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巴嫩通信設備連環爆炸事件,其影響范圍不僅包括各國軍隊和情報機構,甚至包括大多數普通民眾。對于以色列來說,他們實施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特種行動之一,創造了新的戰爭奇跡,可是相關危機遠未得到解決,并且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一場新的黎巴嫩戰爭事實上已經開始,而且規模比2006年更大。以色列最終能否實現預期目標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起連環爆炸將改變我們對世界的很多認知,一些原本習以為常的運行規則也將就此發生變化。


2024年9月17日, 當地時間下午15:30分左右,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達希耶地區,響起了第一聲爆炸。黎巴嫩人對這種異響早已見怪不怪,自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黎境內真主黨武裝為策應哈馬斯的行動,對以色列北部地區發動了頻繁襲擊,僅當年10月8日至2024年1月5日, 短短3 個月襲擊次數就達到670多次,以軍則針鋒相對地空襲黎境內真主黨目標,黎巴嫩人幾乎每天都會聽到以軍戰機的“音爆”和炸彈、導彈的爆炸聲。這次的爆炸不同以往,爆炸本身威力很有限,現場沒有造成重大破壞或引發火災,但爆炸的次數卻很多,地點也很分散,遍布達希耶和貝卡谷地等什葉派聚居區的商店、街道、住宅。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一些男子在市場購物或騎摩托車時,背包或衣物內突然發生爆炸,煙霧散去后,有的傷者立即倒地不起,有的仍能勉強行走,但身上流血不止。




整個爆炸過程持續了約1個小時,其中大部分幾乎同時發生,但16:30分左右仍能聽到零星爆炸聲。整個黎巴嫩南部隨即陷入混亂,街道上一輛接一輛的救護車,各家醫院擠滿了渾身是血的傷員,有的醫院一下就涌入了400多人,南部城市提爾甚至臨時開設了一所野戰醫院來接收傷者。在爆炸發生后的70個小時內,全黎巴嫩的醫院總共開展了超過2000臺外科手術。這些傷員傷情各異,但大多數人受傷的部位都集中在面部和雙手,一些人雙目失明,或需要截肢,有些傷口則位于腰腹附近,創口深達臟器。當地眼科醫生埃利亞斯·瓦拉克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ational Public Radio,NPR)采訪時說,這種情況他“從未見過”,很多傷者都是眼睛受重傷,不得不動手術摘除,“我一晚上摘掉的壞死眼球比此前整個職業生涯加起來還要多。”黎巴嫩公共衛生部長菲拉斯·阿卜亞德在當天晚間的電視直播節目中表示,尋呼機爆炸致傷人數已超過4000人,其中400余人重傷,12人死亡。
更加奇怪的是,傷者中大多數是青壯年男性,而且基本上都是真主黨成員,發生爆炸的則是他們平時聯絡使用的尋呼機,為數不多的平民傷員多半是因為與其近距離接觸而被波及,死者中唯一一名8歲女童則是去拿父親的尋呼機時被炸身亡的。據傷者描述,事件發生之前大多數尋呼機都發出了持續數秒的蜂鳴,似乎是收到了1條新信息,在拿起尋呼機或察看屏顯內容時爆炸突然發生,因此眼部和手指受傷者較多且傷情較重,個別傷員甚至顱腔內都有殘片進入。有些尋呼機是攜行時在腰間或褲子口袋內爆炸的,后果更加嚴重,在使用者腰腹和大腿附近留下巨大傷口,相鄰臟器也受到震傷。
隨著消息進一步匯總,爆炸波及范圍顯然比預計的更大,遍及黎巴嫩全境,甚至鄰國敘利亞也發生多起類似事件,導致數十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傷亡。伊朗駐黎大使穆杰塔巴·阿米尼也是受害者之一, 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則嚴重受傷,被送回德黑蘭接受治療。至此,黎巴嫩人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是一起專門針對真主黨成員及相關人員的襲擊事件。而有能力策劃和實施這樣規模精準打擊的,只有其死對頭以色列。因此,盡管以方一直沒有公開回應,真主黨仍然發表聲明,認為以色列負有“全部責任”,并誓言要采取報復行動。


但就在第二天,黎巴嫩多地再次傳出爆炸聲。據黎安全部門的消息,當天的爆炸事件共有數十起,主要發生在貝魯特南郊及黎東南部的馬加勇、東部的貝卡谷地。與前一天不同的是,18日的爆炸主要由對講機、車載電臺等通信設備引起,尤以對講機居多,相比于第一輪襲擊,波及范圍稍小,但爆炸威力更大,約60處住宅和商店因此發生火災。有些對講機則是在參加葬禮和游行的人群中炸開的,所以死亡人數也比前一天多,其中發生在貝卡谷地索莫爾的一起爆炸就造成3人死亡。據黎公共衛生部19日公布的數字,第二輪爆炸共造成25人死亡,608人受傷。另有報道稱,黎南部多地的電力設施也發生爆炸,馬爾瓦辛一戶人家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發生爆炸導致1人受傷。顯然,第二輪襲擊是在第一輪尋呼機爆炸已引起各方面警惕的情況下實施的,因此改變了爆炸載體,目的是追求殺傷效果最大化。

連續兩天的連環爆炸襲擊,在黎巴嫩民眾中引發了廣泛的恐慌情緒。社交媒體上各種小道消息像病毒一樣傳播,稱智能手表、指紋打卡機甚至智能馬桶都不安全,還要求人們遠離太陽能電池板,并把家里的電閘拉下,否則它們都會“爆炸”。人們眼中所有的電子設備都變得可疑起來,醫護人員不再攜帶尋呼機,施工人員也不敢使用對講機交流,記者被告知采訪時不能使用相機,許多人甚至關閉家里的無線路由器,并將手機等所有通信設備的電池取出,放在隔壁房間。即使連環爆炸已經平息,這種恐懼感一時間也無法消散。在貝魯特工作的金融律師福阿德·戴布思告訴媒體,“走在街上時,人們都不敢和別人靠得太近,生怕后者身上的某個設備突然爆炸。”
連環爆炸發生后,中東及周邊多個國家開始緊急加強電子設備安全檢查,甚至到了聞風色變的程度。9月18日,伊拉克率先強化邊境管理,要求避免任何“進口電子設備”方面的風險。9月19日,土耳其提出要確保軍方所用通信設備的安全,要求只能使用國產設備,并對參與設備采購或生產的第三方建立額外的管控機制。伊朗革命衛隊下令所有成員停止使用國產或進口的任何通信設備,并對這些設備進行大規模檢查,同時開始徹查衛隊的中高層官員,包括審查其在國內外的銀行戶頭以及出國旅游記錄。
據黎公共衛生部消息,截至9月23日,這起通信設備連環爆炸案已至少造成42人死亡、3500多人需要入院治療,傷者包括大量真主黨成員和附屬機構人員,其中一些人已被轉移到作為真主黨后方的敘利亞、伊朗接受醫治。除了人員的重大損失之外,由于尋呼機和其他無線通信工具都被視為潛在的致命裝置,真主黨成員之間的通信能力受到嚴重削弱。更關鍵的是,連環爆炸證明真主黨指揮系統已被以色列情報機構全面滲透,從而極大挫傷了真主黨士氣,讓其內部陷入互相猜疑和惶恐的情緒之中。一位未具名的真主黨官員說,這次襲擊暴露出該組織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最大安全漏洞”,而曾負責中東事務的前美國政府情報官員喬納森·帕尼科夫則認為,這可能是真主黨“數十年來反諜行動中最嚴重的失敗”。
連環爆炸發生后,黎巴嫩看守政府部長會議發表集體聲明,譴責以色列的“侵略行徑”,強調以方行為“嚴重侵犯了黎巴嫩主權,構成犯罪”。伊朗外交部也把矛頭指向以色列,表示該事件是“猶太復國主義實體及其雇傭兵行動的延續”。俄羅斯表示必須徹底調查,查明爆炸原因及幕后黑手。歐盟發表聲明表示譴責,并呼吁各方避免全面戰爭。但面對一片聲討浪潮,以色列一如既往地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美國則急于撇清關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9月17日表示正在收集有關信息,并強調美國并未參與其中。





事實上,事件的調查工作在第一輪襲擊發生當天就已經展開,路透社、CNN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跟進報道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最早一批線索來自于現場發現的鋰電池尋呼機殘片,可以辨識出主要是中國臺灣生產的Gold Apollo AR-924,此外還涉及摩托羅拉LX2、Teletrim等多個品牌型號。據此追溯到位于臺灣新北市汐止區的金阿波羅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產加密尋呼機、對講機,并供給各國軍方、執法甚至情報部門,市場占有率很高,連FBI也是該公司的長期客戶之一。但金阿波羅公司18日發表聲明,否認涉事的AR-924型號由其生產,而是由BAC Consulting KFT制造的,后者是一家總部位于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貼牌廠商,金阿波羅在3年前授權BAC使用其商標在特定地區進行銷售,但產品設計、制造完全由BAC自行負責。金阿波羅公司還強調,在臺灣生產的尋呼機使用堿性干電池而非鋰電池,且從未有臺產尋呼機被運往黎巴嫩或中東的記錄。
同日,匈牙利情報機構對BAC公司展開調查,并在“安全地點”對其負責人——現年49歲的意大利裔女商人克里斯蒂安娜·巴索尼-阿西迪亞科諾進行了詢問。調查結果帶出更多疑點,首先BAC只是一家從事中介業務的貿易咨詢公司,在匈牙利境內沒有制造廠或其他經營地點,其次該公司業務范圍多達118項,包括“糖和石油生產、珠寶零售和天然氣開采”等,卻沒有實體辦公室,注冊地點位于一棟普通民宅的底層,和其他企業共用,此外這家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為59.3萬美元,但在“設備”上的支出卻接近32.4萬美元。


通過深挖資金往來,又發現這家匈牙利皮包公司其實是由一家名為Norta Global的保加利亞公司控制,后者老板是印度裔挪威人林森·柯塞。保加利亞國家安全局和挪威國家刑事調查局對相關公司及林森做了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家保加利亞公司創立于2022年,其網站在9月19日中午之前已被清空,林森則在發生爆炸的17日當天,借口前往美國波士頓參加會議,此后便銷聲匿跡。林森就職的挪威DN集團稱曾試圖聯系他,但未成功,DN集團與尋呼機業務并無關聯,對此也毫不知情。作為多國調查的一部分,挪威奧斯陸警方隨后對林森發出了國際通緝令。
對發生爆炸的對講機進行的調查同樣也無結果。黎巴嫩通信部稱,這批對講機品牌是日本的ICOM,機身型號為IC-V82。日本ICOM公司回應稱,該公司確實向中東地區出口過IC-V82對講機,該型號于2004年開始生產,2012年宣布停產,最后一臺下線時間為2014年10月,期間只在本土同一廠家制造,停產后包括配套電池在內的配件均不再生產。由于對講機殘骸上未找到專門用于辨別真偽的全息標簽,ICOM公司認為事件中涉及的對講機都是仿制的假貨。對此,9月18日黎通信部長約翰尼·科姆也證實:“發生爆炸的對講機、電臺等不是黎通信部授權進口的設備,也不是通過分銷商進口的。”事實上,現在市面上仍有大量價格低廉、標稱全新庫存的IC-V82對講機在售,它們要么是假貨,要么是二手機翻新,其生產和翻新地點都難以查證。
上述追蹤過程中蹊蹺之處頗多。假設相關國家、機構和企業都沒有撒謊,那么這些涉事尋呼機、對講機的供應鏈與其品牌標識所指向的制造商、進口商都沒有直接關系,完全是在正常供應鏈之外被制造出來的“影子產品”。此類來源駁雜、真偽難辨的產品,對于想要隱匿蹤跡的爆炸案策劃者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事后調查機構很難通過這些設備來追溯采購鏈條。無論BAC,還是Norta Global,都只是作為幌子的空殼公司,是為了隱藏真正生產者的身份。兩家公司的所在國也是經過精心選擇的,匈牙利、保加利亞雖然是歐盟國家,但因為與俄羅斯關系密切,身處西方陣營卻與西方關系若即若離,是很好的中間“跳板”,非常適合那些見不得光的交易。事件涉及的尋呼機、對講機也是過時的亞洲產品,這是因為歐美新式電子設備的供應鏈管理相對比較嚴格,而針對亞洲市場上的老式設備的管理則完全相反,由于仿造普遍以及復雜的代工關系,大多時候都很難確定產品源頭。這些追蹤之所以困難重重甚至無功而返,歸根到底還是事件的始作俑者經過了周密策劃,人為制造了“調查死角”。(待續)
編輯/曾振宇
下期將呈介“電池艙內暗藏殺機 通訊工具變身炸彈”“以色列展開連環打擊 真主黨高層損失殆盡”。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