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生于1983年,中共黨員,2001年進入河南省人民醫院,先后在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和醫學遺傳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所”)工作,現任遺傳所護士長。23年來,她在一線護理崗位上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多次榮獲河南省人民醫院先進個人、河南省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并于2024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0月底,記者采訪王鑫時,她說:“護士這個工作,就是要把病患當親人,既要用心,又要用情,這樣才能做得好。”
因為被鼓勵、被肯定,她接受了護理這一職業,然后用心學習,把護理當成自己的責任,之后越來越熱愛
回憶起自己的從業經歷,王鑫坦言,上學時,她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進入醫療行業,成為一名護士。“我們整個家族都沒有醫務工作者。而且,我膽子很小,從小就怕疼,尤其怕打針。學校體檢抽血,我總是哭得最兇的那個。因此,對醫院和醫護人員,我一直有著天然的畏懼感。可老天爺好像就是喜歡安排一些戲劇沖突,”王鑫笑道,“最終,我還是成了小時候最不想成為的人。”
王鑫回憶,上初中時,她成績中等,中考時落榜了:“那時候大家看不起去讀職業學校的,都想考高中、上大學,我也不例外。因此,當家人提出讓我去學習護理,說這個專業將來好就業時,我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那時候年紀小,我做不了主。還有就是,遭受落榜的打擊后,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毀了,學啥都無所謂了。”
就這樣,王鑫進入一家職業學校開始學習護理。讓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在克服了扎針的恐懼、上解剖課的生理不適之后,她在學習上竟然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我自己都吃驚,在學習上一向不起眼的我,護理成績竟然一直名列前茅。老師經常夸我,讓我學得更加用心。慢慢地,我喜歡上了這個專業。”
王鑫去醫院實習時,很多患者知道她扎針好,都想讓她扎:“患者扎的留置針,到時間要更換。但因為我們會換班休息,我有時候會不在。得知我第二天要休息,有的老人就會提前跑來找我,問我留置針要不要換,能不能等我回來讓我給他換。”
王鑫說,她做護理,經歷了一個從接受到熱愛的過程。因為被鼓勵、被肯定,她接受了護理這一職業,然后用心學習,把護理當成自己的責任,之后越來越熱愛。
“在醫院這個地方,痛苦和溫暖都會被放大。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做事、用情對待患者,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
2001年,王鑫入職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了一名護士。
“上班不到一個月,我就經歷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天,我第一次一個人值大夜班,有位患肝硬化的老人,身體突然出現不適,最終沒能搶救過來。雖然整個救治和護理過程,我們都盡力了,但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在我眼前沒了,我很長時間都不能釋懷,一遍遍問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還不夠好。”
王鑫說,那位老人的離世,導致她三四個月都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心里充滿各種復雜的情緒。
以前值班時,王鑫會把值班內容看四五遍,從那以后,她要看上一二十遍,生怕自己哪個地方做得不到位。“那件事讓我更加明白自己以后要面對的是什么,我身上的責任是什么。患者把他們的生命交給我,我一定要用心、用情才能不留遺憾。”
多年工作中,王鑫護理的患者大多數伴有自理能力缺陷:意識障礙、煩躁不安、半身不遂、吞咽障礙、大小便失禁、咳嗽無力排痰困難……照顧這些病患,對護士來說雖然是常態,但也是挑戰。
接診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時,王鑫被吐了一身血,但她毫不在意,繼續搶救;遇到患者排便困難,呼吸道有臟污、異物,她從來都是主動幫忙;患者和家屬有不明白的事項,她不厭其煩地耐心講解……在工作崗位上,王鑫總是忙個不停。她還把電話號碼留給需要的患者,除了完成日常護理工作,還會抽時間回復患者的各種問題。她的通訊錄里,三分之二的聯系人是患者或患者家屬,每個都清楚地標明了姓名、病情、治療情況等,因此她回復患者問題時總能精準抓住問題的關鍵。
還是在消化內科工作時,王鑫遇到一位80多歲患肝硬化的老人。因為生病,老人脾氣比較暴躁,每次做治療都會大發雷霆。王鑫于是常去病房與他拉家常,哄孩子一般與他交流,耐心聽老人講他的陳年往事。后來,老人每次看到王鑫,臉上都會露出笑容,他所有的治療都點名要王鑫做。為了老人的這份信任,王鑫即使在休息時間,也會去病房給老人做護理。
對王鑫來說,這些都是她工作范圍內的事,她已經習以為常。但患者和家屬看在眼里,知道她做的很多事情,其實比患者家屬做得還好。因此,很多患者把她當成親閨女,很多家屬也對她表示由衷的感謝。
對此,王鑫很淡然:“在醫院這個地方,痛苦和溫暖都會被放大。我能做的,就是用心做事、用情對待患者,盡量減輕他們的痛苦。”
自學考取心理咨詢師證書和健康管理師證書,給患者提供更好、更專業的幫助
工作時間久了,王鑫越來越覺得,除了疾病本身,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問題也需要重視:“有的患者接受不了自己的病情,整天郁郁寡歡自暴自棄,或者經常發脾氣,很不利于治療。有的患者想得很開,心態很好,能帶動一個病房里三四個人心態都很好。”
王鑫告訴記者,她本來就比較愛跟患者聊天,后來為了更好、更專業地聊天,幫助患者排遣心中的郁悶情緒,她主動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和三級健康管理師證書。
2015年,王鑫到河南省人民醫院遺傳所任護士長。“這里的患者大部分情況比較特殊,既有習慣性流產的,也有懷孕過程中孩子疑似不健康的。這些患者大多愁容滿面,明顯很焦慮。”
王鑫回憶:“有個30多歲的女人,從外省過來治療。她之前已經流產4次,很想要個孩子。我跟她和她丈夫聊天,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矛盾心理,既不想放棄希望,又覺得要個孩子恐怕是很難了。”對這夫妻倆,王鑫耐心講解專業知識,讓他們放松心情,樂觀面對。夫妻倆每次來治療,都要和王鑫聊上很久。
“現在,他們已經如愿有了孩子,而且正計劃著要二胎呢!”說到這里,王鑫的嘴角忍不住上揚。
2018年10月的一天,王鑫正在護士站忙碌,忽然聽到待診區域有焦急的呼喊聲。她趕緊放下手頭的事跑過去,只見一個孕婦躺在地上,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她立刻上前查看孕婦情況,發現孕婦四肢冰涼,呼之不應。根據孕婦的癥狀,王鑫確定她是因低血糖才暈倒的,于是立即對她進行了專業處理。
很快,這個孕婦就恢復了精神。
但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王鑫在與孕婦丈夫的交談中得知,孕婦因血清學產前篩查21-三體指標高來遺傳所就診,但家庭困難,為了節省住宿費,早上5點多就來醫院了,害怕吃飯影響檢查,一直空著肚子,加上孕期情緒問題,就暈倒了。
了解到這些情況,王鑫利用休息時間為夫妻倆介紹和講解了河南省重點民生實事中免費產前診斷的相關政策,其中就包括血清學產前篩查結果為21-三體指標高風險者。
夫妻倆聽完王鑫的講解,激動得緊緊握住她的手,高興地說:“太感謝您了,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給我們講解政府的惠民政策,一下子讓我們省了3000塊錢!”
20天后,那對夫妻來遺傳所取產前診斷報告時,帶著感謝信和鮮花,對王鑫說:“非常感謝您,我們一定要跟您合個影!”
采訪時,王鑫的同事尹瑞敬告訴記者,在她眼里,王鑫是個很特別的護士長:“我跟過很多護士長,她是為數不多讓我什么話都敢說的人。因為她身上沒有護士長的威嚴,反而多了一份姐姐般的溫情。”
尹瑞敬說,在她和很多同事眼里,王鑫就像一縷春風,溫柔而有力量,一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力量和希望。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王鑫還主動參加醫院及科室的科普健康宣傳工作。僅2023年1月到11月,她參與各類健康知識、疾病預防普及活動就有20多次。平時工作已經夠忙了,好不容易有個節假日,家人勸她歇一歇,她卻說:“讓更多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到健康常識,讓更多常見病癥能夠早預防、早治療,再苦再累都值了。”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20多年來,無論崗位如何變動,王鑫對患者的愛心、耐心、細心與責任心始終不變,真正做到了她自己說的:“把病患當親人,既要用心,又要用情!”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