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幼兒閱讀活動中,繪本是一種非常合適的讀物。其不僅在形式上生動直觀、色彩鮮明,能夠以精美的圖片和簡潔易懂的語言向幼兒講述各種故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文獻的要求,培養和鍛煉幼兒的語言、社會、健康等各方面素養。鑒于幼兒的繪本閱讀不僅發生在園所,很多時候還源于家庭環境,為了提升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全面挖掘繪本閱讀活動的教育潛力,從家園合作視角展開相關研究是必要的。
如果說“書籍是人類成長的階梯”,閱讀就是爬上這個“階梯”的具體手段。從幼兒的普遍能力水平來看,繪本是相對適宜的閱讀選項。通過繪本閱讀,幼兒能夠接受語言、社會、健康、科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逐步形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發展思想和情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閱讀能力也要實現進步,能夠逐漸閱讀難度更高、內涵更為豐富的繪本,為小學閱讀做好準備。在發展幼兒繪本閱讀能力方面,家庭和園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應該形成雙方密切合作的有利局面。
一、家園合作對于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家園合作有利于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園所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通常在集體中閱讀,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影響,形成較好的閱讀氛圍。在家庭環境中,如果家長能夠與幼兒一起閱讀,根據教師的指導幫助幼兒閱讀,同樣可以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激勵幼兒堅持閱讀,增強閱讀能力。
其次,家園合作有利于幼兒閱讀能力的自主成長。能力與知識不同,無法通過“死記硬背”等方式獲得,要基于學習者個人在情感和認知上的發展。所以,繪本閱讀活動本身為幼兒提供的是閱讀的環境、方法上的指導與啟發及情感上的激勵。家園合作能夠使得上述支持措施更加完善,成為幼兒閱讀能力提升的有力支架,促進其自主成長。
第三,家園合作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良好的情感體驗。他們需要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有閱讀的收獲感與成就感,才能堅持閱讀。家園合作使得家長能夠與教師積極配合,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和藹、耐心的態度幫助幼兒,乃至啟發幼兒對繪本情感內涵的理解,使其在情感思維上增強閱讀能力。
二、家園合作視角下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普遍重視繪本閱讀等幼兒教育活動,有些家長還會主動為幼兒購買繪本。但因為家長普遍處于青壯年,日常工作較為繁忙,能夠陪伴幼兒閱讀的時間和精力較為有限。有些家長還因為工作勞累積攢了較多壓力,在陪伴或指導幼兒閱讀時缺少耐心,給幼兒帶來不好的情感體驗。在上述情況下,幼兒難以在家庭環境中實現繪本閱讀能力的有效成長,還可能造成對園所繪本閱讀活動的抵觸。所以,積極尋找家園合作視角下的幼兒繪本閱讀能力培養措施是必要的,以下將展開詳細討論。
(一)家園合作,創設良好閱讀環境
根據各種文獻資料和既有的幼兒繪本閱讀指導經驗,閱讀環境對幼兒的閱讀環境有著非常重要且直接的影響。如果環境溫馨而舒適,有著較為強烈的閱讀氛圍,幼兒的閱讀意愿就會被激發。從家園合作的角度來看,不僅園所要保持閱讀區域的干凈整潔,整齊擺放繪本讀物,進行適當裝飾,家庭環境也要盡可能與園所環境保持風格和氛圍的一致,特別要保證采光充足、隔音降噪等基本條件。在此基礎上,可以再根據各個家庭的不同條件進行適當補充,使得幼兒無論在家還是在園所都能感受到閱讀環境的“友好”。
比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來園參觀,將園所閱讀區域的布置作為重點介紹對象。介紹過程中為家長播放日常繪本閱讀活動中幼兒的照片或視頻,讓家長看到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下既能夠保持安靜,又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引與同伴展開熱烈的交流討論。其中還可以有教師對幼兒的“采訪”,讓幼兒自己表達對園所閱讀環境的感受。這種直接的體驗能夠給家長帶來很大的觸動,使其產生布置家庭閱讀環境的意愿。隨后,教師再對家長進行指導,提出家庭閱讀環境需要注意的某些要點。對于沒有時間來園參觀的家長,可以把本次活動的過程、照片等整理起來,發送到家園溝通微信群,并請參觀的家長分享自己的感受。此后的一段時間內,教師應保持和家長的溝通,了解家長在改善家庭閱讀環境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實際效果,促進家長間的相互交流和經驗分享,并對部分家長予以針對性的指導。
當然,部分幼兒的家長受教育水平較高,時間精力較為充裕,或者自身也是教育領域的從業人員,能夠主動為幼兒布置較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而且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已經養成了某種閱讀習慣,家長比較了解幼兒的興趣點。這時,需要園所主動配合家長,了解家長的做法和幼兒的特點,并在園所環境布置中滿足部分幼兒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幼兒喜歡邊寫邊畫,把閱讀感受隨時描繪出來,教師在布置環境時可以特意在小桌子上放些白紙和彩筆。還有的幼兒喜歡拿著與繪本故事有關的小玩具,教師也可以提前準備好。在明確幼兒通過上述行動和物品能夠輔助自主閱讀的情況下,這些對園所閱讀環境的調整并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而是有助于幼兒逐漸探索和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技巧,對園所環境感到熟悉和親切。
(二)家園合作,創造多元閱讀材料
幼兒的繪本閱讀實際上是一種有著豐富內容和形式的活動。比如,對于某些難度較高的繪本,幼兒只通過狹義閱讀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這時,通過組織情景劇或者續編繪本等活動,能夠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啟發幼兒的思維,輔助幼兒理解繪本。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需要和同伴反復閱讀、討論繪本。這些活動可以被視為廣義閱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發展、繪本閱讀途徑的拓寬非常有益。家園合作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為幼兒的廣義閱讀創造多元閱讀材料。
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先了解家長最近在和幼兒閱讀哪些繪本,根據繪本特點向家長提供建議或指導。比如,《猜猜我有多愛》里邊有很多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動作,還有月亮、河流、樹枝等。在陪伴幼兒閱讀時,家長可以邊閱讀邊進行親子表演。幼兒先跳起來,模仿小兔子說:“我愛你像我跳得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卑职衷偬饋恚渑龅搅思抑袎ι系溺姳?,適當改編內容,模仿大兔子說:“我愛你,像我跳得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蓖ㄟ^直觀的體驗,幼兒能夠涌起與小兔子類似的想法,即“跳得真高”,同時理解大兔子對小兔子、爸爸對自己的愛。家中的鐘表則代替了繪本里的樹枝,成為了閱讀材料的一部分。月亮、河流、樹枝等也是如此,教師給出大致的思路并舉例,家長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教育方法。
又如,《食物的神奇之旅》這本繪本的內容較多,閱讀難度相對較大。教師可以在園所組織集體閱讀活動,同時把電子書推薦給家長,請家長帶領幼兒繼續進行家庭閱讀。在園所閱讀時,應組織幼兒合作閱讀。教師的講解指導過程要配合各種玩具素材,如人體消化系統和各種食物的模型等。每個小組發放一套,鼓勵大家閱讀時用玩具素材擺一擺,或者配合玩具講述繪本內容,使得幼兒在趣味開放的閱讀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園所閱讀活動結束后,及時提出由家長帶領幼兒繼續閱讀繪本的建議。除了推薦繪本電子書外,還應該告知家長繪本中提及的事物可以用家中的哪些物品模擬或替代。比如,用兩端開口的塑料袋代表胃,用水管代表小腸,用花生、大米等代表吃進去的食物等,并鼓勵家長在此基礎上積極創新,和幼兒一起發現更加合適的材料,輔助閱讀。
(三)家園合作,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環境的支持和材料的輔助外,還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堅持閱讀,幼兒才能不斷吸取閱讀中的經驗教訓,積累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向著難度越來越高的繪本或其他讀物“發起挑戰”,為今后的閱讀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一些比較重視幼兒閱讀的家長沒能有效增強幼兒的閱讀能力,關鍵就在于缺少良好閱讀習慣,幼兒在家庭的閱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只是走馬觀花、敷衍了事,抑或“不求甚解”、只關心繪本的圖畫內容,遇到困難或不感興趣的內容馬上更換閱讀對象。
所以,教師應指導家長注意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比如,《小機械,立大功》里邊包含著簡單的機械和物理知識,幼兒能夠通過閱讀了解某些簡單工具如何使用。但幼兒因為缺少相關經驗,很多機械沒有見過,所以讀不懂,容易中途放棄。教師可以指引家長,在陪伴幼兒閱讀的同時尋找家中的工具演示一下,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自主嘗試。對于家中沒有的工具,則可以使用手機或電腦搜索相關圖片或視頻,幫助幼兒理解,同時向幼兒滲透一種思想:在讀不懂繪本內容時,要想辦法動手解決問題,或者尋求他人的幫助,獲取輔助材料。在此后閱讀《鯨魚》等繪本時,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通過繪畫或擺玩具的方式,把繪本中的“鯨魚”還原出來,理解繪本內容及其傳達的“觀察事物要全面”的道理。這既是有效的閱讀方法,也是動手動腦相結合的良好閱讀習慣。
又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給幼兒準備一些篇幅比較短小的繪本,如《小寶寶翻翻書》。它一共由四個故事組成,每天睡前家長可以進行親子閱讀,讓幼兒完整地讀完一個故事后睡覺。第一輪閱讀,由家長讀給幼兒聽;第二輪閱讀,家長和幼兒一起閱讀;第三輪閱讀,幼兒讀給家長聽。注意第三輪閱讀時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不要讓幼兒逐字逐句地閱讀,只要他們能夠說出每幅畫面的大概意思即可,而且要鼓勵幼兒豐富想象,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領會循序漸進的閱讀過程,培養睡前閱讀的習慣。另外,教師要經常組織幼兒閱讀習慣成長的經驗分享活動,請家長在家園溝通群中介紹幼兒情況。教師可以在園所閱讀中做出必要調整,配合家長的教育成果,推動幼兒閱讀習慣的進一步發展。
(四)家園合作,開展繪本閱讀評價
任何教育活動都要有評價環節的存在。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準確發現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師幼雙方有針對性地調整各自活動。教師要在評價中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彼此差異,對幼兒進行分層評價,使得各層次的幼兒都能獲得認可,都有信心在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礎上繼續參與閱讀活動。家長則要表現出對幼兒的期待,對于幼兒偶爾出現的錯誤或者不愿意閱讀等情緒表示尊重,諄諄善誘、耐心引導。雙方還要加強交流,及時交換對幼兒的評價,做好彼此配合。
比如,在園所組織《我媽媽》的繪本閱讀時,幼兒出現了三種表現。第一種表現是被圖畫內容吸引,認為繪本中的媽媽非常有趣,但缺少其他的思考;第二種表現是能夠聯想到“我媽媽”,即自己的媽媽,覺得媽媽都是“什么都能做的”,但還沒有對母愛和母親的偉大有明顯的情感反饋;第三種是閱讀能力最強、閱讀效果最好的,能夠實現情感上的共鳴,想到自己的媽媽很厲害,很愛自己。教師針對上述三種表現給予分層評價,先肯定大家的表現,再進行分層指導,讓大家思考自己的媽媽是不是有類似的表現,媽媽這么能干、付出這么多說明她對“我”有著什么樣的情感。
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將幼兒表現和評價結果告知家長,請家長在家庭閱讀中也進行差異化的指導。比如,對第一類幼兒要注意引導其關聯自身的實際生活;對第二類幼兒,則要注意情感上的啟發,加強親子交流,注重向幼兒傳達積極的情感信號;對第三類幼兒,可以主動拓展閱讀范圍、提高閱讀難度,促進其閱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家園合作對于培養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是必要的,能夠通過家園雙方的密切溝通配合,為幼兒營造整體良好的閱讀環境,為幼兒提供能夠幫助其閱讀的多元材料,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并滲透閱讀方法,做出較為科學的閱讀評價且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教師對此要引起充分的重視,以家園合作推動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創新,為幼兒閱讀能力乃至各方面素養的綜合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