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歌曲是譜寫我國革命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藝術表現類型,它的政治思想性表現極強,是音樂作品也是中國革命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現如今,國內許多藝術創作者對于紅色歌曲的演繹依然津津樂道,為實現紅色歷史文化傳承,也出現了許多二度創作的范例,這是對紅色經典的最好致敬。本文著重圍繞紅色歌曲的演唱以及二度創作展開論述,分別以中國經典紅色歌曲《紅土香》《三月桃花心中開》為例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將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與音樂藝術聯系起來綜合研討,體現紅色歌曲的思想文化高價值以及音樂藝術二度創作的高水平。
關鍵詞:二度創作;演唱技法;紅色歌曲;時代特征;《紅土香》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8-00-03
演唱二度創作是指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再創作過程,即二度創作。在二度創作過程中,主要針對譜面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二度調整,其中對于原曲創作用意以及思想情感的二度調整也明顯存在,最終通過演唱形式再呈現出來。二度創作也是演唱者對于原作品的二度理解過程。在中國,紅色歌曲創作年份相對較早,但是它所傳達的文化精神與情緒價值極高,非常值得當代演唱者進行二度創作,以求達到發揚光大中國紅色文化經典的目的[1]。
一、紅色歌曲——《紅土香》的演唱與二度創作研究
(一)《紅土香》的創作背景
《紅土香》誕生于我國“紅歌熱”的21世紀初期,具有當代紅色歌曲的樣式形態以及時代內涵,表達了對祖國土地、親人和愛人的愛戀之情。同時,這首歌曲對紅色時代文化底蘊的謳歌也相當透徹,歌曲中的真情實感令人動容。可以說,《紅土香》是一首時代頌歌,在稱贊、弘揚祖國紅色文化的同時,也希望人們銘記那段紅色歷史,情感色彩十分真摯。
《紅土香》在抒發個人情感方面表現鮮明,其中的音樂特點呈現多元化,另外,歌曲中的濃厚民族氣息也令人印象深刻。整體來看,詞曲融合默契,融洽貫通,是當時我國紅色歌曲的代表之作[2]。
(二)《紅土香》的演唱技巧
《紅土香》整首歌曲描繪的是中國人民腳下的土地,體現了中國人“先有土地,后有家,再有親人和愛人”的觀念,正是這片土地才造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整首歌曲頌揚了紅色時代的偉大成就,同時也緬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中國人民的辛酸奮斗歷程。歌曲采用層層鋪墊遞進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從爺爺奶奶一輩起對祖國土地的深厚情感,并表達了對未來祖國解放與蓬勃發展的展望與憧憬。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作者還專門采用了江西地方特色的音調,融入了感嘆詞“哎呀來”。這一句歌詞渲染了《紅土香》江西民歌的特殊底蘊,將整首歌曲的中華民族文化氣息都彰顯出來。
如果逐句分析,可以發現第一句歌詞節奏平穩,講述的是爺爺一輩人歌頌紅土香為他們帶來了豐盈五谷、富足生活。在演唱時,演唱者需要將聲音集中在胸腔位置,采用略帶嘆息的語氣,娓娓道來,表達老一輩人樸素的生活情感。
第二句的演唱不同于之前的平緩,而是逐漸上揚變高亢,但是它要求演唱者的聲帶不放松,不可因音高的突變而過度用力。演唱者應選擇放低聲線,避免使用蠻力,保證聲音更具穿透力,自然流暢。
第三句中的感嘆語氣詞需要突出,同時旋律要夾帶江西民歌的小轉調。在歌唱過程中,演唱者應準確把握歌詞的情感變化,保證音色與音高到位,從平緩的娓娓道來轉為高亢有力的演唱,保證聲音飽滿、充滿力量。在唱完第三句后需要做到迅速吸氣,為下一句做準備。
第四句中,加入了語氣助詞“噢哎呀來”,這需要演唱者氣息充足,以情緒飽滿地演唱。演唱前,演唱者需要迅速吸氣并平復心情,帶著江西民族特色的歌曲語調來演唱[3]。
第五句中,則要表達對父母親的深厚感情,同時表達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整句都要表現出感恩的情緒,而且要滿腔熱血、慷慨激昂地唱出歌詞“叫一聲我的娘!”
第六句的音高最高,是整首歌曲的演唱難點。它不但要求演唱者合理控制音量,同時氣息支撐也要足。作為全曲的點睛之處,演唱者要能夠將聲音立住,通過裝飾音變化來修飾原有聲音位置,并渲染情緒色彩。
《紅土香》整首歌曲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層層遞進,流露出真摯的感情,將紅色歌曲振奮人心的人文色彩表達出來。
(三)《紅土香》的二度創作
《紅土香》是一首經典的紅色歌曲,人文色彩濃郁,需要演唱者在演繹過程中聲線偏柔弱,帶有一定的抒情色彩,而抒情恰好就是這首歌曲二度創作的關鍵所在。如果演唱者在演繹過程中技巧能力有所欠缺,則可以在二度創作過程中用情感表達來彌補。
1.采用陳述性演唱方式循序漸進
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者應加入更多的陳述性演唱成分,利用口腔和胸腔共同發聲。整個演唱過程,重點在于情感的訴說,要求演唱者淡化低音與高音的銜接,保持相對放松、自然的情緒,以展現抒情段落的細膩。特別是在高潮段落時,演唱者需要注意高音的處理,調整旋律并根據情感變化采用熱烈高亢的演繹方法。與此同時,在展現技巧的成熟性時,要確保演唱節奏的流暢與自然。高潮部分的演唱更需要確保情感優于技巧,既要保證聲音的細膩與柔美,又要融入真摯的情感進行抒情表達。這種陳述性演唱與抒情演唱相結合的二度創作,正是該曲特色的體現[4]。
2.采用氣息演唱方式二度創作
如上文所述,在歌曲的第四句中有語氣助詞“噢哎呀來”,對于這一句的二度創作需要更接地氣,采用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語言聲調來演繹。演唱者要根據聲音的控制位置來逐漸增加力度。特別是在“噢哎呀來”之后,緊接著演唱的“lu”字音作為全曲的最高音,展現了聲樂的延續性。在這一演繹過程中,演唱者的技巧與氣息必須協調到位。歌曲最后的兩句需要帶有感嘆色彩,聲音的位置也要相對靠后,并在結束時保留足夠的情感張力。
再次談二度創作過程,采用美聲唱法支持演唱是相對舒適和自然的,因為《紅土香》本身具有濃厚的抒情特征,所以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者應注重聲音特色的融合。
縱觀《紅土香》整部作品,它的線條表現連貫,演唱過程中情感真切淳樸。歌曲以講述為基調,從平緩的慢節奏逐漸發展道高潮部分,需要保證二度創作時句句舒心、字字言情,充分展現中國紅色歌曲的獨特魅力。因此,在《紅土香》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者需要特別注意高音“lu”的演繹,這是整首歌曲的難點。音高的演唱性與音高控制是最難點,演唱者在這一部分可能難以站穩,需要給足力量,準確拿捏,避免因氣息過強而導致破音。
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者應刻意將聲線變薄,做到揚長避短,保持柔性與延續性的聲線。整個演唱過程中要確保歌曲充滿濃郁的中國民族風味,同時借助美聲唱法來展現由點及面的層次感,做到層層剖析、層層到位[5]。
二、紅色歌曲——《三月桃花心中開》的演唱與二度創作研究
(一)《三月桃花心中開》的創作背景
《三月桃花心中開》是歌劇選段,選自中國紅色經典歌劇《長征》,它改編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真實歷史故事,采用現實主義手法來忠實呈現當時長征過程中紅軍的艱苦卓絕。在歌劇選段,也描述了長征漫長征途中某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三月桃花心中開》歌劇選段同時取材于江西民歌音調,真實呈現了當地老百姓與長征紅軍之間樸實、深切的軍民情誼。所以說,歌曲中的情感相當飽滿,令人感慨萬千[6]。
(二)《三月桃花心中開》的演唱技巧
在歌曲中,對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把握需要結合運氣、潤腔、韻味、形神等多方面展開。以形神為例,歌曲三次演唱分別是女聲合唱、女聲獨唱以及大合唱。例如,在女聲獨唱的開頭部分,演唱者要將人物角色的青春活力面貌真實展現出來,即展現妙齡少女的靈氣與精氣神,但是在語氣以及眼神等方面也必須做到靈動中不失溫婉,同時表現妙齡少女的溫柔一面。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則需要演唱者保持激動的情緒,通過眼神來傳遞堅韌不拔的氣質,將紅軍戰士的精神面貌完整展現出來。所以在演唱技巧上,演唱者不但要表現溫婉的一面,還要帶著堅定情緒,展現作為紅軍女戰士——萬霞敢于投身革命的精神。她的形象表現十分鮮明,再加之歌曲本身擁有極強的戲劇沖突內核,所以在歌曲演繹上必須有力,同時也非常適合進行二度創作[7]。
(三)《三月桃花心中開》的二度創作
1.演唱的二度創作分析
在演唱《三月桃花心中開》的過程中,演唱者要結合自身風格特點來,表現二度創作內容,在保留原有詞曲創作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再處理。例如,萬霞在表達愛意時,可以同時展現萬霞柔情、甜美的一面。這可以通過在旋律音符sol之前適當加上三十二分音符mi和sol,令演唱的語氣更加生動、活潑,展現萬霞的青春活潑氣質。因此,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必須用心處理語氣詞,表達真摯的情感。在歌曲的結尾部分,需要調整呼吸,使得最后的高音部分更加亮麗。在二度創作過程中,還應適當加入江西民歌的韻味,使歌聲更加生活化、接地氣。
對于歌劇選段來說,演唱的二度創作需要更加規整,確保句子之間相互呼應,形成對稱結構。二度創作的重點應放在萬霞的情感主線,以展示她內心世界的豐富層次。通俗來講,演唱者需要從萬霞的角度來演繹,將自己想象成一個光明的女神,高冷但不失活潑。演唱者應反復揣摩萬霞的情緒變化,在二度創作中賦予她善良、勇敢的個性,使這段歌曲的演唱煥然一新[8]。
2.表演的二度創作分析
在《三月桃花心中開》的二度創作中,表演的處理同樣至關重要。歌曲在演唱不僅要注重音樂表現,還要深化人物形象和故事內涵。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創作中,尤其需要注重肢體語言的表達和情感的傳遞。
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需要明確歌曲的核心思想和人物主線。顯然,歌曲講述的是紅軍女戰士萬霞的愛情故事。因此表演中的肢體語言要能夠呈現萬霞堅韌不拔、堅貞不屈的精神。比如,在歌曲中“哥哥扛槍上戰場”這一句,演唱者需要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萬霞的堅定和勇敢。此時,演唱者應確保腳步堅定向前,同時手臂要伸展開,并做出一個握緊拳頭的動作,緊貼胸前。這一動作象征著萬霞為紅軍女戰士的英勇形象,展示她的堅定信念。
在表演時,肢體語言的表達必須堅決有力,每一個動作都應富有指向性,不能在表演過程中隨意添加額外動作,要跟隨演唱的情緒做好相應調整,確保舞蹈與演唱相輔相成。比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萬霞的情緒逐漸高漲,這是因為她心愛的人也和她一樣,堅定了革命的信念[9]。因此,盡管情緒激動,演唱者的動作仍需保持穩定,尤其在站位和步伐上要保持協調,站姿盡量一前一后,手勢要舒展并展現優美的弧度。對于女戰士萬霞內心情感的刻畫,需要在歌曲的最后部分更為堅定。此時,演唱者應通過動作的穩定性和情感的積淀來突出萬霞的情感變化。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換人間”的“間”字需要用飽滿的情緒來表達。演唱者應配合氣息的下沉,逐漸放低手勢并完全舒展,目的是彰顯萬霞那種無畏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10]。
通過肢體語言的精準表達,演唱者不僅能增強歌曲的情感張力,還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萬霞作為紅軍女戰士的偉大形象和革命情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紅色經典歌曲一般表現出情緒高亢、歷史內容豐富的特點,非常適合于演唱及二次創作。例如,在歌劇選段《三月桃花心中開》中,紅軍女戰士的情感以及對待愛情的態度在二次創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現,經過二度創作后,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且充滿魅力。從情感、心理、演唱、曲式、表演等多方面對歌曲演唱過程進行二次創作的優化,不僅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也充分體現了紅色歌曲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博帥.中國紅色歌曲《回延安》創作特征與演唱特點探究[J].音樂鑒賞,2024,(05):8-10.
[2]蔣興忠.陜北紅色歌曲的創作形式及傳承發展探究[J].音樂天地,2023,(04):4-8.
[3]尹一羽.新時代原創紅色歌曲的演唱與創作新表現[J].中國民族博覽,2023,(22):100-102.
[4]王聰利.以歌化育:紅色歌曲融入黨內教育的困境和破解之道[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4(04):17-25.
[5]王柯杰.文化生態視野下中原紅色歌曲的創作與傳承[J].中國民族博覽,2022,(24):16-18.
[6]褚海辰.用好紅色資源:新時代革命歷史題材交響合唱創作[J].人民音樂,2024,(09):37-41.
[7]金晶.思政視域下當代音樂創作研究——以作曲家寶玉的藝術歌曲《江城子·弄潮兒》為例[J].當代音樂,2024,(03):13-18.
[8]楊卓.發揮湖湘紅色歌曲特色優勢推進高校黨史教育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3,40(03):27-30,80.
[9]宋雪.從歌曲《陽關三疊》探討音樂表演藝術中古詩詞歌曲的二度創作[J].當代音樂,2024,(07):119-121.
[10]郭逸鴻.通過利用不同節奏型組合豐富歌曲的二度創作——以《上帝會保佑孩子》(GOD BLESS THE CHILD)為例[J].讀報參考,2023,(05):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