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擁有創意想法,想尋覓一片培育夢想的土壤,PMQ元創方,將會是助力你實現夢想的“翅膀”。PMQ元創方是中國香港特區政府于2009年提出的活化項目。該址擁有超過一百年歷史,最初為“中央書院”校舍,是香港第一所為公眾提供高小和中學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學校,其后改建成第一所員佐級警員的已婚警察宿舍,現已成為香港的創意設計地標。于PMQ元創方舉辦年度設計盛事“deTour 2024設計節”之際,《鳳凰周刊·生活》編輯在現場傾聽“deTour設計節”的主創人員:PMQ元創方總干事陶威廉(William)、總策展人黃馨(Shin)與“deTour 2024設計節”策展人陳溶人(Adonian)講述心路歷程,站在“過去”,“共創”未來。

PMQ元創方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育中環”的項目之一,亦是發展局文物保育及活化項目,由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同心基金)牽頭,聯同香港設計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及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專門成立一間自負盈虧、非牟利的注冊慈善機構負責營運,并改造原址成為香港具標志性的創意產業及設計地標。然而,要如何處理“自負盈虧”與“非牟利”自相矛盾的問題?陶威廉說道:“在當時是‘前無古人’,香港政府開放給社會投標,PMQ元創方憑借完善的商業計劃得以中標,我們會利用公共空間賺租金,然后用租金運營。同心基金也允諾為此項目啟動贊助l億港幣,是未來10年甚至15年的運營經費。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目標很清晰,并且得到了董事會和同心基金支持。他們都是具有豐富的社會和商業經驗的成功人士,能夠從不同角度提供建議,幫助并引導我們。”
修舊如舊,PMQ元創方依然保留原來已婚警察宿舍的綠白色調,一樓的鐵皮信箱依然“封存”著香港歷史回憶,兩棟“住宿樓”以連廊相接,陶威廉與其團隊都珍視這個開放創意又富有懷IE情調的空間,他們在中庭加建了玻璃天幕,可以為市民遮風擋雨也能在雨季時使用中庭舉辦活動。至于如何挑選“有資格入駐”的設計師?“我們盡可能給到一些欠缺機遇、但有經驗的設計師,PMQ元創方提供低租金場地、商業指導、協助拓展渠道等,但進駐并不是純接受幫助,而需一起去創造發展這個社區。”除了作為設計師發展的“催化器”,PMQ元創方也是匯集本地及國際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各種展覽、美食咖啡等生活方式的容器,他們團隊也在致力于以“公共教育項目”輔助學校的創意教育,提出“如何解決問題與創意思考,方為‘設計思維”’的觀點。陶威廉強調一切都歸功于年輕活力與創新協作的PMQ元創方團隊,各位都是為自己熱愛的事業而發光發熱。他也愿意集思廣益,采納團隊與各界人士的創意提案,共創這個“小宇宙”。

“deTour 2024設計節”由PMQ元創方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前稱“創意香港”)贊助。旨在匯聚創造力,并展示創意過程如何為設計行業帶來價值。多年來,一直致力支持香港本地和海外的創意設計人才,以具實驗性的作品向本地和國際觀眾展示他們的想法,透過一系列的展覽、工作坊、對談及業界交流活動,連結本地及海外設計社群,并廣邀公眾及專業人士參與及體驗設計。“deTour 2024設計節”已是PMQ元創方舉辦的第11屆,參展過的創作單位來自英國、荷蘭、韓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陶威廉希望大灣區的年輕設計師也能參與,共拓國際設計視野。
deTour的全稱是design Tour,亦即設計導航/設計導賞之意。“deTour設計節”背后的創意主腦——黃馨(Shin)介紹道:“過去香港本土設計師已自發舉辦了‘deTour設計節’,礙于場地都像‘打游擊’的狀態。直至2014年PMQ元創方開幕后,它才有了歸屬。”黃馨(Shin)于2015年加盟PMQ元創方,“由于每個策展人有自己的習慣和喜好,為了令‘deTour設計節’更多元化,我在2019年提案‘公開招募策展人’。”今年“deTour 2024設計節”的策展人是陳濬人(Adonian),“他是我第一批邀請參加‘deTour設計節’的設計師,并且很會‘說故事’。我覺得策展人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非常喜歡說故事,我們選的作品或者文案輸出,需要公眾可以理解才能產生連接,而非獨屬于產業人士或設計師的話語。”


陳溶人(Adonian),香港字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及設計策展人。于2018年與設計編輯徐巧詩出版結集長達六年的香港北魏書法研究以及字體設計作品《香港北魏真書》,并獲得香港出版雙年獎2019出版大獎及藝術與設計類最佳出版獎。作為“deTour 2024設計節”的策展人,他擬定主題為“擁有→存有:內在的設計”,“這是受到一本書的影響,與哲學家、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在《占有還是存有》一書中所提出的‘占有模式’概念相符。人類的存在有兩種模式,一是占有:大部分人價值觀衡量的標準會關注身外物,但是外在終究會失去。如果一無所有,此人是否就沒有價值了?非也。弗洛姆會用to be(存有)來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準則,但是他也說難以明辨兩者之別。他嘗試去闡釋一個人的內在世界才是真正的本質,而我的構思是,設計如何回應這些事情?”同時,陳溶人(Adonian)作為“字體設計師”,他認為字體的好看與否在于筆劃之間的空間,又如敲擊樂的正負空間,“平均又有一些不平衡感”才顯得自然。這與展覽空間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deTour設計節”的展品就是“作者寫的書”,“如果將其內容放在設計對談(Creative Voice),不同設計師會有觀點碰撞,在辯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漏洞缺點。著眼看不到,著眼思考上的東西。”來自于設計師+策展人——陳濬人的切身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