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為期三天的2024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舉辦,吸引了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超5000家企業與國際組織參展參會,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連續15年受邀參展。
在本屆高交會上,中廣核展館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聚能共繪美麗中國”為主題,全方位展示中廣核在核能、新能源、非動力核技術以及數字化等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創新技術。
沙盤展示美麗中國綠色動力
位于高交會展臺C位的“清潔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賦能美麗中國”電子沙盤,展現了中廣核一直以來致力于賦能活力中國、健康中國、生態中國以及安全中國,從而匯聚起賦能美麗中國的綠色動力。沙盤以中廣核“6+1”產業體系為內容基礎,并通過橙色、綠色、藍色三大色系場景,生動展示了中廣核在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高效供應的同時,在風漁融合、光伏治沙、漁光互補、鹽光互補等融合發展方面的諸多實踐。
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展會展示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該技術滿足世界最高安全要求,機組電功率120萬千瓦,安全高效。據了解,2024年5月,廣西防城港核電站4號機組正式具備商業運行條件,中廣核“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標志著中廣核實現了“華龍一號”從技術研發、工程轉化、到項目投產的全面落地。截至目前,全國在運在建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已達30臺,其中中廣核擁有16臺,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
核電數字化轉型案例
近年來,中廣核在核電數字化轉型方面深耕,全面開展“五轉”“五化”工作,在此次展會的數字化轉型區域,展現在公眾面前的是寧德核電數字化轉型的六大典型案例。其中,設備精益運維管理平臺打通了電站運行、維修、技術三大領域的管理,可持續提升電站設備可靠性管理和精益化管理水平。該平臺也成為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可靠性管理成套專用軟件,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此外,智慧消防管理平臺則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創新應用動態風險評估、智能接處警等技術,顯著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核燃料組件修復裝備
在核電機器人展區,展示了中廣核的核燃料組件修復成套裝備。該套裝備可在人不可達的10米深輻射水環境下,將264根核燃料棒拔到預定位置,整體偏差小于1毫米,完成燃料組件的遠程修復工作,大幅提升了核電智能化運維水平。據介紹,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國家能源安全和發展重大需求,開展戰略性、原創性核電特種機器人研究,已形成“和匯”品牌系列產品,可實現核電運維、應急檢修的智能化、自主化。其中,核燃料組件修復成套裝備于2024年10月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和睦系統”實體機柜
在數字化產業方面,中廣核數科公司展出的“和睦系統”同樣引人注目。作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和睦系統”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在關鍵技術指標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和睦系統”已應用于27臺在運在建核電機組中,實現了多技術、多堆型的應用覆蓋,為我國核電事業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散式高效厭氧發酵裝備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以“呵護美麗家園,賦能綠色發展”為使命,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科技型環保解決方案提供商。本次展出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型化分散式高效厭氧發酵裝備,該裝備能同時實現清潔能源供應、生態環境治理和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三位一體的清潔技術裝置,可充分發揮生物質能清潔、零碳與可再生的優勢。
鏈 接
核安全文化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圓滿召開
11月7日至8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2024年核安全文化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深圳召開。
本次大會搭建了規格高、影響力大、受益廣泛的核安全文化共建共享平臺,吸引了來自政府有關部門、涉核集團以及核電、工程建設、設備制造、核燃料循環、核技術利用等約60家單位的120余名專家和代表參加。
大會發布了《我國運行核電廠和在建核電工程項目核安全文化問卷調查研究》課題成果及《2024年度核安全文化建設成果匯編》成果。同時,大會現場還舉行了《國之華龍——“華龍一號”的研發和建設》圖書發布儀式。
在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和高質量成果交流環節,生態環境部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中核集團、中國廣核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大亞灣核電、電投核能、中國原子能、中國核建、東方電氣、江蘇核電、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中廣核工程、寧德核電、中核運行、國核示范等單位聚焦核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具體實踐和熱點問題,分享了特色經驗與管理實踐。
與會人員通過交流核能行業核安全文化建設情況,研討核安全文化建設取得的新成效、良好實踐及有效方法,探索解決核安全文化建設存在的困難、挑戰,實現互學互鑒,凝聚行業共識,為確保核安全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