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彩畫雖然是“舶來品”,但備受國人喜愛,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本土化。當前,水彩畫在人物畫及風景畫創作中極為常見,尤其是在風景畫中大放異彩。當代中國繪畫作品中,鄉土題材備受關注,鄉村風景更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基于此,本文圍繞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展開研究。文章聚焦現實,對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的主要風格、藝術特征以及創作思路加以分析;而后,從實際出發論述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期間的技法與表現語言,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彩畫;鄉村風景;當代中國;藝術創作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9-00-03
華夏民族擁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和燦爛的鄉土文化,傳統的鄉土情結以及鄉村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一直都是創作者的靈感來源。在當代中國水彩畫創作中,鄉村這一特殊場景同樣備受關注,與鄉村風貌有關的優秀水彩畫作品不勝枚舉。創作“鄉村風景”水彩畫不僅是對鄉村風貌的記錄和展示,更是深化水彩畫本土化、中國化的正確選擇。對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情況進行研究,能夠對此類水彩作品發展進程加以總結,有利于支撐水彩畫創作優化創新,具有推動“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
一、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的主要風格
社會生活能夠為藝術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藝術創作也是對社會生活的能動反映。在繪畫作品中,畫家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表達主觀態度,對社會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觀眾也可以從作品中了解社會生活對藝術家的影響。所以,藝術創作無法脫離社會性,創作主題也必須具備社會性[1]。“鄉村風景”水彩畫是藝術與鄉村共生的產物,人們可借助此類作品觀賞鄉村風景、了解鄉土人文。
(一)延續寫實風格
在水彩作品中,風景畫是最為常見的類型,優美的風景一直是創作者在采集素材時關注的重點。畫家對“都市風景”的描繪,讓人們開始關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對“鄉村風景”的描繪則不僅有著“詩和遠方”的意味,也深度契合觀眾的鄉土情結[2]。真實地再現客觀對象,以“東方審美+西式技法”糅合進行創作,是中國傳統水彩畫的主要風格。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的創作風格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雖然不再局限于寫實模式但延續了寫實風格。事實上,寫實風格的社會審美基礎十分牢固,在“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領域,這一風格無可替代;只有借助寫實手法,才能真正以景入畫,用最為直白、簡單的方式向觀眾傳遞信息。現如今,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者已經漸漸脫離了“為寫實而寫實”的繪畫范式,以客觀存在和主觀意識的有力平衡為基礎創作出富有豐富內涵和細膩韻味的寫實佳作是水彩風景描繪的大勢所趨。
(二)發展意象表現
在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期間,畫家十分注重意象選用,作品中的意象表現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意象水彩借鑒了中西方繪畫技巧,富有詩性意境和筆墨意趣,有著形神兼備的特征。“鄉村風景”水彩畫中,創作者往往會將自我意象與真實意象融合,以“主觀精神+客觀再現”的方式創作出富有活力的風景畫。事實上,意象水彩的出現和發展,以中西方繪畫藝術融合的方式為“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本土化、中國化提供了保障,創作者往往會以不過分追求形似而關注神似的方式表述情感和態度。以“鄉村風景”水彩畫《月色入蒼茫》為例(見圖1),畫家丁寺鐘使用了潑墨潑彩技法對皖南村落景觀進行不規律的描繪,以傳統筆墨線條的寫意手法和透納追求光色與單一色調、朦朧意境的繪畫風格描繪出極富感染力的地域性景觀。
二、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的藝術特征
(一)題材內容
“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者不僅關注自然風光,也關注人文風景。所以,此類畫作中地域性色彩鮮明的田園風光“出鏡率”極高。當然,畫家也常常從鄉村地區的人文景觀中取材,圍繞村民的生活場景、生活痕跡創作“鄉村風景”水彩畫,古村落、鄉村建筑、村寨民居都是十分常見的創作元素。實踐中,水彩畫家也常常創作主題型“鄉村風景”作品,此類畫作往往脫離傳統水墨風景畫的一貫風格,不再關注唯美小品,而是關注較為宏大的問題,具有深刻寓意。進入21世紀后,中國“鄉村風景”山水畫創作也逐漸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抽象水彩畫的出現為夢境風景表達奠定了堅實基礎,取材于自然景觀、被畫家賦予個人精神品質的抽象主義作品逐漸流行。
(二)形式語言
在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期間,畫家不僅會使用具象造型和意象造型,還會以提升作品表現力為目標運用裝飾造型。具象造型擁有客觀性特征,以此為基礎創作能增強作品的“寫實性”,從而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之感;意象造型可支撐主體精神表達與客觀存在呈現,實現主客體融合;裝飾造型往往運用變形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客觀物象,極具視覺沖擊力。“鄉村風景”水彩畫的構圖形式十分多樣,普遍采用能夠給人以莊嚴和諧以及穩定之感的對稱性構圖和三角形構圖。當然,直線、曲線以及多視角構圖也在創作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在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環節,畫家也會借助特色化的色彩運用展現作品的本土化、中國化特征。通常來說,此類水彩畫的色彩具有透明性、民族性特征,作品色彩透明度、層次性強,往往會借鑒、吸納、融合中國民間美術色彩、傳統國色色彩和其他畫種色彩。而且,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色彩的空間感極強,可基于色彩變化推拉物體關系、增加空間深度。
(三)審美表現
從現實角度來看,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一直在順應時代發展,立足鄉土潮流不斷守正創新,展現出鮮明的民族藝術觀。所以,從審美表現上來看,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既體現水彩藝術、田園牧歌的詩意性;也承載著畫家的精神內涵、情感觀念,傳達畫家的精神意識,用于實現創作主體的精神性表達。而且,這種水彩畫也在創作中充分體現了“當代性”[3]。畫家注重多種藝術風格與媒介載體的個性化融合運用,始終堅持理解、運用當下的審美價值觀深化藝術創新;還以實現民族化探索的方式,找尋全球化語境下“鄉村風景”這一地域性、本土性元素的特色表達。因此,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有著極具代表性的藝術語言,此類作品大多以樸素的題材表達溫馨的情感,展現鄉愁的意境。
三、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的基本思路
近年來,觀念先行的創作模式對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藝術家可通過觀念先行創作手段,快速找到寫實與觀念之間的相對平衡點,從而確保能夠實現寫實與寫意的雙贏,真正以寫實手段為依托,將觀念含蓄地表達出來,使得藝術創作擺脫樣式化、流程化泥潭,賦予藝術作品靈魂和生命[4]。同時,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還強調加強對個人體驗的關注,要求藝術家大膽創新,以全新型、突破型表達構建為創作導向,完善水彩風景畫刻畫邏輯。水彩肩負著藝術者主觀情感表達的重任,發揮出強大的“中介”效果,基于物象深切感受的表現手法有效服務于思想情感表達需求,規避了水彩藝術創作故步自封和視覺審美疲勞等尷尬問題。我國風景水彩創作理念深受社會與文化環境深層次發展的影響,具體藝術創作期間,多提倡拒絕邏輯性創作形式呈現,自覺將關注重點放在生活與人性上。以陳流的作品《禮贊大地》為例(見圖2),畫面中,常有紅土從綠植的束縛中掙脫出來,收割完的桔梗整齊如初,如衛兵一般,屹立于大地之上。他則如昆蟲一般俯瞰著自己的故土。這種既再現自然,又融入時代元素,并合理推進圖像與個體實現生存對接的創作手段,相較于純粹的繪畫呈現而言,無不使得藝術創作者的意圖、思想呈現更為飽滿。
四、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的實踐要點
觀念藝術以及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對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的影響極為深遠。畫家既重寫實也重寫意,常常在創作中使用非常規形式符號,也十分注重具象形象的意義化應用[5]。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大多會根據特殊的鄉村風貌以及風土人情篩選創作素材,依托主觀思考從客觀存在的美景風光中提煉構圖和形式美感。前文提到,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期間,畫家往往會關注村民在鄉村中的生活痕跡。紛繁各異的鄉村建筑正是這種生活痕跡的直接載體,它們往往是畫家在描繪鄉村人文風景時最為常用的元素。
《皖北四季》的創作者將目光對準物產富饒、民風淳樸的淮北平原,以皖北鄉土文化的個性化呈現為基本思路進行創作。創作者立足皖北地區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變化和鄉村田野的景象變換,選取皖北地區獨有的景物與鄉土風情入畫。在創作中,畫家刻意提煉了皖北地區的鄉土意象符號,對生活化元素進行主觀化藝術加工,以兼顧情感表達和藝術形式美感的方式呈現畫作。創作者使用了意象的表現手法,以秋收來代表秋天。圖3是《皖北四季》系列水彩畫中的《曬秋》,創作者以農家小院作為特定的意象符號,以概括的手法進行創作。《曬秋》中,創作者以幾何形式概括房屋、草垛的形體,運用濕畫法、引流法以及平鋪法等傳統技法描繪開闊的天空;還基于精心設計的畫面布局和精挑細選的水彩畫語言符號,保持畫面造型和諧。
在《皖北四季》中,創作者也十分注重感情色彩表達,使用了富有鄉情記憶的肌理語言。實踐中,創作者不僅仔細觀察了皖北地區一年四季自然客觀現象的變化,還在藝術創作環節融入主觀意識和愿望,基于主客觀深度融合打造出可以充分展現當地四季更迭的情感色彩。在《皖北四季》水彩畫創作期間,畫家為春季選定暖色調,為夏季選定藍綠色調,為秋季選定黃色、紅色為主的暖色調,為冬季選定以白為主,冷色與暖色并存的多樣色調(見圖4)。為有效釋放自身的情感,《皖北四季》的創作者還在實踐中選用了富有鄉情記憶的肌理語言。在作品中,畫家常常通過點、線、面的靈活搭配,塑造出肌理空間效果;也經常借助虛實對比的方式突出主題思想。肌理技法——撒鹽法、碰撞法的有效運用也為增強畫作感染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結束語
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強調持續創新,不僅描繪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更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內容生發,以主題化創作為核心基于跨專業跨文化融合豐富作品的內容與表現形式。當下,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更加強調個性化與高品質,不僅追求作品的藝術性,還十分注重作品的社會性價值開發,基于創作關注人性和生活。當代中國“鄉村風景”水彩畫創作理論與實踐都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體系,與時俱進地更新創作思路與技法,立足文化與生活把握時代審美成為此類藝術創作繼往開來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胡永奇.主題創作持續價值與呈現路徑的共存——以四川美術學院水彩畫系《主題創作》課程為例[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報),2023,(06):123-125.
[2]方曉龍.當代水彩畫的都市敘事——從“都市風景——當代水彩畫家邀請展”談起[J].藝術研究,2024,(05):174-176.
[3]周立明,許緯緯.水彩畫主題性創作的敘事與表達——以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項目《花農的幸福生活》為例[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2,(04):82-86.
[4]邱晨,潘瑋琴.基于人文地理學視角的中國水彩畫藝術審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30):93-94.
[5]陳志立,范亞杰.桂北古民居水彩畫的形式語言表現——以廣西柳州三江侗族程陽八寨為例[J].東方收藏,2023,(06):50-52.
作者簡介:王鵬(1984-),男,黑龍江林口人,本科,從事美術學、水彩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