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著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重大決策部署。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司法機關,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牢牢把握檢察工作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從政治上著眼、法治上著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檢察工作全過程、各環節,確保檢察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檢察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始終把講政治擺在第一位。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兩個確立”的政治要求轉化為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實際行動。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堅持講政治與抓業務有機統一,做好一切檢察工作“從政治上看”,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融入監督辦案。善于從政治上把大局、看問題,善于從厚植黨的執政根基上謀劃、部署、推動各項檢察工作,確保政治方向不偏。
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檢察機關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必須不斷深刻領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真理力量和實踐品格,從中探尋、踐行加強新時代法律監督的根本思路、重要方法和具體路徑,指引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檢察自信,立足司法辦案,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理論,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檢察制度,助力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建設。
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理論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理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科學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法治和檢察領域的具體體現。必須牢牢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定性,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創新、繼承和借鑒的關系。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特點和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實踐,推動制度創新,以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踐踐行“兩個維護”。
二、全面充分履行檢察職能,助力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實施“檢護發展、至淮則安”工程,主動融入中心大局,切實找準履職切入點,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讓全社會安全,投資者安心,老百姓安寧。
服務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打擊犯罪、維護穩定延伸到保障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堅決打好安全維穩主動仗,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深入打擊影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推動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機制,扎實開展安全生產領域立案專項監督,加大安全生產犯罪預防和懲治力度,建立健全常態化參與安全生產風險排查整治、責任倒查和事故調查工作機制。全面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把防范風險、化解矛盾貫穿到檢察監督辦案各個環節,用好認罪認罰從寬等制度,抓實“嚴”、規范“寬”,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對立面,促進社會內生穩定。參與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穩步探索“建立輕微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在深化醉駕依法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幫信、掩隱、非法捕撈等多發輕罪分層懲治、梯次治理。
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扎實推進“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圍繞淮安所需、市場所盼、企業所困、檢察所能,把上級部署和要求落實到具體辦案中,助力鞏固和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長期向好態勢。落實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對待、對相關侵權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要求,既做到嚴格依法辦案,又用好用足政策,確保每一件涉企案件高質效辦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持續加強反洗錢工作,精準打擊涉房地產領域金融詐騙等犯罪。妥善辦理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最大限度追贓挽損。
積極參與推進江淮生態經濟區建設。持續加大生態環境領域辦案力度,切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線索辦理,堅持刑事打擊、民事行政監督、公益訴訟多管齊下,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協同相關部門持續加大對行業系統、重點領域“頑瘴痼疾”系統治理,助推形成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保護生態與促進發展相協調的工作大格局。全力護航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耕地資源保護等問題,扎實推進專項監督行動,加大辦案力度,用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助力美麗文明鄉村建設。
著力辦好檢察為民實事。人民群眾著急什么、發愁什么、期盼什么,檢察工作就應該關注什么、重視什么、解決什么。深化“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精準對接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改革領域,綜合運用刑事打擊、支持起訴、公益訴訟等履職方式,依法保障特定群體合法權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貫穿履職辦案全過程,促進案結事了人和。用心用情辦好每一件民生“小案”,在辦案中綜合考慮天理、國法、人情,善于換位思考,做到“如我在訴”,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檢察獲得感。
三、堅持以法律監督為主線,促進完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專章部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為檢察機關更好地履行職責、開展法律監督明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進一步增強了檢察機關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開展法律監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鞏固深化“四大檢察”工作格局,促進完善公正執法司法機制。加強刑事訴訟全流程監督,堅持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全程參與刑事訴訟的優勢和跟進式、融入式的監督特點,健全完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后糾正等工作機制,加強對“應立不立”“應撤不撤”“久押不決”和強制性偵查措施的法律監督,依法保障當事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訴訟權利。加強民事訴訟監督,綜合運用抗訴、糾正意見、檢察建議等手段,及時糾正審判活動違法行為。堅持依申請監督與依職權監督相結合、個案監督與類案監督相結合、對事監督與對人監督相結合,提升民事檢察監督深度。加強行政檢察監督,依法加大對行政生效裁判、審判和執行活動的監督力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依法監督行政機關“以罰代刑”“有案不移”等行為,及時梳理、移送刑事案件中涉及的行政違法問題,做實刑事、行政“雙向銜接”。精準規范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助推公益訴訟制度發展完善。加強對“可訴性”審查標準的研究和運用,完善檢察建議與提起訴訟的銜接機制,堅持“當訴則訴”“應訴盡訴”。加大公益訴訟理論研究力度,加強檢校協作,積極為公益訴訟專門立法貢獻淮安檢察智慧。
健全一體履職、綜合履職機制,推動檢察職能融合發展。在一體履職方面,整合檢察內部力量資源,完善縱向監督指導、橫向溝通協作機制,形成“上下統一、橫向協作、內部配合、總體統籌”的一體化法律監督格局。嚴格落實重大敏感案件及時報告制度、案件請示辦理工作規定、涉政類案件和涉黑涉惡等重點領域案件統一把關制度等機制,杜絕不報告、不請示、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等問題。在綜合履職方面,抓好未成年人檢察和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探索金融、信息網絡、生態環境等領域一體化、專業化、全程化綜合履職模式。
著力深化標本兼治,積極參與法治社會建設。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引領、引導、弘揚、確立法治精神方面的特殊作用。在辦案中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善于從法律條文中領悟法治精神、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監督案件中準確把握實質法律關系,在辦案中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讓法治理念浸潤人心。加強以案普法,以案釋法,發揮典型案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加強和規范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工作,積極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促進完善治理,做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積極參與未成年人專門學校建設,為罪錯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干預、觀護幫教和教育矯治工作,以法治進校園、“法話西游”體驗館等為載體,加強未成年人法律知識和警示教育。
四、持續提升法律監督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實新時代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基礎
打鐵必須自身硬,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發展主動。堅持自信自立自強,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體推進政治、業務、作風等檢察機關自身現代化,努力夯實檢察工作長遠發展根基。
以改革精神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縱深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發揮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加強黨組自身建設,不斷強化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引導干警落實檢察履職“從政治上看”要求,在追求司法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中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以改革精神強化素能建設。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深入開展檢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專業化特色辦案團隊建設,著力在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或專項工作中歷練青年檢察人才,努力培育一批司法辦案的“工匠”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的“大師”。開展檢察文化建設,引導干警爭做“受人尊敬的人民檢察官”,持續提升干警職業尊崇感。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機制,發揮法學研討社作用,落實“檢學研”一體化機制,積極推進學習型、研究型檢察院建設。加大檢察英模、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力度,弘揚和培育新時代檢察職業精神。
以改革精神強化全面從嚴治檢。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持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從嚴管黨治檢體系。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把主體責任時刻放在心上、牢牢扛在肩上,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堅持嚴管厚愛,加強對檢察人員日常教育、監督和管理,特別是退休人員和干警“八小時以外”管理,對嚴重違紀違法堅持零容忍,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針對司法責任制改革后司法權運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檢察官辦案自主權增大使廉政風險增多的問題,不斷完善與司法責任制改革要求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強化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努力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放權與監督的結合、公正與效率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