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交通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現代經濟體系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當前,南京市正圍繞產業強市建設,通過強企業、抓項目、出政策、建聯盟、設基金、優服務等系列舉措,加快構建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推進交通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是落實國家戰略和中央決策部署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強同其他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南京作為省會城市,被國家賦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等重要定位,在服務全國貨運物流方面發揮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樞紐功能。提升南京市交通物流發展水平,對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有重要意義,是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南京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高于深圳、蘇州等城市,說明南京貨運物流效率仍有優化提升空間,以交通物流業為抓手加快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勢在必行。
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強市建設的重要支撐。當前,南京市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提出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重要指示精神,堅守實體經濟,以集群強鏈推進產業強市建設。交通物流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根據《關于建立產業強市工作組織體系的實施方案》(寧委辦發〔2023〕21號),南京已成立包括現代物流業工作專班在內的17個市級層面工作專班。推進交通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是落實市委市政府“三清單三服務”工作部署、深入推進產業強市戰略、服務南京“4266”產業體系構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撐。
是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內在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1月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作出系統闡述,強調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交通物流業是新裝備、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最為集中涌現的行業之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加快推進交通物流高質量發展,推進智慧物流等新質生產力與實體經濟在各領域加快融合,是助力南京構建高效順暢的多式聯運系統,更好地發揮“公、鐵、水、空”立體交通樞紐優勢,進一步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卡點的必由之路,是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內在需要。
二、南京市交通物流發展的現實基礎
區位條件優越。南京地控長江天險,扼守京滬大動脈,自古有“東南門戶、南北咽喉”之稱,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疊加區域的重要樞紐城市。得天獨厚的戰略區位,為南京交通物流業發展帶來先天優勢。在交通區位上,南京同樣優勢顯著,不僅位于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中京津冀—長三角主軸、長三角—成渝主軸、長三角—粵港澳”主軸,以及大陸橋走廊、滬昆走廊等“三主軸、兩走廊”的交匯點,作為長江12.5米深水航道的終點和國家鐵路樞紐,也是海輪和江輪轉運的樞紐節點以及長江黃金水道與國家鐵路物流通道銜接轉運的關鍵節點。以上優勢使南京在服務全國貨運物流方面發揮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樞紐功能。
產業需求旺盛。南京擁有鋼鐵、石化、汽車、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是全國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石化產業方面,南京港是長江經濟帶石化產業所需原油、產出成品油水運最主要的轉運樞紐;鋼鐵產業方面,南京擁有1800萬噸煉鋼能力,每年經南京港運入超2000萬噸鐵礦石等原材料,主要產成品經南京港運至沿江沿海主要市場區域;汽車產業方面,南京與上海、武漢、重慶三大長江航運中心協同構建長江汽車滾裝聯運通道;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創新鋰電池貨物差異化收運制度,南京中興、昆山聯想、重慶華碩等企業已有53個品類電子產品通過該模式經南京出口海外。多元多樣的產業為南京現代物流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交通條件發達。南京公鐵水空運輸方式齊全。全市擁有15條國家鐵路(其中高快速鐵路11條、普速鐵路4條),17條國家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0條、普通國道7條),長江、蕪申線、秦淮河3條國家干線航道,“九向放射型”綜合運輸通道通達全國。南京港擁有5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4個,3000噸級及以上泊位129個,年綜合通過能力2.34億噸,已實現5萬噸級船舶全潮、10萬噸級船舶減載乘潮直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作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樞紐機場,貨運保障能力達到80萬噸/年,已實現T1、T2雙航站樓聯合運行,擁有中國郵政全國唯一的航空速遞物流集散中心和2個航空貨站。
三、南京市交通物流發展的成效與短板
現代物流業規模效率提升。2023年,南京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為13.2%,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物流業總收入達1371.3億元。全市“公、鐵、水、空”完成貨運量超4.1億噸,同比增長1.44%;公路水路貨運周轉量達4321.23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3.76%。
樞紐平臺設施能級增強。已建成祿口國際機場、龍潭、新生圩、堯化門、西壩等5個多式聯運樞紐,其中龍潭樞紐被評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祿口國際機場樞紐被評為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大型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超過10個,先后獲批2個國家級物流示范園區(南京龍潭綜合物流園、南京空港江寧快遞產業園)、5個省級示范物流園區以及9個省級物流基地。
運輸組織現代化水平提高。南京共開通并穩定運行15條江海河、海鐵(鐵水)、公鐵多式聯運線路,其中入選江蘇省多式聯運精品線路4條。穩定開行8條中歐班列線路,有力發揮“雙循環”保通保暢、互聯互通作用。恢復日韓近洋航線常態化運營,近洋航線密度增加至11班/周,外貿內支線網絡長期保持長江內規模第一。南京至上海洋山港的外貿內支線不斷加密,實現與歐、美、地中海三大國際遠洋干線無縫銜接。南京港、中儲智運等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完成交通運輸部核查驗收并命名為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試點示范效應凸顯。
市場主體培育招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5A級物流企業8家,4A級物流企業18家。已形成南京晟海多式聯運有限公司(以鐵水聯運為主)、南京交控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鐵水聯運為主)、江蘇才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公鐵聯運為主)、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公鐵水聯運、陸空聯運為主)、中集凱通江蘇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以公鐵聯運為主)等五個全程負責、一體化服務的骨干多式聯運經營人。已培育中儲智運、運滿滿、南京福佑等全國知名網絡貨運平臺企業。
發展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市級層面成立現代物流業產業強市工作專班,明確了現代交通物流工作職責及各參與部門、板塊和園區職責分工,為各板塊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進現代交通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專班編制形成《現代物流業推進產業強市行動方案》,經市政府審議通過后正式印發實施,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對照深入推進產業強市戰略新形勢,對標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新要求,南京市現代交通物流業發展仍有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通物流基礎設施仍有短板。祿口機場參與全球競爭合作、輻射周邊帶動能力不強,服務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的港口功能有待提升,12.5米深水航道尚未實質性通達,缺乏規模較大的多式聯運樞紐,龍潭港鐵路專用線等集疏運體系效能有待進一步挖潛。二是交通物流運行組織仍需優化。日韓、俄羅斯、東南亞等方向近洋航線及汕頭、泉州等方向內貿干線亟待開辟和加密,南京始發港地位需進一步強化,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緩慢,以江海河聯運、鐵水聯運為特色,公鐵聯運、國際班列為支撐的多式聯運品牌體系仍需加快打造。三是交通物流市場主體仍待壯大。缺乏南京本土龍頭航運企業和航空公司,多式聯運經營人多而不強,在集裝箱鐵水聯運過程中,存在鐵水兩級甚至多級代理的現象。
四、推進南京市現代交通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南京市應當仁不讓地在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中勇挑大梁,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以市場為主體,加強交通物流相關企業的培育招引。企業是交通物流市場高效運行的關鍵。要進一步大力培育本地龍頭企業,打造本土龍頭航運企業和航空公司,發展壯大本地多式聯運及貨運代理企業。著力引進物流總部企業,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在南京設立運營總部、分撥配送中心、結算中心、電商中心等,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有影響力的知名物流品牌。高效發展網絡貨運平臺企業,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優勢明顯的“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加快培育、引進一批具備全球采購、配送和物流解決方案的國際貨代、國際供應鏈服務商。做強專精特新企業,鼓勵民營物流企業做精做大做強,增強專業化市場競爭力。
以項目為牽引,推進現代交通物流業重點項目建設。交通運輸設施網絡是承載物流運行的重要基礎。要加快建設江海轉運海港樞紐,高標準規劃建設南京龍潭公鐵水多式聯運中心,打造服務長江中上游地區、輻射蘇北安徽和中部地區的江海河轉運中心和集并分撥中心。提升祿口機場國際貨運功能,推進祿口國際綜合物流集聚區擴能提升,推動祿口國際機場三期、貨站等工程以及中國郵政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建設。建設國家級鐵路物流樞紐,推進寧蕪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建設,提升普速鐵路網貨運能力,推動以鐵路運輸為主干的多式聯運發展。推廣先進運輸組織模式,促進甩掛運輸、城市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加快發展。推動交郵深度融合,推進郵政快遞業加快發展。加強油氣管道互聯互通合作。高質量發展多式聯運,打造多式聯運精品線路,鞏固拓展國際班列,推進數字物流供應鏈發展。推進港產城融合,布局建設物流園等功能載體。積極探索新興產業,加快推進低空經濟發展,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以政策為支撐,加快制定出臺切實有效的行業政策。完備的支持政策是保障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要進一步整合運輸結構調整、中歐(亞)班列、公路車輛通行費優惠等既有支持政策,形成發展合力。持續完善航空貨運發展培育扶持政策,培育和發展航空貨運產業,增強南京臨空經濟競爭力。圍繞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發展目標,出臺支持港口及航運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加快建成有影響力的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加大重點領域政策支持和引導,加強物流領域收費監管,助力物流企業減負降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融資支持。
以服務為紐帶,多措并舉服務保障現代交通物流發展。積極探索推動由龍頭交通物流企業、交通物流行業權威專家、政府部門代表等組成的全市現代交通物流行業經濟聯盟,明確聯盟定位、業務范圍、組織架構、工作機制等,構建現代交通物流發展生態圈。支持行業經濟聯盟圍繞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舉辦現代交通物流發展論壇、供應鏈對接會、行業座談交流會、技術沙龍等活動,研究發布行業運行動態,為政府和主管部門提供行業信息訴求和決策參考。探索在全市服務業產業投資母基金下設立現代交通物流行業子基金有效路徑,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圍繞“企業—鏈條—集群—生態”主線,采取“母基金+直投子基金”等方式,聯動社會資本,形成對現代交通物流產業投資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暢通“親清·一企來”涉企訴求通道,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面對面”, 強化涉企事項協調服務,貫通問題收集、問題協調、問題交辦、問題反饋等流程,為企業提供訴求處理、服務評價等服務。持續深化交通物流領域“放管服”改革,營造統一開放有序的發展環境。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第1期縣處級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修班學員,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責任編輯: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