩等細節信息,為后續的保護與修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參考價值[2]。
2.數字雕塑技術對于古建筑修復的虛擬修復與預覽
專家借助數字雕塑軟件可以對受損的古建筑進行虛擬修復。通過模擬古建筑的原始狀態,專家可以評估修復方案的效果預覽,并對其進行優化。這種虛擬修復不僅降低了實際修復過程中的風險,還提高了修復效率和準確性。不僅如此,數字雕塑技術還可以用于預覽修復后的古建筑效果,為修復工作提供了直觀的視覺參考。例如,杭州飛來峰摩崖石刻,其是中國江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之一,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保護價值。為了對飛來峰摩崖石刻進行數字化保護,相關機構采用了數字雕塑技術。他們首先使用高精度的三維掃描儀對石刻進行掃描,獲取其高精度的三維數據。其次,根據這些數據生成了預覽畫面,并根據畫面信息進行了二次修復與制作。最后,利用數字雕塑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生成石刻的三維模型。這些模型可以用于虛擬展示和研究工作,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到石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二)數字雕塑在雕塑藝術品保護與復制中的應用
數字雕塑技術在雕塑藝術品保護與復制領域的應用,正引領著文物保護與藝術傳承的新潮流。該技術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掃描設備,能夠非接觸式地捕捉雕塑藝術品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其形態、紋理乃至微妙的表面變化,為藝術品的數字化記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數字雕塑技術不僅實現了雕塑藝術品的虛擬修復,讓專家能夠在不損傷原作的前提下,進行修復方案的模擬與優化,還使得藝術品能夠以數字形式長期保存,避免了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的風險。不僅如此,數字雕塑技術結合3D打印等現代制造技術,能夠精確復制雕塑藝術品的每一個細節,甚至達到與原作難以區分的程度。這種高精度的復制方式,不僅滿足了展覽、教育等活動的需求,也為藝術品的商業化運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3]。
例如,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其利用3D掃描和打印技術來復制文物。該博物館引進了先進的3D掃描儀和打印機,能夠精確地復制三星堆遺址中的雕塑藝術品。通過3D掃描,博物館工作人員可以獲取雕塑藝術品的高精度三維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數據在3D打印機上制作出與原作幾乎一致的復制品。這種復制方式不僅保留了原作的細節和質感,還大大提高了復制效率和準確性。同時,由于復制過程無需直接接觸原作,因此也降低了對原作的潛在損害風險。這一實例充分展示了數字雕塑技術在雕塑藝術品保護與復制中的巨大潛力和實際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數字雕塑技術在雕塑藝術品保護與復制中的應用,不僅為藝術品的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也為藝術品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三)數字雕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中的應用
數字雕塑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項技術能夠詳盡地記錄并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雕塑藝術品,避免了因時間流逝、環境侵蝕或人為破壞而可能導致的文化損失。在保護與修復方面,數字雕塑技術可以幫助專家在虛擬環境中對受損的雕塑進行精細的修復,這種虛擬修復不僅不會對原作造成二次傷害,還能在多次嘗試中找出最佳的修復方案,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4]。
此外,數字雕塑技術還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它使設計師能夠輕松地融合傳統雕塑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創作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符合現代審美的雕塑作品。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也使其更加貼近現代生活,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和傳承。
在傳播方面,數字雕塑技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欣賞雕塑藝術品,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數字化的展示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讓全球觀眾都能近距離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雕塑藝術品,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例如,曲陽石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借助了數字雕塑技術煥發新生。在曲陽,多家石雕企業已引入數控機床,利用三維模型的路徑進行精準雕刻,不僅提升了雕刻效率與精度,還減少了粉塵污染,改善了工作環境。此外,3D打印中心也應運而生,為石雕創作提供快速模型打印服務。設計師只需提供設計圖紙,即可快速獲得石雕模型,大幅縮短了創作周期,降低了成本。數字雕塑技術的運用,不僅讓曲陽石雕的制作更加高效、環保,還激發了石雕藝術的創新活力。設計師得以更自由地實現創意構思,創作出更多元、更具時代感的石雕作品。同時,數字化的展示與傳播也讓曲陽石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貼近公眾,促進了其傳承與發展[5]。
綜上所述,數字雕塑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僅保護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還推動了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四、數字雕塑對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意義
數字雕塑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守護文化遺產方面,它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能夠對文化遺產進行精細復制,并建立起一個永久的數字檔案庫,有效防止了文化遺產因自然侵蝕或人為破壞而遭受的損失。在促進文化傳遞的進程中,數字雕塑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得文化遺產能夠遠程傳播并廣泛共享,進而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并欣賞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極大地拓寬了文化傳承的覆蓋面。此外,數字雕塑技術還為藝術家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天地,讓他們在尊重傳統精髓的同時,能夠大膽地進行文化創新,創作出既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又富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6]。
綜上所述,數字雕塑技術在文化遺產的守護與傳承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文化遺產的持續傳承與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五、結束語
數字雕塑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應用,堪稱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一次革新。它不僅通過高精度復制技術,將文化遺產的每一處細節精準記錄,構建起詳盡的數字檔案,實現了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還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文化遺產得以跨越地域、穿越時空,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與共享。這項技術的出現,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與靈感,還為他們開辟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使得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得以巧妙融合,創作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又符合當代審美的新作品,為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未來,應積極地擁抱數字雕塑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獨特優勢,同時不斷探索與創新,推動文化遺產事業持續繁榮發展。我們應秉持敬畏之心,尊重并傳承傳統文化,同時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并融合現代科技,共同書寫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陳陽,闞然.雕塑創作中創作方式對作品產生的影響——以數字雕塑3D打印為例[J].參花,2024(24):83-85.
[2]曹旭,康茹.數字技術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24(08):64-66.
[3]李根.數字媒體技術對雕塑創作的影響[J].美術館,2023,4(01):172-174.
[4]李珂為,張輝.數字媒介在文化遺產保護中應用研究——以唐陵雕塑為例[J].大眾文藝,2018(05):172-174.
[5]高燚璠.數字技術背景下曲陽石雕的發展趨向[D].中國美術學院,2022.
[6]潘鳳.ZBrush數字雕塑技術在泉州海絲文創旅游飾品設計中的應用[J].紡織報告,2024,43(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