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世界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英文原版時隔十年重新來到中國,江蘇唯一一站在獅山大劇院。這出劇在獅山大劇院演出了8場,場場滿座。
在獅山大劇院隔壁,來自英國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亞述文物珍品展正在蘇州博物館西館展出。此前,古羅馬、古希臘文化展已經陸續在此登場。3年來,蘇博西館已經貢獻了30場精品展覽。
悄然間,因高新技術、新興產業聞名的蘇州高新區,長出了一個個頗受歡迎的文化地標,成為蘇州乃至長三角不可忽視的文旅熱點區域。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太湖湖畔和獅子山腳下輝映與共鳴。
獅山大劇院是一座全新的劇院,今年8月31日剛剛建成開放,開幕大戲是熱門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劇院擁有一大一小兩座劇場,分別設1380座和500座,足以承載話劇、音樂劇、親子劇、音樂會等各種類型演出?!吨淮饲嗑G》讓獅山大劇院一炮打響。
獅山大劇院由蘇州高新文旅集團與上海大劇院共同管理運營,上海豐富的戲劇資源將無縫接入蘇州。近年來,因為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已經使蘇州成為長三角的交通樞紐,從上海到蘇州,最快的高鐵只需23分鐘。
蘇州已經擁有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蘇州灣大劇院等劇院,硬件設施均為一流,獅山大劇院開放后,蘇州將更加成為全國演出市場的頭部城市。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英文原版音樂劇《貓》等重磅劇目也將登陸獅山大劇院。
獅山大劇院得名于一座形似獅子的獅子山,山腳下圍著一汪半月形的天獅湖。在蘇州人的記憶中,獅子山是蘇州樂園的代名詞,1997建成的蘇州樂園歡樂世界,曾裝滿蘇州孩子的童年回憶。2017年,蘇州樂園閉園移址,此地被規劃為獅山文化廣場。獅山廣場上三座造型別致的建筑陸續拔地而起。位于中間的獅山大劇院,建筑披掛著一圈云彩形屋頂,與湖中波紋呼應。劇院一側是蘇州博物館西館,已于2021年開放;另一側是頗有科幻感的蘇州科技館,計劃明年開館。
與拙政園一墻之隔的蘇州博物館本館,因為建筑大師貝聿銘的經典設計聞名全球。蘇博一直是人氣頗高的網紅博物館,幾乎天天一票難求,但并不開闊的空間大大局限了蘇博的發展。當展陳面積四倍于本館的西館建成之后,蘇博閃轉騰挪瞬間靈活了起來。位于一樓的蘇州通史陳列展,從石器時代講起,綴連起蘇州萬年歷史,這種通史展本是每個地方博物館必備的基本陳列,蘇博終于在西館實現了。
一把銹跡斑駁的青銅劍立在醒目位置,這是蘇博的“鎮館之寶”——吳王余眜劍。在它四周,還展示著十余把青銅劍,在春秋戰國年代,這些劍折射著一個曾經輝煌的吳文化時代。隨著歷史演進,書畫、文房和園林則勾勒出另一個文質彬彬的姑蘇城。整個蘇州通史陳列展,蘊含著一條從尚武到崇文的主線,解讀著蘇州城市氣質的變化。
最近,“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大英博物館藏亞述文物珍品展”正在西館隆重展出。西館開館之初,蘇博就與英國國家博物館達成了四年四場展覽的“世界文明史系列”合作,古羅馬、古希臘展已經落幕,未來將以古埃及文明展收官。
“西館的理念是‘立江南 觀世界 藏天下’,我們希望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在設計時就打造了‘國際合作館’,專門用于與世界知名博物館推出的合作展覽,為觀眾提供足不出蘇就可以欣賞世界一流展覽的契機?!碧K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蘇州城最西部的太湖湖畔,梁雪芳擁有一座臨街的繡莊。門里立著一幅約1.7米×1米的大型刺繡,復刻了明代邊景昭的名畫《三友百禽圖》。梁雪芳打開手機的手電筒,貼近照在鳥的身上,鳥嘴和爪子顯露出堅硬的黑色,而鳥身則反射出柔軟的色澤。
“硬光和軟光,聚光和勻光,這是最難的部分。”梁雪芳輕聲說,仿佛怕驚動了群鳥,“一幅作品,就是一個繡娘的青春?!边@幅作品用去了她40多歲到50多歲的十年時光。
十年前,她的一幅《荷韻》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那幅作品與傳統刺繡完全不同,遠看酷似一幅水墨,冬季枯荷倒映在水上。那是某年大年初一,她在太湖邊看到的真實景象,她以此為靈感,將水墨靈韻引入蘇繡,完成了一次藝術轉向。“要說我的藝術特征,就是簡約。但簡約并不是空,而是有很多內容?!彼龑Α吨袊侣勚芸氛f。
梁雪芳的繡莊位于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這里是蘇繡的重要起源地,如今擁有“四百繡莊,八千繡娘”,年產值15億元。目前蘇州共有6名在世的蘇繡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有3位在鎮湖。當代蘇繡的主題,早已不僅是鵬程萬里或錦繡河山,繡布上還有栩栩如生的貓、蒙娜麗莎和皮卡丘。
十年前,26歲的“繡郎”張雪以一幅《星空》一舉成名?!缎强铡房坍嫷氖且环栂档奶煳膱D,他的雄心在于,要在這幅圖里恢復被遺失的蘇繡技法。張雪是鎮湖的“繡二代”,他翻閱蘇繡技法的書,發現記載的43種技法,如今常用的僅有五到八種。他嘗試那些不常用的技法,發現常規題材確實已經不適用,直到他看到那幅天文圖。瑰麗的星球、星云、衛星環,他每一個都用不同方法繡成,最終以25種蘇繡技法完成作品。
這次創作打開了張雪的思路,他的蘇繡創作再也不走尋常路。距離梁雪芳的繡莊不遠,張雪的二層工作室坐落在路口。他是整條街上的明星IP,從工作室走出的刺繡,有獲得過全國金獎的作品,有上過央視《國家寶藏》的團扇,也有大量與寶馬、耐克、比音勒芬等品牌的聯名產品。這個“85后”讓蘇繡時尚了起來。
“說起非遺,大家想到的就是宣傳片里的那種,頭發花白的老藝人,各種職業病,后繼無人……那個思路完全不行,這應該是我認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才能將它發展下去?!睆堁┱f,“我們用的是純正的蘇繡技法,但做的東西要足夠有趣,讓消費者足夠喜歡?!?/p>
蘇繡名列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兩千多年以來,在蘇州延綿不絕。一百年前,與蘇繡息息相關的蠶絲業曾上演過一段實業興國的努力。1912年,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在蘇州運河邊的滸墅關成立,教育家、革命家鄭辟疆擔任校長后,采取大量改革舉措,致力于培養蠶絲界技術人才。隨后滸墅關又建立起蠶場,帶動當地農民投身實業。在五四運動、五卅運動等風起云涌的革命年代,滸墅關見證了中國蠶絲業發展的重要歷史。
如今,滸墅關仍保存著當年蠶場和女校的多幢建筑,民國氣息撲面而來。120畝的空間被開發為綜合文化街區,其中“蠶里街區”引入酒店、蠶桑文化館、生活館、特色餐飲等商戶,一間“蠶里文化展館”記錄了滸墅關深厚的蠶桑文化。每逢周末、節假日,很多市民在大運河畔的西陵堂公園休閑半日,在寬闊的草坪和樹蔭下休憩,凝重的歷史建筑重新活了過來。
先見虎丘塔,后見蘇州城?;⑶鹚褪亲溆诨⑶鹕缴系脑茙r寺塔,落成于北宋年間?,F在只需一天時間,這座塔就可以被復原在屏幕里,跨越時空。
無人機繞著塔身拍了4000多張照片,隨后迅速合成,在虛擬空間里重建起一座三維虎丘塔,塔檐上的雜草都栩栩如生。這是蘇州高新區企業蘇州藍海彤翔集團的一項技術實驗,虎丘塔隨即成為直播背景,主播在綠幕前講起虎丘塔的歷史,屏幕里則實時遨游于塔下。
藍海彤翔以云服務起家,曾為國內諸多動畫、影視作品提供后期服務。隨著直播、AI等新技術和應用興起,藍海彤翔也拓展服務領域,構建云端數字內容協作平臺——藍海創意云,布局元宇宙數字化生態,打造了實景三維建模、虛擬直播、數字人、在線互動展示等新產品。
蘇州高新區因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聞名,大量高新區企業也與蘇州文化結合,誕生了一批文化科技企業和成功的文化科技融合產品。
而另一邊,傳統文化依然在屏幕之外的生活里緩緩流動。11月的一天,在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西津橋社區,回蕩著咿咿呀呀的唱腔。社區老年大學越劇班正在學戲,20余名學員平均年齡60歲以上,都是資深越劇愛好者,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在楓橋街道,三大評彈書場每天下午座無虛席。越劇和評彈的曲調,從古至今,始終流淌在老蘇州市民的生活中,還將繼續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