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是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內容。《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強調要“延續鄉村文化根脈”,理順了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實踐路向。文章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為背景,在提出研究問題和回顧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指出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是國家政策對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戰略要求、檔案機構拓展文化數字化服務功能內生驅動、突出檔案工作“以人民為中心”根本價值旨歸的時代必然。通過文獻梳理和案例分析,揭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在數字設施、資源結構、產業布局、治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此,提出推進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施策路徑:筑牢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基座、激活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要素、建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產業生態、鑄就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
關鍵詞:鄉村檔案文化;文化數字化建設;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社會需求;治理體系
分類號:G270.7
Embracing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ies:AnExplorationofCulturalDigitizationinRuralArchives
ZhouYi1,ZhangQuanhai2
(1.Archives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2.School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TheOpinionsonPromoting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CultureDigitizationStrategyemphasizetheneedto\"continuetherootsofruralculture\",whichclarifiesthepracticaldirectionof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alculture.Againstthebackgroundofthe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thearticle,onthebasisofraisingresearchquestionsandreviewingtheresearchliterature,pointsoutthattheculturalconstructionofruralarchivesisastrategicrequirementofthenationalpolicyonruralculturaldigitization,anendogenousdriveofarchivalinstitutionstoexpandtheirculturaldigitizationservicefunctions,andaninevitableconsequenceofhighlightingthefundamentalvalueofthearchivalwork\"withthepeopleasthecenter\".Itisanecessityofthetimes.Throughcombingliteratureandcaseanalysis,itisfoundthattherearemanyproblemsindigitalfacilities,resourcestructure,industriallayout,governancesystemandotheraspectsofruralarchivesandculturaldigitizationconstruction.Inthisregard,thepolicypathtopromote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isproposed:tobuildasolidbasefor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toactivatetheelementsof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toconstructanindustrialecologyfor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andtoestablishagovernancesystemfor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
Keywords:RuralArchivalCulture;CulturalDigitizationConstruction;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SocialDemand;GovernanceSystem
歷史因傳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延續而繁榮興盛。時下,以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蓬勃發展,為鄉村檔案文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其展現出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鄉村檔案文化作為鄉村文化的核心構成因子,特指“在對鄉村活動中產生的憑證信息進行合目的控制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檔案精神文化以及與之關聯的物質載體的總和”[1],是延續鄉村文化根脈的關鍵驅動和重要引擎。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強調要“延續鄉村文化根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2]。習近平文化思想更使得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發展有理可依。毋庸諱言,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中關于鄉村文化數字化的發展要求,為新時代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戰略指導,將助推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邁向新臺階。
目前,學界圍繞相關問題展開了一定程度的探討。比如,易濤從社會認同視角出發,指出文化強國戰略實施、鄉村“尋根”文化發展訴求以及基層檔案機構功能拓展是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動力來源,認為只有經濟基礎、法制規范、運行模式和資源內容等逐步成型,方能具備實現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各類條件;[3]趙彥昌等著眼于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我國鄉村檔案工作實際情況與現存問題,從均衡地區發展、變革思維方式、吸納社會參與和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提出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發展進路;[4]尚新麗等從時間、空間、信息、技術等維度探索數字人文助益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活化路徑;[5]黃星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精神為指向,在解析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價值與任務的基礎之上,認為推進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應從構筑資源矩陣、優化展播服務、開辟文化產業、提升治理效能等層面發力[6]。綜上所述,現階段有關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研究已然形成了一定成果,但缺乏專門針對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研究,且相關研究對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呼應尚顯不足,這為本文研究留下了空間。鑒于此,本文將深入分析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本,探究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時代必然與現實挑戰,進而探尋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導向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推進策略,以喚活鄉村文化記憶、賡續鄉村文化基因。
1“乘勢而上”: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框架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時代必然
1.1國家政策的戰略要求
近年來,國家圍繞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議題不斷釋放政策發展空間,對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提出了系列要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將“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作為重點篇章進行論述[7];《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8];《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指出要“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和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核心文化資源數字化”[9];《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要求“創新發展鄉村數字文化”[10]。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廓清了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發展迷霧,指明了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前進方向。從檔案領域來看,《“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村級檔案管理辦法》《鄉鎮檔案工作辦法》等政策規劃的頒布,勢必推動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向更廣空間、更深層次邁進。與此同時,《意見》提出要“延續鄉村文化根脈”,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躍上新臺階”[11],擘畫了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宏偉藍圖。總之,這些國家戰略和政策的相繼實施,為鄉村檔案文化融入數字化轉型浪潮、實現數智化飛躍提供了契機,并且能夠持續推動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朝著正確的發展航道前行。
1.2檔案機構拓展服務功能的內生驅動
“文化數字化是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與戰略基石,檔案機構作為文化強國的戰略陣地、公益性文化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文化記憶、傳承、社會教育與服務的時代使命。”[12]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不少鄉村陸續建成了自身的村級檔案館,比如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檔案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新豐苑社區村史檔案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方洼村檔案館等,都立足鄉村檔案挖掘并提煉出了獨具地域性、個性化的鄉村檔案文化,但不可忽視的是,現階段村級檔案館數量較少,分布零星,且未形成村級檔案館建設網絡和持續性的鄉村檔案文化品牌,使得村級檔案館在重塑鄉村文化記憶、助力數字鄉村建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13]這也進一步表明,在鄉村場域之內,我國檔案機構的文化功能尚處于“缺席”狀態,還有待進一步落實落細。伴隨著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城鄉融合、國家文化數字化等戰略的相繼推行和實施,基層政府部門對鄉村檔案工作的重視力度持續增強,檔案機構的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空間得到空前拓展、服務功能觸角不斷延展,如今正推動著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與發展步入新場景和新圖景。由此,必須認識到,加快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步伐,正是檔案機構順應時代要求,實現文化數字化服務功能、助推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向基層延伸的內在驅動。[14]
1.3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旨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5]“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是檔案工作必須堅守的責任使命。其中,“檔案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導向,人民的需要就是檔案工作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16]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工作亦是如此,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根本價值基點。只有從廣大鄉村民眾的切身感知和實際需求出發,建設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資源體系、利用體系、安全體系和人才體系等,才能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筑基賦能,最大限度實現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社會效益。正如《意見》所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數字化為了人民,文化數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17]。從本質上來說,不斷提高鄉村民眾參與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積極性、更好適應鄉村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要,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積蓄豐富且充足的檔案資源,凝聚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社會力量,是實現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制勝法寶”。因此,可以清晰認識到,深推面向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正是深刻把握檔案工作中“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的有力印證。
2“審時度勢”: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框架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現實挑戰
2.1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尚不完備
鄉村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支持鄉村經濟社會、精神文化、生態環境等發展的一系列數字形態基礎設施,“涵蓋用以實現數據傳輸和交換的通信網絡、互聯網、衛星通信等信息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用以存儲、處理和管理數據的數據中心,通過互聯網提供計算資源和服務的云服務器、云存儲、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18]。這些數字化基礎設施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基石與底座,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穩步推進夯實基礎支撐。反觀現實,與當前數字化發展大勢相比,鄉村檔案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還遠遠不夠,尚未達到《意見》所提出的“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19]這一要求標準。具體而言,“雖然5G網絡已經全面覆蓋鄉鎮級以上區域和有條件的行政村,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部分行政村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依然較為落后,信號塔建設不理想,信號傳輸較慢,覆蓋范圍較小,有些偏遠的自然村存在信號極弱或沒有信號的現象,或是室內有信號、出門到田間地頭就變成了無信號區”[20],這直接導致鄉村檔案信息化程度較為低下,使得“鄉村檔案文化+數字”的整體合力難以發揮和顯現。比如,在已建成的村級檔案館中,僅有北京市朝陽區高井村檔案館實現了全面數字化,并成為全國唯一村級數字化檔案館。由此不難看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運行條件較為滯后,在很大程度上掣肘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步伐。
2.2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資源結構存在失衡
《意見》不僅要求“按照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原則,匯集文物、古籍、美術、地方戲曲劇種、民族民間文藝、農耕文明遺址等數據資源”,還注重“按照統一標準關聯零散的文化資源數據,關聯思想理論、文化旅游、文物、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網絡文化文藝等不同領域的文化資源數據,關聯文字、音頻、視頻等不同形態的文化資源數據,關聯文化數據源和文化實體,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21]《意見》這一論述提綱挈領地闡明了文化數字化資源內容形態的多樣性與內容供給的平衡性應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需要把握的關鍵要點。[22]然而,受制于諸多因素,目前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內容尚顯不足,難以充分滿足鄉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具言之,千百年來,中國鄉村所沉淀下來的檔案文化資源可以說是異常豐厚,包括文物遺址、文書族譜、自然風光、農業生產、民風民俗、民間藝術等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的檔案文化資源。但目前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主要側重于物質形態的鄉村檔案文化方面,例如傳統村落建筑的數字化、可移動文化遺產的數字化等,而對于鄉規民約、民俗禮儀、族譜族規等精神形態的鄉村檔案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程度較低。此外,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服務活力并未得到充分釋放。譬如,不少鄉村的數字農家書屋、數字村史館、數字文化驛站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處于“沉睡”狀態,在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服務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2.3鄉村檔案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較為滯后
《意見》指出,要“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推動文化產業與新型農業、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鄉村文化新產業,延續鄉村文化根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23],揭示了布局數字文化產業與發展文化關聯產業對于激活鄉村檔案文化數字活力的重要驅動作用。一方面,鄉村檔案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進展較為緩慢。當前,鄉村檔案文化產業主要以傳統檔案產業為主,鄉土檔案文化產業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雜亂化、同質化等現實問題,同時面臨著數字化呈現不足、品牌競爭力低下等現實窘境,如大部分鄉村檔案文化企業僅僅是利用展會平臺開展線下宣傳活動,并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媒介技術進行展播推介,導致檔案文化產品影響范圍十分有限,這進一步暴露出了鄉村檔案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銜接不緊密的問題。[24]另一方面,鄉村檔案文化產業與其他文化產業融合度較低。“時下,鄉村檔案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關聯業態主要局限于文創產品、編撰書籍等形式,業態融合效果欠佳,未能充分凸顯出鄉村檔案文化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5]比如,山東省濟寧市檔案館在傳承民俗文化方面,主要側重于開發并展示檔案文創產品,然而這些檔案文創產品僅被用作鄉村檔案文化宣傳的贈品,而未能實現產業化,這將無法充分展現鄉村檔案文化特色。[26]因而,形塑鄉村檔案文化產業關聯融合格局,是活化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2.4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未能成型
推進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目標是通過構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進而實現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善治。對此,《意見》指出要圍繞“構建與文化數字化建設相適應的市場準入、市場秩序、技術創新、知識產權、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規體系”與“激活智力智庫資源”雙重維度,“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以提升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能力與水平。[27]在政策法規維度,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地方層面,檔案領域都尚未出臺關于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或者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相關的規劃文件,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法規中未見關于鄉村檔案文化的相關論述。可以看出,在國家頂層設計方面,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有關議題被忽視,在很大程度上處于“缺席”狀態,亟須加快提升鄉村檔案文化建設在國家規劃文件中的話語地位。在智力團隊維度,“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大,缺口數據接近1100萬,數字人才大都集中在城市,鄉村數字人才極度匱乏”[28]。與此同時,伴隨著“人才強檔”工程的深入實施,我國檔案工作者隊伍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層鄉村的檔案專業人員仍極度匱乏,這嚴重影響了鄉村檔案資源的數字化進程,導致很多民俗檔案文化、家譜檔案文化等資源的電子化存檔工作無法順利完成,致使這些鄉村檔案文化資源無法及時得到有效開發,更難以為村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詢利用服務。[29]
3“順勢而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框架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施策路徑
3.1數字賦能:筑牢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基座
建設健全完備的數字基礎設施是確保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和硬件支撐。換言之,沒有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系列戰略政策都將“夯實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推進數字化建設和轉型的重點任務,體現出數字化基礎設施對于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一方面,搭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平臺。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建,廣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建設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集成平臺,推動鄉村檔案文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與智慧化,為鄉村檔案文化資源的數字化挖掘整合、開發利用、展演傳播等創造厚實根基,推動鄉村檔案文化在文化數字化浪潮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英國鄉村生活博物館(MERL)“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檔案的在線訪問和使用,對紙質資料進行數字化,推進館藏實物三維模型構建,并結合原生數字資源建立文獻數據庫、圖片數據庫和物品數據庫,將各類館藏資源進行系統化整理和管理。”[30]另一方面,開辟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消費場景。可由當地的文旅部門牽頭,集合多方社會主體力量,深入挖掘能夠反映鄉村歷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變遷、民俗風情、村民飲食、鄉土特產、名人賢士、傳說典故、奇特景觀等方面的檔案文化資源,并借助今日頭條、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等多樣化數字媒介進行展播推介,更好提升鄉村檔案文化社會感召力和影響力,促進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3.2內容為王:激活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要素
文化數字化時代,內容生產是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鄉村檔案文化內容的前提之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發展才能更具話語地位。因此,推進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創新占據主導地位、贏得競爭優勢。一方面,立足IP元素打造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數字化內容品牌。鄉村檔案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個性化,呈現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屬性特質。對此,基層檔案部門可針對鄉村檔案文化資源的類型與內容,將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按照鄉村物質檔案文化資源、鄉村精神檔案文化資源等多重類別進行歸檔建庫,推動古建遺存、傳統非遺、器皿服飾、鄉土方言、民俗風情、傳說故事等獨具IP特色的檔案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分類存儲,形成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資源庫群,并使其接入國家文化專網,激發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數字化共享推廣的活能。[31]另一方面,聚焦社會需求打造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服務標桿。吸納多元主體參與、滿足社會公眾需求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取向。我國各地鄉村檔案部門可與所屬地區相關檔案高校、科研院所、文化組織等開展項目合作,組建由檔案工作者、檔案研究者、鄉村民眾等構成的團隊,共同致力于鄉村文化場館特色檔案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保存管理、開發利用與展示推廣工作,持續推出沉浸式、體驗式鄉村檔案文化服務活動或產品,讓鄉村檔案文化“活”起來的同時,也讓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成果更好惠及廣大鄉村群眾。
3.3聚合關聯:建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產業生態
助推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產業發展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成果落地轉化、激發鄉村檔案文化創新創造潛能、滿足鄉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方式,能夠為鑄就鄉村文化發展新輝煌、助益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提供持續能量驅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32]一方面,加大鄉村檔案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力度。鄉村檔案機構應當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把握國家文化數字化精神要求,踐行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善借網絡視頻、廣播電視等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鄉村檔案文化產業創新步伐,爭取在鄉村檔案文化資源采集、整合、共享、開發、利用及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鄉村檔案文化業態,以優化鄉村檔案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布局,助推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新業態轉型升級。[33]另一方面,探索鄉村檔案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關聯融合模式。例如,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在數字科技與文創產業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發展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通過打造AR大激店平臺,利用VR/AR技術建成大激店數字經濟商圈。因而,鄉村檔案機構要在政府部門引領下,開展廣泛市場調研,“緊扣社會經濟熱點、受眾文化需求及市場發展前景等,與當地文旅部門、企業及社會組織共同挖掘鄉村檔案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文脈、風土人情、旅游地標、傳統技藝等,使其與文化旅游業、藝術教育業、文化娛樂業、音像業、影視業等進行關聯互滲,并學習借鑒其他文化產業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建設模式、市場布局等,開創‘鄉村檔案文化+旅游’‘鄉村檔案文化+影視’‘鄉村檔案文化+餐飲’等特色產業鏈條,形成鄉村檔案文化全新產業形態”[34]。
3.4軟硬兼施:鑄就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
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意見》要求聚焦硬性政策與軟性智力兩方面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這為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啟發。一方面,推動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進入硬性政策法規視野。從國家層面來講,除了要持續在有關鄉村振興、數字鄉村等戰略規范中強調推進鄉村文化數字化之外,還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鄉鎮檔案工作辦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等法律規范中增加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或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相關表述,以便于規范文化數字化背景下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相關事項。從地方層面來講,須對應地將鄉村檔案文化建設或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相關表述寫入地方鄉村事業、文化事業和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文本,確保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可以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健全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軟性人才支撐體系。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人才是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生力軍”,要發揮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人才的基礎性作用,充盈鄉村檔案文化高質量發展“力量源泉”。一是要強化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人才的本土化培育。譬如,可采取“項目制”“導師制”等方式[35],面向全體村民開展檔案數字化理論知識講座、實踐技能培訓、展覽宣傳、文創推廣等,提高鄉村檔案工作者與廣大村民在檔案文化數字化保護利用方面的理論素養和實操能力,增強其對鄉村檔案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的認知和理解,并積極引導廣大村民群眾參與,不斷提升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整體水平。二是要依托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契機,靈活引進檔案人才和文化數字化人才,進一步充實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工作隊伍。
4結語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空間和場域持續擴大升級,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春天”已然到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際、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頒布兩周年之際,鄉村檔案機構應當乘勢而上、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夯實檔案文化數字基座、激活檔案文化資源要素、創優檔案文化產業生態、構建檔案文化治理體系,推動鄉村檔案文化數字化建設呈現新樣態、新圖景,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和步伐承接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任務[36],為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彰顯鄉村文化之“美”、貢獻檔案文化之“力”。
*本文系上海市檔案科技研究項目“活化視角下檔案史料參與人民城市建設的文化機理與實踐路徑研究”(滬檔科241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貢獻說明
周眙:查找資料,撰寫論文;張全海:確定選題,修改論文,本文通訊作者。
注釋與參考文獻
[1]蔣國勇.社會認同視野下的鄉村檔案文化建設類型與特點[J].浙江檔案,2012(8):14-17.
[2][11][17][19][21][23][2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3]易濤.社會認同視野下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動力與條件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3(5):9-12.
[4]趙彥昌,王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當代鄉村檔案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北京檔案,2022(6):6-10.
[5]尚新麗,張麗玟,彭登輝.破壁與賦能:數字人文視域下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多維共振[J].檔案管理,2022(4):5-8.
[6][14][25][34]黃星.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理路探析[J].北京檔案,2024(6):37-40.
[7]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9]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EB/OL].[2024-09-08].https://www.cac.gov.cn/2022-01/25/c_1644713313939252.htm.
[10]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印發《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EB/OL].[2024-09-08].https://www.cac.gov.cn/2023-04/13/c_1683027266482224.htm.
[12]周林興,周晴.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檔案機構的使命研究[J].浙江檔案,2023(5):26-29.
[13]汪茜.鄉土社會的留聲機:我國村級檔案館建設探索及啟示[J].北京檔案,2020(11):29-31.
[1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4-09-08].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16]趙煥林.牢記“四個責任”推動檔案事業振興[J].中國檔案,2016(2):42-43.
[18]姚巧華.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價值、困境與施策路徑[J].貴州社會科學,2024(7):147-154.
[20][31]王忠田.進一步提升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水平[J].人民論壇,2024(13):104-106.
[22]黃星,周林興.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下檔案數字化傳播探析[J].浙江檔案,2024(3):30-33.
[24]李東海,王雅秋.嵌入性視角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邏輯、困境與路徑[J].理論導刊,2024(8):71-79.
[26]謝詩藝,胡瑞旦.桎梏與紓解:時代進程中的檔案文化產業發展[J].檔案與建設,2024(6):20-27.
[28]袁媛,范建華.數字化助推鄉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與路徑探索[J].理論月刊,2023(8):83-92.
[29]陳偉斌,葉海燕.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民俗文化檔案資源保護與開發[J].檔案與建設,2020(7):20-23,48.
[30]尹文彥,明欣.鄉村檔案工作服務鄉村發展的實踐與啟示——以英國鄉村生活博物館為例[J].檔案與建設,2023(11):75-78.
[32]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4-09-08].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9/22/c_1126527759.htm.
[33]周林興,黃星.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下檔案文化創造性轉化的邏輯理路[J].檔案與建設,2024(1):3-10.
[35]周林興,黃星.大數據時代檔案數據開放共享機制探析[J].檔案與建設,2023(3):8-12.
[36]周林興,黃星.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背景下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的價值、任務與推進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23(6):87-94.
(責任編輯:張帆馮婧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