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西省南昌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光照充足,氣候條件適宜栽培番茄。為給南昌市設施番茄生產提供技術支持,進而提高當地設施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從品種選擇、育苗、茬口安排、定植及田間管理等方面對相關技術要點進行總結。
關鍵詞 設施番茄:栽培技術;江西省南昌市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1.010
近年來,設施農業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設施農業,能夠有效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實現高效、優質、綠色種植,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番茄作為一種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均較高的設施蔬菜作物,實現其優質、高產一直是生產中的重點和難點。江西省南昌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氣候條件適宜番茄生長。隨著消費者對番茄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在設施條件下實現番茄優質高產,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筆者以南昌市為例,總結設施番茄高品質栽培技術。
1" 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的品種是確保設施番茄高品質栽培的關鍵。種植戶需要根據南昌市的氣候條件、環境因素、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選擇適宜的番茄品種。南昌市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種植戶可引進一些早熟、抗性強、生長周期短、果實品質優良的番茄品種。例如,種植戶可選擇甜百香、紅顏等品種。這些品種生長周期短,開花結果早,且果實味道佳、產量高,非常適合在南昌市設施條件下生長?;蛘呖蛇x擇美星103、農博粉15號、味沁1號等在當地已有一定種植基礎的番茄品種。這些品種通過長期的選育,已較好地適應南昌市的氣候環境,表現出良好的抗病性、耐熱性、商品性。其中,美星103是一種雜交一代粉紅果番茄品種,中早熟,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強,坐果能力佳,果實光亮飽滿,質地硬實,耐貯運,風味好。農博粉15號是一種矮稈粉果番茄品種,株型矮小,適合高密度種植,果實粉紅色,單果質量在120~150 g,果型漂亮,肉質細嫩,口感佳。味沁1號是江西省育種的新品種,早熟性強,生長周期短,從定植到開花坐果僅需要40~50 d,果實品質優良,抗病力和商品性較佳,粉果,單果質量約120 g。
2" 育苗
育苗是確保番茄健壯生長、實現豐產高產的基礎環節,可采用育苗盤育苗。育苗需要嚴格控制各環節,精心操作,精細管理。育苗盤育苗是現代化、標準化的育苗手段。1)將草炭、蛭石、珍珠巖按照3∶1∶1的體積比配制成育苗基質。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種子和育苗設施進行嚴格消毒,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常見做法有用福爾馬林溶液浸泡消毒育苗盤及噴灑場地,用磷酸三鈉溶液浸泡種子。2)將消毒后的種子播撒于育苗盤中,用蛭石覆蓋,厚度控制在0.5 cm左右。播種后,澆透水,然后覆蓋地膜(無滴膜等),提高種子發芽率,減少水分蒸發,增強透光增溫效果。待出苗率達75%后方可放風通氣,同樣需要精心管控溫濕度等條件,確保番茄根系正常生長[1]。在整個育苗過程中,種植戶需要精細調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確保幼苗生長所需的條件適宜。例如,出苗前,日間溫度控制在26~30 ℃、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 ℃;出苗后,可逐步調高夜間溫度;移栽前7 d,進行低溫煉苗等。同時,注意及時澆水、施肥等,確保幼苗健壯生長。
3" 茬口安排
合理確定定植時間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番茄存活并茁壯生長。在南昌市,適宜選擇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或9月中旬開展設施栽培。這些時段的氣溫和光照條件都較為適宜,有利于移栽的番茄順利成活,降低秧苗受損風險。
4" 定植
為給番茄幼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在定植前需要對土壤和設施進行全面消毒殺菌,徹底清除潛在的病蟲害隱患。例如,種植戶可采用高溫悶棚或噴施藥劑的方式,確保栽培土壤和空間的安全衛生。此外,針對性地施用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菌劑,增強番茄植株的抗病能力。定植前,深翻土壤30~40 cm,起壟寬度為1.4 m、高度為25 cm。定植時,選取健康、生長一致的優質種苗,保證根系完整且苗齡適中(45~50 d)。定植深度為基質上部與土壤表面齊平,不可過深,壓實后澆一次透水,確保番茄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合理控制株行距和種植密度,一般設施栽培行距為60~70 cm,株距為30~40 cm,667 m2栽種2 200株左右,既避免種植過密造成植株營養缺乏,又防止種植過疏浪費空間[2]。
5" 田間管理
5.1" 溫濕度控制
1)溫度控制。在不同生育階段,番茄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移栽后的緩苗期,日間溫度應維持在25~30 ℃,夜間溫度則不能低于15 ℃;進入著果期后,可適當降低溫度,但日間溫度仍需要高于20 ℃。溫度過高會抑制番茄生長,因此夏季需要采取遮陽和噴霧等手段降溫;溫度過低則影響開花結果,需要采用雙層薄膜覆蓋等保溫措施。2)濕度控制。緩苗期,設施內相對濕度宜保持在80%~90%;開花著果期,設施內相對濕度則需要降低為60%~70%;果實生長后期,設施內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濕度過高易誘發病害,因此需要及時通風換氣降濕,但換氣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植株水分流失過多導致受損[3]。
5.2" 吊蔓及整枝
當番茄幼苗高度達到30 cm時,種植戶就需要進行吊蔓操作。一般設施栽培采用單干整枝法,即只留下主莖,去除所有側枝。在主莖基部的第1個側枝生長至10 cm時,將其剪除。隨后,一旦新的側枝露出2~3 cm就需要及時將其去除,保持植株結構簡潔整齊。對番茄而言,保留6~7穗果實是最為合理的,能夠既保證產量,又不會使植株負荷過大。當最后一穗果實露出后,應在其上方留有3片完整的葉片,然后剪去主莖頂端,完成摘心步驟。這樣做可防止植株徒長,將養分集中用于果實的生長發育。隨著果實逐漸成熟且質量增加,果穗可能會下垂甚至壓彎果柄,影響番茄品質。此時,種植戶需要使用防折鉤或掛柄繩等輔助設施支撐果穗,避免果實變形或受損。
5.3" 授粉
種植戶可利用昆蟲幫助番茄傳粉,以確保獲得理想的結果率和果實品質。在設施栽培中,熊蜂是最佳的番茄授粉媒介。采用熊蜂授粉,不僅能有效避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還能提升果實品質。合理利用熊蜂進行授粉對獲得優質番茄至關重要。春季番茄定植后,其生產周期為65~75 d,一個周期內要保留6~7穗果實,而考慮到熊蜂的工作壽命為35~45 d,因此需要在番茄整個生產周期引入2批熊蜂。每個蜂箱有70~80只工蜂,可為667~800 m2番茄園區提供授粉服務。根據這一比例,溫室內應分散放置相應數量的蜂箱,確保覆蓋全面。同時,種植戶需要謹慎考慮蜂箱的擺放位置和時間,最佳做法是在晴朗天氣7:00—10:00,將蜂箱放入溫室,確保出蜂口正對番茄植株且無枝葉遮擋。蜂箱的高度應與植株開花部位保持一致,以方便熊蜂活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番茄花朵只有花粉而無花蜜,無法為熊蜂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因此,在整個授粉期間需要定期為熊蜂提供白砂糖、水按照1∶1的質量比配制的糖水飼料,以延長其壽命。此外,如果需要在熊蜂傳粉期間使用農藥,應提前將蜂箱門調整為“只進不出”模式,待熊蜂全部歸巢后完全關閉蜂箱門,將蜂箱轉移至隔離間。施藥2~3 d后,方可將蜂箱重新放回原位,確保熊蜂安全。通過采取這些周密的管理措施,熊蜂授粉將大幅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5.4" 疏果
疏果的主要目的是調節植株營養分配,避免坐果數量過多導致營養不足,影響果實的生長發育。在田間管理中,種植戶需要嚴格把控時機和標準進行疏果處理[4]。一般在坐果后,果徑達到1 cm時開始疏果。疏果時,先摘除第1穗上的最大果、最小果及畸形果,保留3~4個正常大小的果實。對于第2~5穗,每穗保留4~5個果實。從第6穗起,每穗保留3~4個果實。疏果的標準不僅基于果穗編號的不同,還需要根據當年植株的生長狀況、營養水平等因素綜合判斷。如果植株營養良好,可適當保留更多的果實;反之則需要更嚴格地進行疏果,以免影響整體產量。疏果時要注意均勻疏除,不能集中在某一部位,以免影響營養分配的平衡性。此外,在疏果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殘留的健康果實,避免對其造成損傷。疏除的果實要及時清理出園區,防止病菌、害蟲滋生??茖W、合理地進行疏果,可有效提高果實品質,延長番茄持續結果期,實現高產優質的目標。
5.5" 水肥管理
科學開展水肥管理是確保設施番茄優質高產的關鍵環節,其不僅能促進植株健康生長,還能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一般每生產1 000 kg番茄果實需要吸收純氮2.7 kg、純磷0.7 kg、純鉀5.1 kg、鈣2.2 kg、鎂0.5 kg。水肥管理要點如下。
1)選取深層肥沃的園田土,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稻殼糞等)2 000 kg、磷酸二銨15 kg作為底肥。2)幼苗期,追施尿素、硝酸鈣、硝酸鉀各2.5 kg的混合水溶肥一次。3)開花著果期,控水控肥。4)幼果一次膨大期,當第1穗上的第1個番茄長至核桃大小時,每667 m2追施高氮型水溶肥[m(N)∶m(P2O5)∶m(K2O)=25∶10∶15]10 kg和硝酸鈣3 kg,每隔7 d追施1次,連續追施2次?;蚩山Y合灌溉每667 m2滴灌有益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液100 kg。另外,可葉面噴施硼、鉬、銅、鋅等微量元素肥,提高番茄的品質。5)果實二次膨大期,追施高鉀型水溶肥[m(N)∶m(P2O5)∶m(K2O)=15∶10∶25]10 kg和硝酸鈣5 kg,每隔7 d追施1次。還需要每天9:00左右施用二氧化碳氣肥(碳酸氫銨與濃硫酸混合或鋼瓶二氧化碳)提供碳源,促進番茄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和果實生長發育。6)除肥料外,合理控制水分供給不可或缺[5]。在幼苗期和果實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但在果實成熟采收期,則應適當減少澆水,以免過多水分影響果實品質。
5.6" 病蟲害防治
番茄作為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設施蔬菜作物,在栽培過程中經常會遭受各種病蟲害的侵擾。病蟲害為害嚴重時,可導致番茄果實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
5.6.1" 病害防治
番茄常見的病害有細菌性病害、葉霉病、灰霉病、病毒病、早疫病及晚疫病等。對于細菌性病害,種植戶可使用波爾多液等藥劑噴施防治;對于灰霉病,可選擇腐霉利、多菌靈或百菌清等藥劑防治,也可利用煙霧劑熏蒸防治;對于葉霉病,可選擇多菌靈或百菌清等藥劑防治;對于早疫病,可使用丙環唑、苯醚甲環唑、甲基硫菌靈或異菌脲等藥劑防治;對于晚疫病,則以代森錳鋅為主要防治藥劑;對于病毒病,可噴施鹽酸嗎啉胍等藥劑防治。一般要求每隔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以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重視使用新型微生物菌劑可有效防治病害發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5.6.2" 蟲害防治
番茄常見的蟲害有斑潛蠅、粉虱、薊馬、蚜蟲等,種植戶可以采取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及化學防控等綜合防治措施。物理防控措施主要有使用防蟲網隔離害蟲、利用殺蟲燈消滅成蟲、黃藍板誘蟲等。生物防控措施主要有投放麗蚜小蜂防治粉虱,利用捕食螨防治薊馬;或可利用生物農藥如滅蠅胺防治斑潛蠅,苦參堿防治粉虱,乙基多殺菌素預防薊馬,印楝素防治蚜蟲等。如果綜合防治效果不佳,也可選擇適當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如吡蚜酮、噻嗪酮防治粉虱,噻蟲嗪、啶蟲脒防治薊馬,吡蟲啉防治蚜蟲等,同時注意藥物的合理輪換使用,避免害蟲產生抗性。在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時,種植戶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并及時隔離防治區域內的熊蜂蜂箱,以免造成熊蜂損傷。
6" 結語
在南昌市生產高品質設施番茄,關鍵在于科學選擇適宜品種,合理采取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等全程可操作技術措施。嚴格執行這些關鍵環節,可實現番茄高產優質,同時有助于充分發揮設施優勢,提高番茄種植效益,促進設施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劉冬梅.番茄大棚種植綠色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4,44(6):79-80.
[2]" 富饒.大棚番茄栽培技術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3,43(12):28-29.
[3]" 曾華.設施番茄優質高產水肥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23(5):70.
[4]" 趙穎,韓瑛祚,劉愛群,等.設施番茄輪作生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23(8):149-153.
[5] " 殷俐俐.設施番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2):29-30.
(責任編輯:張春雨)