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美麗河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河湖“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美麗景象,建設美麗中國好經驗、好做法的集中體現,是人民群眾身邊的優質生態產品。
2024年11月19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今年12個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體現出近年來廣東生態環境部門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快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把美麗河湖打造成市民家門口的“詩與遠方”的決心與成果。
評選優秀案例" 打造示范樣板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以省委“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引領,推動廣東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工作,面向全省征集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并擇優向國家推薦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2023年12月,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開展廣東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和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經驗推廣的通知》,正式啟動2024年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工作。
2024年11月,經過“材料初審、專家評議、現場核查、廳內審議、社會公示”等工作流程,確定了12個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分為城鎮型河流、自然生態型河流和湖庫3種類型。
其中,廣州市南崗河—木強水庫,深圳市觀瀾河、坪山河,珠海市天沐河,汕頭市韓江東溪,佛山市高明河等6條河流主要流經區域位于城鎮發展區域,流域內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鄉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能夠滿足公眾親水需求,推薦成為城鎮型河流優秀案例代表。
廣州市增江、汕尾市黃江河、茂名市黃華江、肇慶市賀江4條河流主要流經區域位于自然地帶,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原則,水源涵養區、水域、河流緩沖帶等重要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推薦成為自然生態型河流優秀案例代表。
韶關市南水水庫堅持山水共治、系統保護,探索市縣鎮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實現從風險水體治理成百萬人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源;湛江市湖光巖湖為保護世界上最完整、最典型的瑪珥湖,水資源逐年恢復,以上2個湖庫推薦為湖庫優秀案例代表。
近年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系列部署和“1310”具體部署,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主要重點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持續推進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夯實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基礎。近年來,廣東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全省水環境質量連續穩步提升,2021—2023年,全省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分別為90.5%、92.6%、92.6%;2024年1—10月水質優良率達92.6%,為“十四五”以來最好。
全省劣Ⅴ類國考斷面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166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到Ⅲ類及以上。
其次是試點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開展優秀案例的征集與宣傳。廣東積極總結推廣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的好經驗好做法,其中廣州市流溪河、深圳市茅洲河、東莞市華陽湖、河源市萬綠湖4個案例已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另外還組織開展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優秀案例征集,惠州市淡水河、潮州市韓江等10個案例入選2021年度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廣州市增江、深圳市觀瀾河等12個案例入選2024年度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最后是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積極構建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制度體系,研究制定省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行動方案、評價指標體系等。
廣東按照“河湖統領、流域統籌、地市落實”的思路,指導地市推動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突出短板,梯次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推動滿足條件的水體依次建成美麗河湖。
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規劃編制的《廣東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明確了美麗河湖的建設范圍及建設時序,目前已征求各地市意見,計劃于今年底前印發。
該清單共涉及近200個河流湖庫,并結合河湖情況擬定各水體的建設時序。積極推進大江大河率先建成美麗河湖,東江、西江、韓江干流全段預計2027年前均能建成美麗河湖。按照目前的工作部署,2027年全省美麗河湖建成率預計可達到40%以上。
加強監管引導" 促進協同共治
2024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并明確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來,廣東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堅持按照“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截污”的總體思路,分年度、分重點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2022年,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廣東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分類實施整治。
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入河排污口量大面廣,排查溯源難度大。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省累計排查河湖岸線長度超過20萬千米,排查入河排污口約18萬個,預計2024年底前可完成排查工作。
近期頒布的《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了各地開展排污口設置審批和監督管理的任務和要求,也為廣東在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基礎上,開展長效監管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據和基本遵循。該負責人說,下一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首先是持續推進廣東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質量核查工作。包括以完成2024年度任務為底線,銜接2025年度任務要求,聚焦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排污口整治任務,加強技術指導幫扶,確保各地完成排查、溯源和整治進度各項任務要求。
組織實施省級排污口排查整治質量核查,結合各級督導幫扶、巡視巡查發現問題,按照“整治一個、驗收一個、銷號一個”的工作閉環,確保排污口排查整治成效。
另外在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基礎上,持續更新和完善入河排污口清單臺賬,建立重點監管排污口“一口一檔”,實現對入河排污口的分類監管。
其次,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一是以嚴格落實《管理辦法》各項要求為契機,建立健全全省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推動落實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強化入河排污口的日常監督和管理。二是推動排污口整治“廠-網-河”全鏈條管控,推動流域精細化治理,支撐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支撐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
近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宣貫與培訓,深入推動《管理辦法》落實落地。包括組織開展全省技術培訓,對《管理辦法》的監管要求、監管注意事項等進行解讀,提高對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的認識,推動地方更快實施有效監管;以及通過網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對《管理辦法》重點內容和關鍵內容進行全面宣傳,提升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突出創新亮點" 全力保障賽事
2025年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將于在粵港澳三地舉辦,廣東也是此次賽事的主賽場。對此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高度重視,制訂了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水環境保障工作專項方案,同時要求15個承辦地市要將水環境質量保障納入地市環境質量保障方案,構建“1+15”的保障方案體系。
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省水環境質量保障方案即將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統一印發,主要內容分為工作目標、工作原則、保障區域及時間、重點工作任務、工作要求五個部分。
“在這個方案中,第一是分類提出了不同水體的水質具體目標;第二是明確了‘全面統籌,重點突出;總體謀劃,分步實施;治管結合,精準施策;屬地負責,協同聯動’四項工作原則;第三是劃定了重點和一般兩類管控水域的范圍,建立全省74個賽事場館周邊160余個水體的重點管控水域清單;第四是按照會前攻堅、會期保障、會后評估三個階段,提出了13項工作任務;第五是為水環境質量保障工作能夠順利實施,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聯動、加強要素保障、強化宣傳引導的工作要求。”
該負責人說,此次工作的創新點之一在于,十五運會水環境質量保障與廣東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不是割裂獨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這個從他們的工作目標就能體現。“目標不僅提出了室外涉水項目比賽水域水質符合賽事要求,重點場所周邊水體、賽事所涉交通沿線主要景觀水體滿足景觀用水要求且感官良好,同時還提出了市控以上斷面水質達標,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
“同時方案也提出到2025年底前,各承辦城市應至少建成1個省級美麗河湖,這為十五運會保障工作增添了不少美麗元素。我們希望通過做好美麗全運的水質保障,推進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再上一個臺階,能夠進一步服務美麗廣東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將進入十五運會水環境質量保障倒計時,抓好方案的組織實施,指導地市有序推進全運水環境質量保障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舉辦提供良好水生態環境,展示美麗廣東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