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以來的這輪行情中,永輝超市(601933)從9月23日收盤的2.25元一路上升至12月16日的最高7.87元,漲幅超過2倍,市值最高回升至近700億元,永輝超市可謂“十分幸運”,不僅享受到了股市整體轉好的紅利,而且恰好在市場轉暖之際其自身還有名創優品入主的爆炸性事件。
實際上,永輝超市今年以來頻頻上熱點,在名創優品入主之前,永輝就頻頻因胖東來的幫扶改造而曝光。站在當前時點,永輝的轉型之路如何?公司基本面有望像股價一樣逆轉嗎?
9月24日以來,永輝超市開啟“妖股”模式,股價最高累計大漲超過200%,期間出現多次漲停、跌停,但整體波折大漲。(見圖)

本輪股價暴漲之前,永輝超市股價最低在今年4月份跌至2.08元,此后雖然有所反彈,但整體基本在2-3元的區間徘徊,永輝超市總股本為90.80億股,因此市值徘徊在200億上下,較歷史巔峰千億縮水800億,創下2010年上市以來最低水平。
但轉折就在9月23日,當天盤后,永輝超市正式官宣,名創優品實控的駿才國際宣布出資約62.7億元,收購牛奶公司和京東各自持有的21.08%、8.32%永輝超市股份,以持股29.4%成為永輝第一大股東。按照交易價格計算估值,永輝超市也不過200億元出頭,與其當時的市值基本相當。
如果單純是大股東易主,股價或許很快會偃旗息鼓,但恰巧碰上了A股大盤突然轉好的行情,時間上是一天偏差都沒有。
有趣的是,該筆交易宣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即9月24日,港股上市的名創優品股價一度暴跌近40%,收盤重挫24%。對于這筆交易,名創優品投資者起初并不好看,不過現在隨著永輝股價的暴漲,這筆交易賬面浮盈還是不少的,而名創優品股價也迅速收復失地,并且隨著關于消費政策的利好,其股價近期也大漲約50%。
當然,作為入主后的第一大股東,短期名創優品賬面浮盈再多也沒多少實際意義,畢竟現在連交割都還沒完成(預計交易2025年上半年完成),更重要的還是永輝的基本面能否實質好轉,這關系到能否給名創優品帶來真正的投資價值。
在分析永輝和名創優品聯手后的未來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永輝為何陷入困境。說起來也簡單,其實就是消費者購物方式的轉變。
永輝超市是典型的零售企業,產品覆蓋全品類,業務覆蓋全國全年齡段消費者。渠道來看,公司業務包含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據今年半年報披露,永輝的線上業務創收約為21%,說明線下仍是業務主力。
分水嶺其實是疫情,2020年之前,公司營收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20年,永輝收入規模高達932億元,當屬行業老大哥。然而,2020年之后,卻是一日不如一日。
2024年第三季度,永輝實現收入167.7億元,同降16.4%,歸母凈虧損3.53億元,虧損同比擴大0.32億元,扣非歸母凈虧損6.92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18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永輝實現收入545.49億元,同降12.14%,歸母凈虧損0.78億元(去年同期為凈利潤0.52億元),扣非歸母凈虧損6.62億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3.7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87億元。
從業績的角度看,永輝暴漲后近700億的市值顯然是遠遠跑在基本面之前了,換句話說,股價對未來的預期可能已經Pricein了。
從大環境來看,受疫情以及疫后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影響,消費整體疲軟,商超行業競爭加劇。更重要的是,疫情加快了互聯網的普及,電商平臺、生鮮電商以及社區團購等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而且這些平臺價格便宜的同時,產品質量也逐漸提高。眾多因素影響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當消費習慣養成之后,再要改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雖然永輝也有線上業務,但畢竟其基因還是傳統商超零售企業,線下業務才是其根本,加上“船大難掉頭”,面對各大電商的激烈競爭,永輝的線上業務增長明顯不及預期。
換句話說,永輝陷入困境,實際上是受到了商業模式被顛覆的打擊,大家想想家樂福中國,同一個主要邏輯。
客觀地講,面對困境,永輝并沒有躺平擺爛,而是積極求變。先是學習胖東來,其次便是名創優品的入主。
面對行業變革,永輝超市在2024年初攜手胖東來啟動了門店調改計劃,旨在通過商品升級、體驗提升和員工激勵等措施,提升消費體驗和商品品質。第一家門店改造后,人流提升5倍,營業額提升了接近14倍,根據8月28日永輝超市與投資者的互動,胖東來調整改造的兩家門店日均收入成倍增加,可以覆蓋運營成本的增加,已實現盈利。
以筆者所在的深圳為例,11月上旬,胖東來改造的深圳卓悅匯的永輝超市恢復營業后異常火爆,恢復營業首日,九點不到店外“人山人海”,遠超“爆改”前的工作日早間客流量。
截至11月末,永輝全國調改店已達17家,計劃在2025年春節前達到40-50家,全年調改100家以上。
但細微之處,也要看到,永輝這些被幫扶的門店,短期的火熱實際上是蹭胖東來的流量。例如,當天,很多深圳媒體、自媒體都是以類似《深圳首家“胖東來”今日開業!》這種標題來進行報道。短期熱度總會褪去,而長遠來看,這種火爆能否長期持續,還得交給時間檢驗。
而關于名創優品的入主,公告發布之后,老板葉國富增在朋友圈說道:“大家都看不懂就對了,大家都看得懂我就沒機會了。”在葉國富看來,當前正是“抄底”的機會點,他表示,中國的線下超市正面臨20年一遇的結構性機會。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名創優品和胖東來的調改,實際上是對永輝原來傳統線下業務的優化升級,而不是切換賽道去追求全力轉型線上。在11月初的調研紀要中,永輝管理層也回應了怎么看線上競爭的問題,管理層的回應有三點:①中國零售市場足夠大;②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想做,線上業務底層邏輯不是流量,不是流量多就能做起來,最核心的是服務、用戶的復購,起勢靠流量,后面要看供應鏈和基本功,所以我們提出供給才是核心的理論;③只要做好商品的供給、服務體系的打造,用戶自然有沉淀。
近年來,倉儲會員店在全球范圍內異軍突起,以Costco、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為代表的國際品牌更是成為行業標桿,成為“中國的山姆”,也成了一些機構和投資者對永輝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