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八五”普法規劃提出以來,柳州市積極整合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致力探索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法治理念的融合,通過創新普法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開辟普法教育的新途徑,特別注重利用山歌這一形式,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旨在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普法山歌作為一種傳統的法治文化傳播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和價值日益受到重視。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普法山歌這一傳統文化資源,創新普法教育方式,增強普法工作的實效性,成為當前法治建設中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柳州普法山歌;傳播機制;功用性;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8-0-03
一、柳州普法山歌的現存問題
柳州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柳州山歌是柳州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藝術瑰寶。普法山歌作為柳州山歌的一種創新形式,在傳承傳統山歌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的法治元素,使其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富有時代特色。
(一)普法山歌的傳播現狀
在當代法治教育的背景下,柳州普法山歌作為一種創新的傳播形式,成功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精神相融合,為普法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柳州市在這一領域的實踐,展現了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通過完善的制度保障,確保了普法山歌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柳州市相關部門制定的方案,明確提出了將法治文化與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行業文化相融合的發展目標,旨在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1]。
普法山歌巧妙地依托柳州市的地域文化特性,即民眾對山歌的偏好,以此作為載體,將法律條文和法治理念融入歌曲創作中。這種做法不僅使得法律知識的傳播更加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還通過山歌的形式,提高了法律宣傳的吸引力和易于理解性。山歌藝人的創作活動得到了有組織的推廣,他們圍繞民眾普遍關心的法律問題,創作出既符合法律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歌,這些歌曲因其富有韻律的特性,有效地增強了法治宣傳的感染力。創作隊伍中,有專業的詞曲作家、詩人,也有業余的愛好者。他們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挖掘素材、提煉主題,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普法山歌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二)普法山歌面臨的挑戰
一是受眾群體縮小。現代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有所下降,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山歌這一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的認同感不強。隨著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山歌逐漸被邊緣化。這種文化傳承的斷層,使得普法山歌的受眾群體逐漸縮小,極大地影響了山歌傳播法律知識的有效性。年輕一代更傾向于快節奏、時尚的文化形式,對山歌缺乏了解和興趣,導致普法山歌難以在年輕人群體中廣泛傳播[2]。
二是缺乏專業人才培養。山歌的創作和傳唱往往依賴民間藝人的經驗和即興發揮,缺乏系統的法律知識培訓和藝術創作指導。民間藝人雖然在山歌演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但在法律知識的準確把握和深度闡釋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對于參與者來說,如果沒有系統的培訓,將難以提高其演唱的專業性和傳播的有效性。缺乏專業人才也限制了普法山歌的創新發展,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
三是經濟因素制約。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文化活動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普法山歌也不例外,資金短缺影響了山歌的演出頻率和規模。相關文化產業的開發尚未成熟,導致山歌藝術在推廣過程中的市場化運作乏力。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使得普法山歌的發展受到制約,無法開展大規模的演出和宣傳活動,也難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到普法山歌的創作和傳播中來。
二、柳州普法山歌的傳播機制分析
普法山歌的傳播機制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文化現象。這一機制的核心在于將法治教育與地方文化傳統相結合,通過山歌這一喜聞樂見的形式,實現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傳播。
(一)普法山歌的傳承者和推動者
政府部門在傳播機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組織各類活動以及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積極引導和推動普法山歌的傳播。例如,政府部門會在一些特定的法治宣傳節點,策劃大型的普法山歌演出活動,邀請專業的山歌藝人以及法律專家參與,為民眾呈現一場集娛樂與法治教育于一體的盛會。民間藝人則是普法山歌傳承和傳播的核心力量。他們憑借自身精湛的技藝和對山歌的熱愛,將普法山歌代代相傳。這些民間藝人不僅在本地的民俗活動中頻繁表演,還通過收徒授藝的方式,培養新一代的山歌人才,確保普法山歌的傳承不斷檔。他們在表演過程中不斷創新,將現代法治元素與傳統山歌巧妙融合,使普法山歌更具現代感和吸引力。社會組織也積極參與到普法山歌的傳播中來。各類文化團體經常組織普法山歌的創作和表演活動,鼓勵成員深入挖掘法治題材,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普法山歌作品。志愿者協會則會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學校和鄉村,開展普法山歌的傳唱和講解活動,將法治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3]。
(二)普法山歌的傳播路徑
傳播路徑多樣是柳州普法山歌廣泛傳播的重要保障。在傳統傳播渠道方面,民俗活動是普法山歌傳播的重要舞臺,在柳州的各種傳統節日中,如壯族三月三、端午節、中秋節以及一些特色的民俗慶典活動中,普法山歌的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在這些活動中,民眾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精彩的山歌表演,在歡樂的氛圍中接受法治教育。社區傳唱也是傳統傳播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內部,居民會自發地組織山歌傳唱活動,尤其是一些老年居民,他們對山歌有著深厚的感情,經常在社區的休閑廣場、公園等地傳唱普法山歌,吸引了眾多居民的圍觀和參與。這種社區內部的傳唱活動,不僅增進了居民之間的感情,也使得普法山歌在社區中得到了廣泛傳播。在現代傳播渠道方面,新媒體平臺為普法山歌的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平臺成為普法山歌傳播的新陣地。一些山歌藝人會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表演視頻,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一些文化團體也會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普法山歌的相關文章和音頻,方便民眾隨時隨地學習和欣賞;短視頻平臺上的普法山歌短視頻更是受到了廣大網民的喜愛,這些短視頻往往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廣播電視媒體也在普法山歌的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電視臺會制作專門的普法山歌節目,邀請知名的山歌藝人進行表演,并邀請法律專家進行現場解讀,使觀眾在欣賞山歌的同時學到法律知識。廣播電臺則會在一些法治宣傳時段播放普法山歌,通過電波將法治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
(三)普法山歌的內容創新
內容是普法山歌傳播機制的核心要素之一。普法山歌所涵蓋的法治主題十分廣泛,幾乎涉及了各個法律領域。從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事法律,如婚姻家庭、財產繼承、侵權責任等方面,到維護社會秩序的刑事法律,如各類犯罪行為的界定和處罰等,再到規范政府行為的行政法律,如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相關內容,都能在普法山歌中體現。在內容呈現形式上,歌詞創作是關鍵環節,創作者巧妙地將法律知識融入生動形象的歌詞中,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使原本枯燥的法律條文變得通俗易懂、富有詩意。例如,在一首關于環境保護的普法山歌中,歌詞這樣寫道:“青山綠水是咱家,污染環境要受罰,法律紅線不能踏,守護家園靠大家。”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歌詞,向民眾傳達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普法山歌還常常通過講述故事和引用案例的方式來呈現內容。一個關于合同糾紛的故事也會被編成一首山歌,詳細講述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糾紛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式,讓民眾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四)普法山歌的受眾分析
普法山歌的受眾具有明顯的多樣性。在年齡方面,普法山歌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受眾。老年人群體對山歌有著天然的親切感,他們是傳統山歌的忠實粉絲,也對普法山歌中的法治內容感興趣;年輕人群體則更容易被新媒體平臺上的普法山歌所吸引,他們通過短視頻、微信等方式接觸和了解普法山歌。在性別方面,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能在普法山歌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男性可能對涉及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山歌更感興趣,女性則可能對涉及婚姻家庭和財產繼承的山歌更加關注。在職業方面,不同職業的人會根據自身的需求而關注普法山歌。例如,企業員工可能會關注勞動法律方面的山歌,農民可能會關注與土地承包和農業生產相關的山歌,教師可能會關注教育法律方面的山歌。在文化程度方面,普法山歌具有很強的包容性,無論是文化程度較高的知識分子,還是文化程度較低的普通民眾,都能理解和欣賞普法山歌。在受眾反饋機制方面,其建立對于普法山歌的傳播至關重要。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的反饋渠道,如在新媒體平臺上設置評論區、在社區傳唱活動中設置意見箱等方式,收集受眾的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信息包括對山歌內容的建議、對表演形式的看法以及對傳播渠道的期望等。傳播主體可以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傳播內容和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優化普法山歌的傳播效果[4]。
三、柳州普法山歌的功用性探討
柳州普法山歌作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在多個方面展現出獨特而重要的功用,對當地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法律知識普及
柳州普法山歌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嚴肅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歌詞,讓法律知識不再枯燥乏味。傳統的法律宣傳工作往往依賴書面材料、講座等形式,這些方式雖然能夠傳達一定的法律信息,但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可能對其存在理解上的困難。而普法山歌則不同,它以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形式出現,旋律優美,歌詞通俗易懂。歌手用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將法律知識娓娓道來,使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受法律知識的熏陶。
在一些社區的普法活動中,歌手會與觀眾進行互動,提問法律問題,讓觀眾回答,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增添了活動的趣味,還能夠加深觀眾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觀眾也可以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由歌手或者專業的法律人士進行解答。這種互動進一步增強了民眾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山歌的傳唱范圍廣泛,能夠深入各個社區、鄉村,覆蓋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群。在柳州的魚峰公園,經常可以看到民間歌手演唱普法山歌。這種廣泛的傳唱使得法律知識能夠傳播到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的人受益。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無論是文化程度高的還是低的居民,都能通過普法山歌了解到一定的法律知識。
(二)社會治理
在生活中,各種矛盾和糾紛時有發生,傳統的解決方式往往依賴法律訴訟、行政調解等途徑,雖然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規范性,但有時可能會因為程序煩瑣、耗時較長等原因,導致矛盾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而普法山歌則不同,它以情感為紐帶,用富有感染力的歌詞和旋律來觸動人心。當鄰里之間發生爭執時,一首普法山歌或許就能讓雙方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的行為:“鄰里相處要和睦,莫為小事起沖突。互諒互讓多包容,和諧生活才幸福。”這樣的歌詞能夠喚起人們對和諧鄰里關系的向往,促使雙方放下成見,通過溝通協商解決問題。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壓力也隨之而來。普法山歌以其積極向上的主題和內容,傳遞著正能量,為社會注入了一股溫暖的力量。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和諧、公正、法治等理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三)思想政治教育
在家庭環境中,家長可以通過傳唱普法山歌,向孩子傳遞法治觀念,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在學校里,將普法山歌納入教育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法律的興趣,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在社區中,普法山歌的傳唱活動可以吸引居民的參與,增強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法治文化在社區中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一種人人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風氣。
山歌進校園是柳州普法山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學校里,普法山歌可以作為一種特色教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組織學生學唱普法山歌,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和道德素養。例如,學校可以舉辦普法山歌比賽,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參賽,通過演唱普法山歌來增進他們對法律和道德的理解。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學校還可以邀請民間歌手或專業的法律人士來校舉辦普法山歌講座,向學生介紹柳州普法山歌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講座中,歌手可以現場演唱普法山歌,并結合歌詞內容向學生講解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這樣的講座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柳州普法山歌的魅力,也能夠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平。
四、結束語
柳州普法山歌作為民族文化與法治文化有機融合的典型代表,在提升民眾法治素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意義非凡。雖面臨挑戰,但只要積極應對,如吸引年輕受眾、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經濟支持等,必將持續發揮其獨特價值,為法治社會建設和文化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傅永新.山歌唱談唱開人民調解“和諧花”——廣西柳州市大龍潭社區利用山歌化解矛盾糾紛[J].人民調解,2014,(08):8-9.
[2]龔成,陳安然.民族普法品牌的創新實踐與經驗啟示——以廣西“法治三月三”為例[J].中國司法,2020,(04):31-35.
[3]潘璐.壯族歌圩的儀式傳播現代轉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8.
[4]曾詠.柳州山歌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文化藝術價值[J].歌海,2023,(04):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