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擊樂作為交響樂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演奏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打擊樂器的存在和應用豐富了音樂世界,為音樂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交響樂團中不可或缺的音樂元素。為此,本文深入探討了打擊樂在交響樂團中的作用與應用,揭示其在音樂表現、情感表達以及樂隊協作方面的重要性,以供業內人士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打擊樂;交響樂團;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9-00-03
打擊樂器在交響樂團中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打擊樂器憑借獨特的音效,為交響樂團添加了很多元素,極大地促進了交響樂的發展。特別是各種打擊樂器都有自己的音質、音色特點,可以大大提高交響樂演奏的效果,帶給聽眾美的享受。
一、打擊樂器在交響樂團中的作用
打擊樂是交響樂團音樂實現中不可或缺的一類樂器,盡管其無法作為單獨的表現形式,然而,在交響樂中作用卻十分重要,大部分應用在樂團演奏的起點。打擊樂器多種多樣,每種材料、音調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在音質音色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在交響樂演奏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現就幾種常用樂器談幾點個人的理解。
(一)三角鐵的作用
三角鐵則又稱“三角鈴”,原是土耳其軍樂樂器,后傳入歐洲,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打擊樂器,為金屬體鳴樂器族,不存在固定音高。三角鐵能產生銀鈴般顫音,聲音清脆悅耳,也會有顫音,有著巨大的藝術魅力,在交響樂團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其有助于交響樂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提升,有著十分完美的演奏效果,使整個樂隊擁有特殊色彩,點綴作用顯著,并且經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戰斗”演奏以增強整場氣氛。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到來之后,作曲家開始傾向于創作一些規模宏大的交響樂作品,于是對音色的選擇也有了新的要求。在這個時期,音樂家發現,不帶扣環的三角鐵的音色更為干凈而清脆,更符合他們的需求。于是,伴隨了三角鐵幾個世紀的扣環終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最接近現代形制的三角鐵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
三角鐵發展至今,演奏方法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傳統的演奏方法是在其樂器上套掛一根繩,演奏者將繩置放于一只手食指上,中指、無名指、小指握住三角鐵發揮止音作用,另一只手用金屬敲擊棒敲擊。近現代則普遍使用“三角鐵架”來懸掛多個三角鐵,讓音樂家單獨演奏多個三角鐵成為現實,大大提高了他們在管弦樂隊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在未來,也許會有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來扮演三角鐵,使其在管樂隊、交響樂隊、管弦樂隊,以及歌舞劇樂隊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鈴鼓的作用
鈴鼓在打擊樂家族中,屬單皮膜鳴樂器,直接用手敲擊發聲,無固定音高。其盡管無較大外形,然而每次在交響樂中出現,總會讓人印象深刻,且因其外形小,人們常會忽視它的演奏方式。鈴鼓是維吾爾族、朝鮮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等的打擊樂器,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既是我國的民族樂器,也是西方管弦樂隊的重要打擊樂器之一。鼓框木制,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多用于歌舞或器樂合奏。無論民間舞蹈還是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其可作為伴奏、伴歌、伴舞,節奏自由,演奏者能即興發揮。
(三)小鼓的作用
小鼓與大鼓不同,它主要通過在微弱的節拍上輕輕敲擊來調整音樂的音色,從而更好地增強整首樂曲的節奏感。小鼓演奏時,可通過鼓槌硬度、骨表面紋理、力的強度,讓小鼓音色不斷變化,以適應更多演奏氛圍,小鼓有較大穿透力,表現力十分豐富。
(四)響板的作用
響板又叫“西班牙響板”,碰奏體鳴樂器,原來是西班牙民間流傳的打擊樂器,不存在固定音高,通常在歌舞伴奏中應用,后主要用于歌曲和舞蹈的伴奏,后來被歐洲藝術引用,并被收錄在交響樂表演中。響板通過貝殼形兩塊烏木撞擊發聲,起初演奏時把兩塊烏木分別綁在中指與拇指上碰奏,后來改為在掌心內握住或安裝一木柄碰奏,或雙手持板碰擊發出堅硬的噠噠聲。我國交響樂發展過程中,藝術家借鑒蒙古族、維吾爾族骨板形制,對響板進行適當改造,使其音質更加活潑而清脆,音色更加富有特色,更能增強對欣賞者心扉形成沖擊的效果。
二、打擊樂在交響樂隊中的演奏技法
交響樂隊演奏相應作品時,團隊既要配合默契,也要重視音樂的共性。為此,打擊樂演奏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演奏水平,且演奏者也要聽從樂隊指揮,調整自身的演奏技法與打擊風格。不過,由于打擊樂的樂器具有很多種類,所以對演奏者的水平和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熟悉作品的旋律和風格
打擊樂演奏者演奏交響樂作品時,需要熟悉作品的旋律及風格,同時還要結合交響樂的整體結構,正確地認識到自己部分的聲部與其他聲部之間的連續關系,這樣才能保障自己在演奏中精確地跟上音樂的節奏。若是演奏中有速度問題的產生,演奏者將無法有效控制,因此,演奏者在演奏中,需要關注樂隊的整體節奏與速度變化,然后根據自身演奏狀況做適時的調整。同時,演奏交響樂作品時,演奏者需要摒棄自身的獨特個性,將音樂的共性放在首位。
(二)調試打擊樂器
對打擊樂器的調試,是每個打擊樂手在作品演奏前需要做的事。所以,演奏人員要結合自身所用樂器和演奏的作品做適當調試。如小鼓演奏前,演奏者可調整鼓皮與響弦,讓它完美符合交響樂作品的音色。
(三)處理演奏細節
演奏中注意細節處理,這可以充分展現出一名打擊樂手的演奏水準。所以,平時練習過程中,演奏者應當對自己所使用的打擊樂器以及演奏技法加強練習。然后找到左右手合理分配的演奏技巧,這不但可使音樂演奏更準確,還能更好地應對交響作品中難度較大的打擊樂片段,其演奏方式不比獨奏容易。
(四)注重打擊方式,確定打擊位置
打擊樂演奏的技巧掌握還要注意打擊的方式,需要演奏者保持輕松的狀態,身體放松才能跟隨相應的節拍打出相應的音響和音色。演奏者在日常練習中可以保持手臂不動由手腕打擊,打擊鼓面的距離和輕重以及速度不斷調整,但都不能影響到手腕的流暢打擊動作,并且要保障每一次敲擊在同一個位置上,這樣才能保障手腕能夠敲擊出所需要的音色。針對需要有震音的音樂作品,手握鼓槌的過程不要過緊,要讓鼓槌有一個回彈的效果,對于連續性敲擊過程中,間隔時間要根據作品的節拍嚴格地控制好,才能發出正確的音色。特別是針對大鼓的打擊,鼓手在練習過程中敲擊鼓的力度和敲擊的位置非常重要,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鼓面位置都會發出不同的音色[1]。
三、交響樂中打擊樂的應用分析
交響樂團中,打擊樂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進一步提高了交響樂的表演效果。打擊樂器的種類相對比較多,不同的打擊樂器,音色、音質以及音調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從交響樂團表現力的角度分析,發揮打擊樂的獨特優勢,有助于提高交響樂的感染力。在利用打擊樂的過程中,其中包含可調音準的打擊樂器,例如,木琴、管鐘、定音鼓等,還包含不可調音準樂器,常見有大、小鼓、木琴三角鐵等,這一類打擊樂器無法調整音準。打擊樂器不同,在實際應用中,根據交響樂的風格,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進行配合,補充音樂中的音調,有助于提高打擊樂在交響樂中的應用效果。
(一)有調打擊樂器在交響樂中的應用
交響樂表演中,打擊樂器的應用可以滿足實際演奏的需求,通過打擊樂器的應用,可以豐富交響樂的旋律,利用打擊樂器的音色調控,可以通過敲擊、擊打以及搖晃等方式,豐富音色。例如,在利用定音鼓中,深沉以及持久的聲音效果可以提高交響樂的音樂厚度以及層次感。木琴以及鋼琴等,則可以通過琴鍵的敲擊以及彈奏技巧的應用,發出清脆的音色,從而提高交響樂的感染力。將打擊樂器應用到交響樂中,可以增強交響樂的情感表露以及強化音樂效果。在交響樂的演奏下,則可以通過有調打擊樂器的演奏技巧以及音量掌控等方式,達到表達不同情感的目的。例如,在利用小鼓進行演奏中,可通過持續、快速的打擊,增強音樂的緊張感及懸疑感,而鈴鼓在實際應用中,則可以表達出一種歡快、喜慶的情緒。有調打擊樂器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利用強弱音的轉換以及打擊音調的變化,豐富音樂的效果。木琴的音階不同,可以在轉換與搭配中提高交響樂表演的感染力,從而增強交響樂的聽覺享受。在有調打擊樂器的應用中,在交響樂中的伴奏調節,可以提高音樂演奏的藝術感染力。例如,在利用定音鼓進行演奏中,可以通過3—4個定音鼓的交叉使用,調整定音鼓的音調,產生的伴奏效果也會不同。定音鼓的音樂表現力比較獨特,且表演節奏感比較強,所以,在交響樂的表演中,定音鼓的不同發音可以與交響樂演奏融合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定音鼓鼓手具有一定的節奏控制力,而且,可以熟練掌握不同定音鼓的不同音色,雖然演奏形式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定音鼓的內在美,從而進一步提升定音鼓的伴奏效果[2]。
有調打擊樂器在交響樂中的應用,演奏方式不同,音色差異所導致的演奏節奏、演奏效果等存在一定的差異。與定音鼓相比,在有調打擊樂器中,木琴的演奏更趨于獨立,木琴由琴架、音條、共鳴筒、打錘等組成,在實際演奏中,可以與鋼琴或管弦樂器等配合演奏,從而展現出木琴演奏的獨特音色,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交響樂演奏的藝術感染力。木琴具有鏗鏘有力的音樂風格,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根據交響樂的節奏改變打擊樂器的音準,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展現出柔美細膩的藝術旋律,從而增強交響樂的視覺美感。結合木琴的音色特性,面對活潑、歡快的交響樂,則可以調整打擊樂器的音色,從而營造愉悅、輕松的伴奏氛圍,對進一步提高有調打擊樂器在交響樂中的應用效果有促進作用。有調打擊樂器在演奏中,需要有特定的動作以及姿勢,配合音色的變化,可以強化觀眾的視覺沖擊力及吸引力。在精準演奏的過程中,音色的強弱變化以及音調的變化,則需要從交響樂的藝術魅力展現的角度,將主旋律與有調打擊樂器伴奏融合在一起,并突出交響樂的節奏感及動力,豐富交響樂演奏的情感,從而實現有調打擊樂器的藝術效果提升。
(二)無調打擊樂器在交響樂中的應用
無調打擊樂器在交響樂演奏中的應用,則可以改變交響樂的演奏風格,而且,在交響樂的演奏過程中,可以將多種無調打擊樂器結合在一起,例如,將大鼓、三角鐵、響板以及鈴鼓等結合在一起,從而強化交響樂演奏的伴奏效果。無調打擊樂器音色比較獨特,所以,所產生的伴奏效果可以使人獲得不同的藝術美感。
例如,在利用大鼓進行伴奏中,大鼓的音色比較渾厚,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具有一定的沖擊力。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大多需要通過大鼓的演奏,強化演奏中的重低音效果,通過大鼓的敲擊,震撼聽眾的心靈,對交響樂的藝術效果提升有促進作用。在無調打擊樂器的伴奏演奏中,節奏感比較強,而且,通過大鼓的發音,可強化交響樂的氣勢與活力。
在利用小鼓進行演奏中,可以與大鼓演奏配合在一起,兩者之間的音色融合,可以通過強拍與弱拍的巧妙結合,豐富交響樂的伴奏效果,而且,大鼓與小鼓的節奏感也會隨之增強。例如,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小鼓可以在弱拍的演奏方面,通過節奏的變化調整音色,并通過小鼓鼓槌的硬度、敲擊的力度等,對小鼓的音色進行控制,從而達到渲染交響樂演奏氛圍的目的。在利用小鼓進行演奏中,小鼓本身的音色具有較強的穿透性以及音樂表現力,所以,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可結合交響樂的演奏氛圍需求,利用小鼓進行點綴,并配合大鼓渾厚的音色,相對強烈的對比與反差表演,進一步提高交響樂表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3]。
三角鐵是無調打擊樂器中的關鍵樂器之一,雖然三角鐵屬于比較傳統的打擊樂器,但是,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三角鐵的應用能夠增強交響樂演奏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不斷增強交響樂的演奏效果。三角鐵演奏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金屬棒進行敲擊發聲,三角鐵的應用并不能調整音準,發音清脆、悅耳,再加上敲擊發音中所帶有的顫音效果,更能凸顯出三角鐵的魅力,進一步增強交響樂的演奏效果。在交響樂演奏的過程中,結合交響樂演奏的需求,合理應用無調打擊樂器,結合每種無調打擊樂器的特點,將其聲音的特色在音樂中充分表現出來,進而增強交響樂的演奏魅力,促進交響樂演奏藝術的長遠發展。
四、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詳細分析和闡述,我們可以知道,打擊樂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藝術內涵。同時,隨著藝術表達形式和內容的不斷變化,它們在交響樂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打擊樂器的不斷發展,藝術內涵也不斷得到豐富,其內容、形式也獲得了穩定發展,為此打擊樂器也應進一步完善及發展,使新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代精神融合發展,進而引起人們的共鳴。作為一名打擊樂演奏者,不僅需要具備全面的演奏方法,還需要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以及音樂修養和心理素質。只有這樣在進行打擊樂作品演奏時,才能充分地發揮出打擊樂的色彩,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吳俊菲.簡析交響樂團中打擊樂的應用[J].藝術評鑒,2018,(23):48-49+55.
[2]周亞東.交響樂團中單簧管演奏員能力提升策略[J].當代音樂,2018,(05):144-146.
[3]孫中煒.打擊樂在重奏當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大眾文藝,2020,(04):146-147.
作者簡介:皇甫慶玲(1984-),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打擊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