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淺水河流中的基坑施工采用筑島圍堰方案是一種安全、高效、經濟的施工方案,但該方案無法適用于富含砂層等透水性強的地質情況。在富含砂層的河流中,基坑施工的圍堰方案有很多種,其中鋼板樁圍堰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具有良好的適用性。與矩形圍堰相比,小型基坑采用圓形鋼板樁圍堰具有顯著的優勢。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將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應用于淺水河流中的鑿除樁頭及立柱施工,重點介紹其設計、適用條件、受力分析、施工技術要點以及現場監測與理論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淺基坑;圓形鋼板樁圍堰;圍堰設計;受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TV 55" " 文獻標志碼:A
1 工程概況
湛江市遂溪大道工程項目河涌2號中橋跨越源水河,該橋為3m×20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小箱梁橋,其1號橋墩落在西溪河支流源水河中,下部結構采用柱式墩,柱徑為130cm,柱高為3.5m~4.7m,樁基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為150cm,樁長為50m,共13根。下部結構及基礎為一柱一樁的形式,樁與樁之間無系梁連接。1號墩樁頂高程均為3.500m,河床底高程為3.800m,按百年一遇的將水位設計為7.680m,施工時實測最高水位為5.260m。
橋址區屬于沖海積濱海平原-沖洪積平原地貌。根據本工程的地質勘察報告,橋址區地質相對穩定,巖土層分布較規律,揭露的河床底淺層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含粉細砂、淤泥粉質黏土、粉質黏土以及第四系下更新統湛江組海陸交互沉積層,含粉細砂、黏土,其中粉細砂層位強透水層,層厚31.5m~32.8m。
2 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設計
在橋梁樁基礎施工完成后,清理河道中填土施工平臺,待樁基檢測合格后進入鑿除樁頭以及立柱施工階段。該道工序需要創造一個干處作業的工作面,而圍堰施工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創造干處作業面的方式。
淺基坑筑島圍堰雖然是最簡捷且經濟性最好的方案,但根據本工程地質勘察揭露,河床底表層土為粉細砂層,透水性強,采用筑島圍堰無法將基坑內的給水排除,無法創造出干處作業面,因此直接排除該圍堰方案。而鋼板樁圍堰能夠達到較明顯的阻水效果,且安全高效、經濟實用,通過本工程技術人員研究討論,決定采用鋼板樁圍堰。本工程基坑處于淺水中,且基坑尺寸較小,因此最終確定采用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進行基坑施工,圍堰設計如圖1所示。
本工程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直徑為4.074m,鋼板樁長為12m,其中入土深度為10.04m,內部未設置圍檁及內支撐。鋼板樁采用FSP拉森Ⅳ型,其截面長度為400mm,寬度為170mm,腹板厚度為15.5mm[1]。
3 小型圓形鋼板樁適用性分析
鋼板樁圍堰施工便捷、可周轉次數多、使用成本較低,工程中使用十分廣泛。與矩形圍堰相比,圓形圍堰可將平面外大部分彎矩轉化為平面內軸力,內部沒有密集的內支撐,極大地減少了施工干擾。因此對方形或圓形承臺來說,采用圓形鋼板樁圍堰進行施工更加合適。鋼板樁圍堰具備良好的止水效果,對黏性土、砂土具有良好的適用性,但具有基巖的地基一般極少采用這種方式。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可不設置圍檁,施工更加簡便、快捷,適用于需要降水的淺基坑,例如一柱一樁橋梁下構、給排水檢查井施工等,尤其是砂土地層,該圍堰具有明顯的優勢[2]。
4 有限元仿真計算分析鋼板樁剛度及強度
4.1 鋼板樁參數
FSP拉森Ⅳ型鋼板樁采用的是Q345鋼,單根鋼板樁的截面面積為96.99cm2,理論質量為76.1kg/m,慣性矩為4670cm4,截面模量為362cm3。抗彎強度設計值為305N/mm2,抗剪強度設計值為175N/mm2。
4.2 地質情況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揭露:地質自上而下依次為4.84m粉細砂、2.2m淤泥質粉質黏土、4.6m粉細砂。各層土的容重、黏聚力、內摩擦角以及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等相關參數如圖1所示。
4.3 荷載計算
在鋼板樁打入土中后,回填黏性土夯實,封底混凝土。因此需要分兩種荷載工況對鋼板樁圍堰進行計算分析。荷載工況1為基坑開挖后,荷載工況2為回填黏性土并夯實,并抽排圍堰內水。如圖2、圖3所示。
荷載工況中水壓力的計算過程如公式(1)所示。
p0=γwhw " "(1)
式中:γw為水的容重,可取10kN/m3;hw為水的深度。
根據朗肯土壓力理論確定圍堰外部主動土壓力,其中砂性土按水土分算計算,黏性土按水土合算計算,計算過程如公式(2)~公式(4)所示。
ka=tan2(45°-φ/2) (2)
水土分算:pa=kaγh+γwhw (3)
水土合算: (4)
式中:ka為主動土壓力系數;φ為內摩擦角;c為黏聚力;γ為土的干容重;γsat為土的飽和容重。
圍堰內部被動土壓力采用節點彈性支撐模擬土彈簧,采用m法計算土彈簧的剛度K,計算過程如公式(5)、公式(6)所示。
K=b0hmz (5)
(6)
式中:b0為計算寬度,取板單元寬度0.2m;h為土層厚度;m為土的水平地基抗力系數;vb為鋼板樁在坑底處的水平位移量,取0.01m。
土彈簧的剛度K的計算值見表1和表2。
4.4 模型建立及強度、剛度驗算
利用MIDAS CIVIL計算軟件進行模擬分析,建立鋼板樁圍堰空間模型,采用板單元,共建立2880個板單元[3]。根據MIDAS CIVIL計算軟件建立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空間模型,對兩種荷載工況進行計算分析,計算分析結果如下。
對兩種荷載工況的計算分析,計算結果如圖4~圖6所示。從計算結果可以得出,荷載工況2下鋼板樁頂部的位移達到最大值,最大水平位移δmax為5.3mm,允許值[δ]為47.2mm,δmax<[δ],則鋼板樁的剛度滿足要求。
在荷載工況1作用下,鋼板樁底部的正應力和剪切應力達到最大,最大正應力σmax為73.26MPa,小于其抗彎強度設計值305MPa;最大剪切應力τmax為38.99MPa,小于其抗剪強度設計值175MPa,因此鋼板樁的強度滿足要求。
5 鋼板樁穩定性分析
用公式計算鋼板樁參數、地質情況以及圍堰外部水壓力和主動土壓力,根據朗肯土壓力理論確定圍堰內被動土壓力,其中,按水土分算計算砂性土,按水土合算計算黏性土,計算過程如公式(7)~公式(9)所示。穩定性驗算荷載工況如圖7和圖8所示。
kp=tan2(45°+φ/2) (7)
水土分算:pp=kpγh+γwhw (8)
水土合算: (9)
式中:kp為被動土壓力系數。
鋼板樁的穩定性的計算過程如公式(10)所示。
Ks=Mp/Ma (10)
式中:Ks為抗傾覆安全系數,本工程取1.15;Mp為圍堰內部壓力對樁底的抗傾覆力矩;Ma為圍堰外部壓力對樁底的傾覆力矩。
通過計算分析,在兩種荷載工況下,抗傾覆安全系數Ks分別為1.36和2.69,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抗傾覆安全系數最小值為1.36,大于其允許值1.15,基坑的穩定性滿足規范要求。
6 施工工藝
與矩形圍堰相比,圓形鋼板樁圍堰施工難點在于鋼板樁定位,若鋼板樁定位無法做好,則鋼板樁圍堰平面最終可能變成其他異形平面,其受力會更復雜。本工程采取的定位方式:首先,由測量人員在樁基上放出圍堰的圓心,在該圓心上立一根鋼管,在鋼管上套一個圓環,圓環上系一根繩作為定位繩。其次,在上游位置打設第一根鋼板樁,并將其作為基準鋼板樁,鋼板樁的中心至圓心連接一根基準繩。再次,在偏離基準鋼板樁45°、135°、225°、315°的位置打設4根導向鋼板樁,以便在打設過程中及時糾偏。最后,采用單獨打入法依次左右交替,由上游向下游打入鋼板樁直至合攏[4]。鋼板樁定位和鋼板樁監測布點如圖9所示。
鋼板樁采用吊機帶振錘施打。在打樁前,對鋼板樁進行逐根檢查,剔除連接鎖口銹蝕、變形嚴重的鋼板樁,并在鎖口內涂抹油脂,以便打入或拔出。鋼板樁采用單獨打入法,即由上游向下游逐根打入,在導向鋼板樁處進行糾偏以縮小累計誤差。拔樁采用振動錘拔樁,利用振動錘產生的強迫振動,擾動土質,破壞板樁周圍土的黏聚力以克服拔樁阻力,用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將樁拔除。
7 圍堰頂部水平位移監測
為保障基坑的安全性,在鋼板樁圍堰施工過程中監測堰頂的水平位移。在圓形圍堰上設置8個監測點,對圍堰頂位移進行定時監測,監測點布置如圖10所示。在鋼板樁打入完成后開始監測,立柱施工完成結束。
監測儀器采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儀),在鋼板樁打入后測得各監測點的初始數值。監測節點包括基坑開挖后、素土封底后、抽排基坑內水后以及立柱施工完成后。基坑開挖、素土封底和抽排基坑內水的施工時間較短,因此在基坑開挖前后、素土封底前后、抽排水前后各觀測1次,抽排基坑內水后每天觀測3次,直至立柱施工完成。各節點監測結果見表3。
從觀測結果可知,圍堰頂水平位移實測值因施工誤差、施工干擾以及理論假定等原因稍大于理論值,但均在允許值范圍內,鋼板樁圍堰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8 結語
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可不設置圍檁及內支撐,這樣可以減少基坑內施工干擾,方便施工,縮短施工周期,鋼板樁可周轉次數多,節約施工成本。從圍堰理論分析與監測結果來看,小型圓形鋼板樁圍堰安全可靠,對給排水檢查井等淺基坑施工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殷國棟,劉偉,劉開之,等.大型圓形鋼板樁圍堰施工監控[J].公路,2014(3):80-83.
[2]李光鑫.海中灘涂區圓形鋼板樁圍堰的支護與打拔[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2005(18):40-42.
[3]陳進楷.海中圓形無內支撐鋼板樁圍堰施工急速[J].公路,2021(2):109-113.
[4]羅建華,唐嫻.深水基礎鋼板樁圍堰三維仿真驗算分析[J].科技導報,2011(1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