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提升變電站設備識別精度,本文采用改進ResNet50模型方法,并使用標注的變電站設備圖像數(shù)據(jù)集進行訓練和驗證。試驗結果顯示,改進后的模型在變電站設備識別任務中取得了顯著提升。特別是在識別困難的設備類別方面,改進后的模型表現(xiàn)出更高的準確率和魯棒性。因此得出結論,改進ResNet50模型可有效提升變電站設備識別的精度。本文研究對變電站的設備監(jiān)控、故障診斷和維護等應用具有重要作用。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其他深度學習模型和訓練策略,以進一步提升變電站設備識別的性能和效果。
關鍵詞:ResNet50;變電站;設備識別;SSD算法
中圖分類號:TM 63"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電力行業(yè)發(fā)展,變電站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設備識別是變電站運行和維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深度學習技術在圖像識別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1]。然而,傳統(tǒng)的深度學習模型在變電站設備識別任務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識別精度有待提高[2]。在實際應用中,變電站設備會面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和光照變化,因此模型需要具備良好的魯棒性和泛化能力。因此,本文旨在利用改進ResNet50模型提升變電站設備識別的精度。
1 SSD算法
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是一種用于目標檢測的算法。它是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算法,利用在圖像中同時預測多個邊界框和類別進行目標檢測[3]。SSD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將不同尺度的特征圖與不同大小的邊界框相結合,以便檢測不同大小的目標[4]。具體來說,SSD算法會在不同層次的特征圖上應用卷積濾波器,來檢測不同尺度的目標,再利用對這些特征圖進行預測,得到目標的位置和類別。
1.1 SSD網絡架構
基于ResNet50的變電站設備識別模型在識別精度方面表現(xiàn)出色。ResNet50是主干網絡,其深度殘差結構能夠提取更具判別性的特征,比傳統(tǒng)的卷積神經網絡具有更深的層數(shù)和更強的特征提取能力。因此ResNet50能夠更好地捕捉變電站設備的細節(jié)和特征,從而提高識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變電站設備識別中,SSD網絡時目標檢測器,可根據(jù)輸入圖像的大小分為SSD300和SSD512共2種。其中,SSD300表示輸入圖像的大小為(300×300)ppi,而SSD512表示輸入圖像的大小為(512×512)ppi。SSD網絡的主干網絡將VGG16模型作為基礎。VGG16是一種經典的卷積神經網絡結構,由16個卷積層和3個全連接層組成。在SSD網絡中,VGG16被用作主干網絡,可提取輸入圖像的特征。將ResNet50和SSD網絡結合,能夠進行更高精度的變電站設備識別。ResNet50主干網絡能夠提取更具判別性的特征,SSD網絡能夠進行目標檢測和定位。這種結合能夠更準確地識別變電站設備,為變電站的安全管理和維護提供有力支持。變電站設備是電力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準確識別對保證電力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并保障其安全穩(wěn)定至關重要。
1.2 默認框機制
在每個特征圖上,根據(jù)變電站設備的尺寸范圍和形狀設置一組不同尺度和寬高比的默認框。這些默認框將作為候選框,用于檢測變電站設備。對于每個默認框,使用卷積濾波器進行目標檢測,并預測目標的位置和類別。同時,可以利用非極大值抑制(NMS)處理重疊的候選框,以保留最具代表性的目標框。可以設置閾值來過濾掉置信度較低的候選框。
在SSD網絡中,對于計算出的第k張?zhí)卣鲌D,默認框的大小用Sk表示。其中,k的取值范圍為1~m,m表示默認框的上限數(shù)量。為了適應不同層級的特征圖,SSD網絡引入了2個參數(shù)Smax和Smin。通常情況下,Smax取值為0.9,表示最高層特征圖的默認框大小;Smin取值為0.2,表示最低層特征圖的默認框大小,如公式(1)所示。
(1)
在目標檢測算法中,為了能夠識別不同大小的目標,通常會設置默認框的多種長寬比,以滿足這一需求。具體而言,設置多個長寬比為αk,其中αk的取值范圍為{1,2,3,1/2,1/3},生成不同形狀的默認框,分別如公式(2)、公式(3)所示。
(2)
(3)
式中:hk和wk分別為所選默認框的高度和寬度。
當αk取值為1時,表明默認框的長寬比為1,即默認框是正方形。然而,在其他長寬比(αk≠1)的情況下,由于默認框的長寬比與1不同,因此需要新增一個寬高的默認框,如公式(4)所示。
(4)
2 基于ResNet50的改進SSD算法
2.1 殘差單元
在基于ResNet50的變電站設備識別精度提升中,殘差單元是關鍵的組成部分,可幫助提高變電站設備的識別精度。ResNet50采用深度殘差結構,并引入殘差單元來解決深度網絡訓練中的梯度消失和模型退化問題。在增加網絡深度的情況下,ResNet50更好地學習到更豐富和抽象的特征表示,從而提高網絡對目標的檢測能力。
基于ResNet50的改進SSD算法如圖1所示。在ResNet50中,基本塊是殘差單元的基本構建單元。一個基本塊由2個卷積層和1個跳躍連接組成。跳躍連接將輸入直接添加到卷積層的輸出,使信息可以直接傳遞到后續(xù)層。這種結構有助于避免梯度消失問題,并可以更好地保留和傳遞細粒度的特征。在基本塊內部,利用殘差連接將輸入直接添加到卷積層的輸出。這種連接方式允許信息在網絡中直接傳遞,避免了深層網絡中的信息丟失。殘差連接可以幫助網絡更好地學習變電站設備特征,從而提高識別精度。在ResNet50中,多個基本塊堆疊在一起形成深層網絡。這種堆疊方式允許網絡學習更復雜的特征表示,從而提高變電站設備的識別能力。殘差單元如圖2所示。
設xl和xl+1分別為第個殘差結構的輸入和輸出,F(xiàn)(xl,Wl)為包括權重和偏置的函數(shù),它將輸入xl映射到輸出xl+1。該函數(shù)是一個卷積層、全連接層或其他類型的層,其具體參數(shù)用Wl表示。f(*)表示ReLU激活函數(shù)。ReLU是一種常用的非線性激活函數(shù),其定義為f(x)=max(0,x),其中x為輸入。ReLU函數(shù)在深度學習中具有廣泛應用,能夠引入非線性,增加網絡的表達能力,如公式(5)所示。
y1=h(xl)+F(xl,Wl)
xl+1=f(yl) (5)
在公式(5)中,f(*)作用于F(xl,Wl)的輸出,將負值變?yōu)榱悖3终挡蛔儭_@樣的跨級連接可表示為公式(6)。
(6)
2.2 殘差網絡
殘差網絡用于改進SSD網絡的ResNet50網絡結構的不同層的配置和參數(shù)。用于ResNet50的殘差單元如圖3所示。Conv1層使用7×7的卷積核,輸入通道數(shù)為64,激活函數(shù)為ReLU,輸出大小為300×300。此外,還有2個3×3的卷積核,通道數(shù)為64,激活函數(shù)為ReLU,輸出大小為150×150。Conv2×x層包括多個殘差單元,每個殘差單元由2個3×3的卷積核組成。殘差單元結構見表1。第一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64,激活函數(shù)為ReLU,輸出大小為75×75。第二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256,輸出大小不明確。還有一個1×1的卷積核,通道數(shù)為128,但輸出大小未給出。Conv3×x層包括多個殘差單元,每個殘差單元由2個3×3的卷積核組成。第一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128,激活函數(shù)為ReLU,輸出大小為38×38。第二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512,輸出大小不明確。還有一個1×1的卷積核,通道數(shù)為256,但輸出大小未給出。Conv4×x層包括多個殘差單元,每個殘差單元由2個3×3的卷積核組成。第一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256,激活函數(shù)為ReLU,輸出大小為38×38。第二個卷積核的通道數(shù)為1024,輸出大小不明確。
3 算例分析
3.1 算例設計
訓練環(huán)境見表2。將收集的1 134張變電設備圖像劃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比例為8∶2。訓練集包括908張圖像,測試集包括226張圖像。使用LabelImg工具對圖像進行標注,標注目標物體的位置和類別。本文主要關注套管、變壓器和散熱器這3種主要目標。搭建基于ResNet50的SSD網絡,將其作為基準模型。SSD網絡是一種用于目標檢測的單階段網絡,具有較快的速度和較好的準確性。本文將ResNet50作為主干網絡,并添加額外的卷積層和預測層來進行多尺度目標檢測。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目標,對SSD網絡進行改進,將訓練集帶入算法公式(1)~公式(6)中,在ResNet50的主干網絡中添加額外的卷積層,以進一步提取和增強特征表示。根據(jù)套管、變壓器和散熱器的尺寸范圍和形狀特點,設置一組適當?shù)哪J框。這些默認框將作為候選框用于檢測目標。對于每個默認框,使用卷積濾波器進行目標檢測,并預測目標的位置和類別。使用非極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處理重疊的候選框,保留最具代表性的目標框。將訓練集和測試集的圖像數(shù)據(jù)分別輸入SSD網絡和改進的SSD網絡中進行試驗。比較2個網絡的性能和結果,評估改進的SSD網絡在目標識別任務中的有效性。使用評價指標如精確率、召回率和F1分數(shù)來衡量算法的性能。
3.2 算例結果
改進算法識別結果如圖4所示。改進后的SSD算法在目標識別任務中的平均精度為84.3%。使用相同數(shù)據(jù)集的原始SSD網絡的平均精度僅為78.2%。比較這2個結果可看出改進方法對精度的提升效果。改進SSD算法在變電設備目標識別任務中表現(xiàn)出更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改進的SSD算法采用了改進網絡結構、調整參數(shù)或者引入新的特征提取方法等,能夠更好地捕捉到目標設備的特征,從而提高目標識別的準確率,對變電站的設備監(jiān)控和故障診斷等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在圖像檢測速度方面,改進SSD網絡的計算速率為17.63 f/s-1,而原始SSD網絡的計算速率為18.53 f/s-1。改進的SSD算法在保持較高目標識別精度的同時,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進行圖像檢測。此外,對于散熱器這類特征較明顯且固定的設備,改進SSD算法的平均識別精度為91.2%。改進算法在這類目標設備的識別任務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準確性。散熱器通常具有獨特的形狀和紋理特征,這些特征使改進的SSD算法能夠更好地捕捉散熱器的特征并準確識別。
4 結語
試驗結果表明,改進后的ResNet50模型在變電站設備識別任務中取得了顯著提升。與傳統(tǒng)的ResNet50模型相比,改進后的模型在識別精度方面具有明顯提高。特別是在識別困難的設備類別方面,例如高壓開關和變壓器等,改進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準確率和魯棒性。本文通過改進ResNet50模型,成功提升了變電站設備識別精度,對變電站的設備監(jiān)控、故障診斷和維護等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其他深度學習模型和訓練策略,以進一步提升變電站設備識別的性能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熊凱飛,樊紹勝,吳靜.基于改進YOLOv4的霧天變電站電力設備識別方法[J].無線電工程,2022(8):1504-1512.
[2]張云翔,李智誠.基于特征匹配的變電站巡檢機器人設備識別[J].工業(yè)加熱,2022,51(12):62-65.
[3]陶冠男,劉華.基于HTTP流量的變電站惡意設備檢測[J].自動化與儀表,2022,37(1):76-80.
[4]林秋燕,鐘躍.基于改進遷移學習的變電站異常智能決策模型構建[J].中國設備工程,2023(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