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IMP/BAP曾被認為是一種緊湊型沖鋒槍,但嚴格來說這并不準確。國防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中,對于沖鋒槍(submachine gun)的定義是“單兵雙手握持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主要以密集的火力射擊200m內的生動目標。沖鋒槍比手槍長,火力比手槍猛,但威力不及突擊步槍與機槍。……沖鋒槍比突擊步槍短小輕便,易于隱蔽攜帶,適于叢林戰、山地戰和巷戰。全槍質量一般在3kg左右。通常把2kg以內的沖鋒槍稱為輕型沖鋒槍(light submachine gun)或微型沖鋒槍(mini-submachine gun),這種槍更加短小輕便,使用靈活,必要時還可以單手射擊。”雖然IMP/BAP符合其中大部分的描述,但也有兩點關鍵區別。一是發射的槍彈威力更大。IMP樣槍發射.221口徑“火球”槍彈(5.56×36mm),后者是雷明頓公司1963年在.222雷明頓槍彈基礎上改進的一種小口徑中心發火槍彈,本用于XP-100單發手槍。該彈的彈殼長度比BAP使用的5.56×45mm槍彈短9mm,但槍口初速為732m/s,與后者的854m/s相差并不很大,卻比9×19mm等手槍彈槍口初速高出許多。二是使用方式以單手射擊為主,極少數情況下才是雙手,而且做不到“雙手握持發射”。因此,IMP/BAP顯然不能簡單歸為沖鋒槍。



那么IMP/BAP算不算短突擊步槍或卡賓槍?答案也是否定的。對照國防工業出版社《英漢·漢英輕武器術語辭典》,IMP/BAP雖然符合“突擊步槍(assault rifle)是步槍和沖鋒槍成功結合的一個槍種。其特點為重量輕、長度短、火力猛,使用中間威力槍彈或小口徑槍彈,適宜于近戰”等定義,但它的使用方式并非“雙手握持抵肩射擊”,在精度及用途的廣泛性上也難以與真正的短突擊步槍比肩。與之相比,BAP的大部分特征倒是更符合手槍(pistol)的定義,即“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只是前者發射的5.56×45mm槍彈是典型的小口徑步槍彈,顯然超出了手槍彈的范疇。但是,目前BAP在美國民間市場上的確是作為一款“手槍”存在的,這是因為根據美國《聯邦火器法》(NFA,National Firearms Act)的規定,凡是只有一個握把而沒有槍托的槍械均被定義為手槍,因此很多廠家開發了所謂的AR手槍,實際上就是沒有槍托的短管半自動步槍,發射5.56mm甚至更大口徑的步槍彈,并且可以通過手臂支撐架(臂箍)等一些附加裝置實現穩定射擊,但由于符合“只有一個握把而沒有槍托”的規定,因此能夠合法以手槍名義公開售賣,而且購買者不用繳納200美元的印花稅。當然,1970年代初格溫開始將其作為布什瑪斯特手槍售賣時,相關的法律限制及規避辦法都還沒有出現,只能說這個名字包括后來的BAP太有預見性,正好“歪打正著”。





其實,當“單兵多用途武器”研制時,研發團隊以及美國空軍裝備實驗室都沒有明確它究竟屬于哪一類武器,否則IMP-221樣槍上也不會留下“Rifle/SMG”這樣的模糊標識。但如今認可度較高的一種看法是,IMP-221是單兵自衛武器(PDW,PersonaI Defense Weapon)的前身或者說是雛形之一。至于PDW概念本身,直到1986年才正式提出,這再次證明了格溫團隊當年設計的超前性。按照定義,PDW是“一種緊湊型半自動或全自動武器,是沖鋒槍和卡賓槍的混合體,保留了前者的緊湊尺寸和彈藥容量,又增加了后者的威力、精度和穿透力”。PDW在大多數方面與沖鋒槍相似,通常發射專用彈,口徑一般比常見步槍小,與發射手槍彈的沖鋒槍相比,PDW具有更好的射程、精度和威力,能夠擊穿軟質防彈衣。此外,PDW的主要用戶不是一線步兵,而是非戰斗部隊和需要自衛武器的軍隊輔助人員。IMP/BAP不僅符合這些定義,而且其介于沖鋒槍和短突擊步槍之間的一些特征,恰恰是PDW所特有的。事實上,騎士武器公司生產的一款名為KAC的PDW所使用的6×35mm槍彈,正是在.221“火球”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因此小麥克·格溫有時也被非正式地稱為“現代PDW之父”,從這個意義上說,諸如FN P90、HK MP7、圖拉KBP設計局PP-2000之類的現代PDW,都間接帶有IMP-221的基因片段。只可惜當年美國空軍制定的不切實際的過高標準,過早終結了PDW萌芽的出現和發展。

小麥克·格溫在格溫武器公司注銷后,仍繼續從事槍械設計制造工作,從業時間前后超過50年。以其個人名義獲得發明專利的,除了BAP及其改進型之外,還有為FN公司設計的用于.50 M2HB大口徑機槍的快速更換槍管(QCB,Quick Change Barrel),為MWG公司設計的供M16/Mini-14步槍使用的75發、90發大容量彈鼓,以及一種名為SSP-86的發射5.56×45mm槍彈的單發競賽槍。除此之外,小麥克·格溫最得意的作品是MGI“九頭蛇”(Hydra)模塊化武器平臺,他一直認為這是其年輕時作為特種部隊士兵夢寐以求的武器,該平臺目前由其子麥克·格溫三世在緬因州創立的“九頭蛇”武器公司負責制造和銷售。
就在2023年,“九頭蛇”武器公司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計劃將BAP重新投入生產。這種經過再次改進的版本稱之為BMP-23,仍使用5.56×45mm 口徑,槍管長292mm,全槍質量2.36kg,材料仍為鋁合金和鋼,但所有零部件均采用CNC 等先進加工技術制造。在今年上半年于達拉斯舉行的2024年NRA年會上,BMP-23已正式亮相,樣槍序列號為240。標志著這支武器在沉寂了差不多30年之后,第三次卷土重來。從公布的樣槍來看,BMP-23與BAP外形上幾乎完全相同,并未出現預想中的用于安裝紅點瞄準鏡和戰術燈的導軌或接口等改進之處,而且公司網站標明的市場零售價為每支2350美元。這樣的配置與價格是否得到現代用戶的接納與青睞,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雖然IMP/BAP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在槍械設計史上只是作為一個配角存在,但它的出現對更富革命性的輕武器的發明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因此,槍械愛好者們應該感謝小麥克·格溫,在那樣早的時期便拿出如此具有想象力的設計,以至在將近20年后,槍械發展理念才跟得上他的實踐,同時更應該感謝他在IMP項目結束之后,仍然不折不撓繼續堅持BAP的開發,讓更多世人能夠接觸和了解這一新奇事物,這種創新能力和決心著實令人驚嘆。(全文完)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