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國信證券(002736)公告稱,計劃撤銷北京成府路等8家分支機構。僅10天前的11月29日,國信證券剛剛宣布撤銷寧波天童南路、深圳南山科苑北路等10家營業部。至此,國信證券今年下半年累計宣布裁撤26家網點,從一線城市至二三線城市均有涉及,如此大規模的調整對于公司而言近年實屬罕見。
國信證券近期風波不斷,新任高管遭立案審查、投行業務持續承壓的同時還屢收監管罰單。另一方面,國信證券對萬和證券的收購也在持續推進,并購完成后是否能夠實現有效資源整合,為公司帶來業績增長而非經營負擔,始終也是市場關心的焦點。
今年8月以來,國信證券已啟動三輪營業網點調整,涉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及眾多二三線城市,累計宣布裁撤26家營業網點。
今年是國信證券近年來裁撤營業部力度最大的一年。此前國信證券的分支機構數量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在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間僅減少了4家。經過下半年的一系列調整后,國信證券的營業網點總數從239家驟減至213家,降幅達10.88%。
伴隨著業務調整和營業網點裁撤,國信證券也實現了大幅減員。Choice數據顯示,國信證券從業人員總數從2023年末的11,254人減少至2024年11月末的10,011人,減員超千人,降幅達11.04%。
據券商中國報道,對于此次營業網點大規模調整,國信證券相關人士表示,這是為了“優化營業網點布局旨在提高網點經營效能,加強內部資源整合”;另有接近國信證券的人士透露,“公司尤其關注縣級單位里成立時間不長且盈利規模持續較小的營業部,計劃集中資源做大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等重點城市的營業網點,明年會進一步加大對分支機構的考核力度,持續不達標的也可能會面臨被裁撤的下場”。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信證券正在推進收購萬和證券。截至目前,萬和證券共有分支機構50家,網點布局以珠三角為核心區域、以長三角為重點區域輻射全國,與國信證券網點布局存在重合。未來并購完成之后,國信證券能否有效實現網點區域布局的優化和資源的整合,無疑將對公司的市場覆蓋、客戶服務體系和業務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國信證券此番大規模裁撤營業網點,恐怕也與近年持續承受業績下滑壓力有關。
在經歷2019年至2021年的高速增長之后,2022年國信證券業績遭遇重挫,營收大幅回落33.35%至158.76億元。雖然2023年實現小幅反彈,但與2021年的高點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2024上半年、2024前三季度,國信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3.17億元、77.57億元、122.7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08%、-5.49%、-1.3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27億元、31.39億元、48.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57%、-12.56%、0.1%。
作為國內的“老牌”券商,國信證券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一度是其立身之本,并在A股券商中名列前茅。Wind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5年間,國信證券在A股IPO項目的承銷數量均居行業首位,素有“保薦王”之稱。
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國信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僅為6.46億元,同比減少41%,這也是公司投行業務自2015年以來同期最差的收入表現。受到IPO發行遇冷影響,2024年上半年國信證券IPO保薦數量僅為1家,主承銷金額為12.08億元,去年同期公司IPO保薦數量及主承銷金額分別為8.5家及55.55億元。同樣的,由于股市前期持續低迷,國信證券的經紀業務也情況嚴峻,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為30.40億元,同比下滑7.79%。近十年來,該業務收入表現也僅略好于2018年。
值得注意的是,國信證券今年已有多名高管離職,其中今年3月才正式被聘任為國信證券副總裁、分管投行業務的吳國舫,履職僅8個月就因涉嫌違紀被立案調查而遭到“火線除名”。與此同時,據公開信息統計,2024年以來國信證券公司及員工已收到超過10張監管罰單,涉及投行、私募資管、股票質押式回購等多個業務。其中僅投行業務就至少收到4張罰單,包括在持續督導或保薦發行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利爾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垠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中均存在違規行為。如今的國信證券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想要找回昔日“保薦王”的榮光更是難上加難。
或許也是為了尋找新的出路,國信證券選擇了積極投身券商并購浪潮。
8月末,國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準備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萬和證券。9月4日,國信證券發布了購買資產的交易預案,并宣布于次日起復牌。然而,9月5日開盤,國信證券股價持續下跌,盤中一度跌近7%,當日收報8.59元/股,跌幅為4.98%,可見二級市場對此并不買賬。
12月6日晚間,國信證券公告披露收購交易草案,公司將以8.60元/股的價格發行6.04億股,向深圳資本等多個持股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的股份,交易價格為51.92億元。交易完成后,國信證券總股本將由現在的96.12億股增加至102.16億股。
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萬和證券2022年、2023年營業收入排名分別為第99位和第83位,行業排名靠后。從具體的經營業績來看,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萬和證券的歸母凈利分別為-2.79億元、0.62億元、-0.24億元。2023年,萬和證券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占國信證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比重分別為2.9%和0.9%,二者體量差距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國信證券2023年、2024年1-6月每股收益在收購完成后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將由31.39億元下降至31.14億元,變動率為-0.79%;基本每股收益由0.26元/股下降至0.24元/股,變動率為-7.69%。
國信證券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都將有所增長,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雖然負債規模也將有所增加,但本次交易完成后資產負債率有所降低,上市公司的負債規模、償債能力仍處于安全范圍內。
公司還表示,在并購萬和證券后,可充分利用當地的政策優勢及雙方現有業務資源,將子公司萬和證券打造成海南自由貿易港在跨境資產管理等特定業務領域具備行業領先地位的區域特色投行,實現上市公司國際業務與金融創新業務的快速發展。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擁有50家分支機構的萬和證券網點布局以珠三角為核心區域、以長三角為重點區域,在海南海口只有1家分公司,在三亞只有1個營業部,其業務重點區域實際并不在海南。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通過這次整合,預期將為國信證券帶來一定程度的資產增值,但對業務增長的直接推動作用可能不會太顯著。也有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萬和證券的經營狀況“跌宕起伏”,整合對國信證券發展是否有實質意義,是要打一個問號。
在這種情況下,國信證券的收購是否真的能夠實現資源的整合優化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從而對公司盈利能力和股價產生積極的影響,恐怕仍需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